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2022-08-03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王燕玲

广东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育人

文/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燕玲 刘 婵

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红色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校一项重要命题。近年来,各大高校全面铺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红色文化育人过程中,仍存在部分教师引领不足、大学生知行不一、学习自主性弱、不同大学生对于红色教育的认知度差异较大等问题。对此,笔者查摆问题原因,提出了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构建“党-团-班-组”体制机制,打造一个“党、团、班、组”红色文化育人同心圆,以点带面,以面成形,产生周边辐射。笔者在此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校大学生红色教育情况调查

(一)大学生对于党史学习认知不深入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渠道和内容繁多杂乱,频繁的新媒体信息冲击交流、外来文化渗透、快餐式文化等的涌入,给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的青年一代,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知趋向模糊,学得不够深入全面,对于党史学习与认知处于一个片面认知的层面,缺乏持续、全面、深刻的认知学习,更多地依赖于上层要求和灌输,主动自学的学生占少数,持续全面学习的学生占少数。

(二)红色文化学习和参与自主性不强

根据调查,大学生在红色文化学习中知行不一现象比较普遍,虽然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党史学习的重要意义,但是真正对党史学习发自内心喜爱并能主动进行学习的学生不多,约有一半学生学习和参与不积极、不主动,被动任务式居多。当被进一步问到原因时,有学生表示,“因为是必修课,学校要求的”“不感兴趣”“感觉离生活太远了”等。

(三)不同群体红色文化认知存在较大差异

红色文化的认知与学习,主要体现在对我党百年党史的学习中。根据调查发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政治身份的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呈现不一样的认知和热情,根据调查,文科专业学生对于党史学习接受度更高一些;大一年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而高年级大学生则趋于淡漠和被动一些;此外,不同政治身份的大学生,如党员的党史学习热情要比团员、群众等身份的大学生要高很多,学习党史后党员学生对党的革命精神和传统感到更加自豪,而团员身份大学生又比群众身份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一些,群众身份的学生学习党史的行动力和主动性相对会弱很多。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冲击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在内容上享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然而,网络上各类信息、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常会出现历史虚无主义、娱乐消费历史等不良现象,这对于思想尚未成熟、“三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来说,在对党史缺少充分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其红色文化观、党史意识等的形成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惑和冲击,容易形成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历史观。

(二)课堂教育渗透不足和教师的引领缺乏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自由度较以往更高,在教育教学中的管理难度较大。部分教师自身对于党史红色文化认识不够深刻,缺乏对大学生正向积极的教育和引领,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引导缺失,在课堂教学生,部分专业教师认为党员学习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情,专业教师只需要介绍专业知识,常常忽略党史文化、红色文化的渗入,对学生缺少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系统输入和影响。

(三)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性和创新性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主要通过课程化的学习教育方式,以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为主,如思政课堂、党史讲座、报告会、学史学习培训等为主要学习渠道,固化不变的党史学习内容、形式限制了大学生的认知思维——党史学习就是严肃无趣的,单纯的理论学习和枯燥的学习形式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拓展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

针对当前高校红色文化育人中存在大学习认知不深、形式不足、自主性不强等现实问题,我们积极探索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创新路径,拓展课堂学习,向第二课堂延伸,通过党员带动入党积极分子、带动团干、团干带动团员、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团级团支部学习氛围,再通过班级团支部青年“研习”小组,以面成形,画好红色文化育人“同心圆”。

(一)建立立体学习机制,打造“党、团、班、组”同心圆辐射

积极发挥师生党员作用,发展优秀团干,培养优秀班干,挖掘优秀组员,构建“党-团-班-组”体制机制,打造一个“党、团、班、组”红色文化同心圆,向周边辐射。(图1)

图1 青年“研习”计划——“党团班组”红色文化育人架构图

形成了“学生党支部引领班团支部——班级团支部推动班级青年‘研习’小组——青年‘研习’小组带动班里每一位普通同学”的“党-团-班-组”立体化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同心圆的辐射和覆盖作用,并形成相应的立体化进阶式教育培养体系,以点带面,加强班团党史学习的持续性推进和立体式深入拓展。

(二)广覆盖深拓展,拉动自主学习内需

通过“党-团-班-组”活动组织一体化带动,营造红色文化活动氛围,打造党史学习活动精品,挖掘“红色尖兵”。学院团委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组织党员和更多优秀青年积极开展中华状元红、两会金句热词翻译大赛等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校本和当地的党史国史校史地方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进行现场教学,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培育优秀团干、优秀班干“先锋队”。引领班团每一个青年“研习”小组,每一位班级成员都参与进具体的红色文化活动中,实现党史学习的广覆盖和深拓展。

(三)打造新媒体矩阵,双线驱动党史学习教育

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拓宽党史学习的平台和资源载体,如“学习强国”“易班”“学院官网”平台以及“广东教育”“青年大学习”等党史学习APP号,通过线上云平台,发挥新媒体的便捷优势,以供师生党员群众在平台中自主沟通交流与分享,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随时随地随想,开展网上党史学习教育。与此同时,结合线下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研习所之江社”党建品牌拓展,发挥线下平台的品牌优势和组织优势,认真策划,用心安排系列党史学习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融合,以平台为驱动,融合渠道,整合资源,拓宽内容,设计开展贴近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的党史学习主题活动,将党史的教育以纵向推进,横向联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党史教育生动化、形象化、接地气,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和热情。

(四)以演学史,以赛学史,打造红色文化精品

通过以党史学习平台为引领,认真策划各项学习活动方案,在校园中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宣传教育,利用朗诵会、知识竞赛、宣讲报告会、读书分享活动等形式,寓教于赛,广泛普及大学生党史知识;各班团、党团组织将党史学习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通过情景剧等舞台表演,让党史故事“动”起来;通过烈士陵园、纪念馆、红色研学基地等红色资源,让党史教育“活”起来,增强党史学习的场景感和仪式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党史情怀;发挥媒体矩阵作用,开辟专栏,推出专题、形成系列、开展全方位的党史学习宣传,总动员共参与,充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着力打造党史学习精品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