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吕田山茶创新茶艺设计行动案例研究

2022-08-03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张丽雁

广东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化区茶席山茶

文/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 张丽雁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发现从化地区有很好的茶产品,但没有很好地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且品牌宣传缺故事,缺情怀。本文以吕田山茶创新茶艺设计为例,以广州市茶艺技能大赛为平台,做一个助力乡村振兴的茶艺行动案例研究。

一、吕田山茶创新茶艺设计背景与意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公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在河北承德考察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从化是广州的北大门,而吕田镇处于从化区的最北边,是广州北大门的门户,也是广州市GDP最低的一个镇,更是广州实施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吕田镇山清水秀,是广州饮用水源地之一的流溪河的源头,也是广州“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广州市的海拔高地,生态环境优越,大大小小的茶园遍布各个山头。依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打造一个以茶消费为导向,以茶文化为助力,以茶产业为主体的乡村振兴茶品牌,非常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及区域特色属性。

在产业发展、品牌推广中,发现我们的产品文化属性不强。在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乡村产业中,特别善于发现和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与当地特色资源,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音乐、史话、传说及风土民俗等,通过新奇创意包装打造出特色品牌。而我们产业经营者的文化属性不高,产品创意、深加工能力及科技植入不够。所以,我们虽有优质的农产品,但我们没有进行很好的深加工、精加工,缺故事,缺情怀,我们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以吕田山茶为例,茶生长于明山秀水之间,以清风、云雾为侣,茶是好茶,回头客特别多。但茶的名气没有打开、茶的包装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前,茶文化旅游发展形式单一固定、茶文化旅游缺乏内涵等瓶颈,制约着吕田山茶的普及。因此,加强茶文化旅游品牌塑造,拓展茶文化旅游特色体验,培育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等发展策略,以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茶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传承千年的中华茶文化注入新时代商业文化内涵变得尤为必要。作为从化本地唯一一所中职学校,有茶艺相关课程,我们要竭尽所能,抓住教学契机,把故事、文化打造出来,推广出去,为本地区乡村振兴出谋献策、输送专业技能人才。

二、吕田山茶创新茶艺设计过程

(一)深入实际,从实际出发

通过对从化本土茶资源和茶产业的大量资料收集,以及相关茶场、茶庄、茶从业人员的走访,我们得到如表1所示数据。

表1 从化茶资源调查表

另外,从化区山清水秀,其环境在各区中排名第一,但从化区的经济发展缓慢。从化区GDP一直在广州各区排名中垫底(图1),而吕田镇则在从化区各镇街排名中垫底,人均GDP只有从化区的一半,通过对两组经济数据的解读和地区发展优势的评估,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吕田山茶文章,发展地区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非常必要且迫切。

图1 广州各辖区2020人均GDP和从化区吕田镇近三年GDP和人均GDP

(二)以家乡美、家乡情为主题开展吕田山茶创新茶艺设计

吕田山茶,生于明山秀水之间,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但缺乏茶文化内涵的延伸,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讲好吕田好山好水出好茶的故事,助推茶消费,助力茶产业。茶兴、人兴、百业兴,做好乡村振兴中的茶文章,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引领,脱贫致富,大有可为。

1.资料收集与汇总

现场走访各农户茶园,访谈茶叶种植情况,体验采茶、制茶技术,品百家茶,听百家言,收集吕田山茶资料。我们发现,吕茶桂峰山茶农们享受着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的过程,家家户户对茶都有一定的了解,且充满着感情。他们朴实、勤劳,茶叶只除草,从不施肥打药,尽享大自然的恩赐。茶的亮点是祖辈全程纯手工制作。村民一般将新鲜采摘回来的茶青用竹筛装起来散热、晾干,再经过杀青。用专门的生铁锅,烧的是柴火,多次纯手工翻炒加工,香飘四溢。这正是我们所追寻的乡村振兴原生态茶品。美中不足的是:其一,他们泡出来的茶虽香,但略带苦味;其二,他们的泡茶、冲茶方式比较简单原始,与城里人的茶艺要求有些差距;其三,这吕田山茶有故事,有情怀,但没有唯美地讲出来。

