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8-03夏文月龚亚军
梁 雪,夏文月,龚亚军
(长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长丰 231100)
长丰县地处安徽省中部,位于合肥、淮南、蚌埠三市之间,县域面积1 841 km2。截至2020 年底,长丰县户籍人口80.51 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22.90 万人;乡村户籍人口57.61 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71.6%。长丰县下辖14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
2020年,长丰县年生产总值659.4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83万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43万hm2,油料面积0.70万hm2,棉花面积0.12万hm2,蔬菜面积1.31万hm2;粮食总产量64.50万t,油料产量2.02万t,棉花产量742.00 t,蔬菜产量33.74万t。长丰县粮食生产稳定,蔬菜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畜牧养殖业稳产保供,其中基层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仍存在人员流失严重、缺少中坚力量,激励机制不健全、职称晋升难,系统研修培训机会少及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急需解决。
1 重要意义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农业技术推广则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保障,其连接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生产,对农业稳定发展具有促进意义。通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粮食储备[1]。在此过程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作为桥梁,连接着农民和科研单位,其对农村基本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可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为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提供支持。此外,传统的农业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要将科技更好地融入农业生产、农产品贮运等环节,离不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付出和努力。在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1)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物质基础,农业作为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将更高效的农业科技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农民,提升农民的生产管理能力,增加农民收入。2)受自然条件、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业种植效率不高,规模化种植较少,因而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基层,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助力和支持,增强规模化、系统化运作能力,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流失严重,缺少中坚力量
自1992年实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后,部分专业能力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调离岗位,工作内容转由非农学专业人员承担,但这些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以承担岗位职责,导致乡镇农业综合站工作人员少、人员老龄化严重、缺乏后备力量。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除了要承担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还要受到乡镇政府的直接行政管理。而乡镇工作量大,事务繁杂,频繁统筹调用乡镇工作人员,导致基层推广人员普遍存在一岗多责、身兼数职的现象。除了农业技术推广业务外,基层推广人员还承担包村驻点、农村厕改、村集体经济、征地拆迁及信访等方面的工作,导致其工作重心偏移,甚至出现以行政工作为主,业务推广工作为辅的现象。以长丰县水湖镇为例(见表1),目前该镇农业综合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在编在岗8 人,工作人员在岗服务时间较长,其中服务年限超过5年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62.5%。年龄方面,50岁以上人员6 人,占75%;40 岁以下人员2 人,占25%,整体年龄偏大,缺乏中坚力量。经调查,40岁以下的2 名工作人员均为非农学专业。通过对农业技术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对工作满意度为一般及以下的人数占62.5%,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时间长、需要承担其他工作职责等方面。
表1 水湖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关情况统计
2.2 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晋升空间
县级主管部门每年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尤其是包村联户指导员实行考核,但是个人考核结果与人员的实际推广业绩无关,不影响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约束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更注重考核任务的完成,部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参与推广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甚至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无法落实到位。受到单位岗位职级结构比例的限制,初级职称岗位多,中高级职称岗位少,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能参与评定职称,导致其收入偏低,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热情。
2.3 系统研修培训机会少
长丰县每年举办农业技术推广补助项目人员培训,培训采用理论授课与现场实地相结合的方式,取得很好的效果。另外,长丰县每年组织多次病虫害防治集中培训。但是,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习新技术的培训较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滞后,对于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缺少系统学习或了解的机会。
2.4 农业技术推广内容相对单调,推广力度不足
近年来,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受限于基层推广人员不足、中高级技术人员少、系统研修培训机会少等因素限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内容相对单调,缺乏新技术、新方法,且相关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前期和中期,缺乏对生产后期的指导,如对销售、加工等环节的支持、服务配套设施不足。同时,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距离建设农业强县还有较大差距。2022 年,安徽省出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指出科技强农要注重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而科技成果的转化离不开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掌握新技术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减少人才流失
为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落实,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使相关人员意识到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保障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进度和成效;设立专项资金,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最大限度避免人才流失[2]。同时,要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思想教育工作,使其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及责任意识,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2 建立激励竞争考核制度,增强队伍活力
为保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与激励措施,促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业绩,把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田间地头”。1)设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量化考核指标。对工作指标进行量化考量、综合评定,有效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2)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薪资挂钩,进一步调动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加热情地投入业务工作中。3)调整职称聘用岗位设置的结构比例,适当增加中高级岗位数量。同时,