2.茶汤创新设计突围

吕田手工山茶茶叶品种叫单枞,茶品类别属绿茶,故它有绿茶的清香,兼有乌龙茶的厚底。要泡一壶好茶,除了充分认识茶叶的背景资料外,茶叶的投放量、冲泡器皿、冲泡方式、冲泡水温、出汤时间都是有严格的要求。实地走访调研中发现如下问题:“茶高香,但略带苦味;泡茶方式简单”,我们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反思、总结,发现:其一,我们要改革吕田茶农们的冲泡器皿及冲泡方式,不用快餐式的飘逸杯冲泡,采用婉约式的盖碗冲泡,既体现美感,也更有助于这个茶品所有风味的充分释放;其二,还要注意茶叶的投放量,量多,苦感会明显,量少,香味不突出,只有投入5g/盖碗的茶叶量,才能恰到好处释放茶品本身的风味;其三,注意冲泡水温及出汤时间。冲泡水温过高,香味明显,但苦味也随之明显,水温过低,茶品风味又出不来;同时,出汤太快,茶叶未充分浸润,味道不佳;出汤太慢,苦感明显。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我们发现,86~88度之间的水温,注水后8~10秒出汤,为最佳口感,既有香味,也有甘甜味,完美避开苦味,香味浓郁、饮后回甘,赞不绝口。

3.创新茶文化解说

情感的注入让茶品更有内涵。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其一,家乡美,吕田镇青山绿水,让人流连忘返。其二,茶园情,许多茶农都是子承父业,熟悉制茶、泡茶、品茶,对茶园有感情,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对家乡有难以割舍的情怀。其三,乡村振兴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让更多的游子回到家乡,与家乡同行,扎根乡村,振兴乡村!所以,我们在创设茶艺解说词的时候,既有如画风景的解说,又融入了茶农采茶、制茶、泡茶、品茶、传承的故事,最后还有回到家乡、振兴乡村的号召,让吕田山茶既有味道、又有故事,内容更加厚重。

4.茶席设计创意

茶席是以茶为灵魂,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共同完成的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茶席之美,是视觉和心灵的碰撞,故茶席是茶艺的点睛之作。所以,吕田手工山茶的茶席设计一定是应题而生,既要呼应主题,又要有美感,同时,还要有创新。经过无数次的思维碰撞和尝试,吕田手工山茶茶席设计呼之欲出,既有原生态的家乡美,又有科技创新的时尚。在醉美的流溪河源头,在清风、云雾为侣的山头茶园,以淡淡的茶香出发,唯美而灵动的流溪河水蜿蜒流淌,清澈见底。赛后,我们的科技产品起雾器,受到评委的点赞。

三、吕田山茶创新茶艺设计成效

(一)以赛促学共成长

技能竞赛是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加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检验学校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准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教学模式遵循“赛中学”“赛中改”“赛中教”“赛中创”“赛中建”的原则。本次吕田山茶创新茶艺设计,以参加广州市中职学生茶艺技能竞赛为契机,高强度,反复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茶艺、茶席设计,在这种以技能竞赛为驱动点,以技能训练为途径的教学新模式,切实在较短的时间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借助广州市中职学生茶艺竞赛这个平台,对吕山手工山茶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把吕田手工山茶做好、做精、做美,成功推广出去,提升其行业知名度,助力乡村振兴。

(二)技能竞赛展风采

在2021年12月举办的广州市中职学生茶艺技能竞赛中,我们的主题《乡村振兴之吕田手工山茶茶艺创新设计》在众多主题茶艺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十强,受到学生与茶评专家的广泛关注。赛后,茶评专家特别点赞了吕田手工山茶的茶汤风味和茶艺创新中的亮点,并找到了我们的参赛选手,咨询了我们的茶品、茶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好山好水出好茶。通过广州市茶艺技能大赛的平台,我们把吕田手工山茶的行业知名度打开了,让更多人关注到广州最北部吕田镇的山美、水美、人美,相信以后会有更多行内行外人关注这个茶品和这个茶品所在的美丽乡村,做这个茶的文章、续写这个美丽乡村的故事。

四、以吕田山茶为例的茶文化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应用前景)

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金叶子,茶诗、茶具、茶画、茶事、茶俗、茶村等都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我们要用好它。古有丝绸之路的中国三大特产(茶叶、丝绸、陶瓷)的对外输出,今有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茶叙外交。有好茶,有好故事,更有好技术,三位一体,把茶推向新生——茶文化旅游。

随着乡村振兴的纵深推进,茶文化旅游将成为国家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的新动力。以吕田山茶为例的创新性茶艺设计,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过程、茶文化内涵有机融合,培育茶文化旅游人才,充分发挥中华茶文化教化功能,用心传递,以身示范,将中华茶文化深入向社会传递,赋能乡村振兴。

当今,茶叶种植与茶文化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以茶入旅,以茶融旅,以旅兴茶,茶旅互融互促,茶兴、人兴、百业兴,做好乡村振兴中的茶文章,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引领,脱贫致富,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化区茶席山茶
中职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及分析——以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茶席设计的研究综述
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与红山茶组10个物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研究*
红山茶
广东省广州市名教师
广东省广州市名教师——李银芳
《山茶梅花图》
择一处创意的茶席入座
茶席·民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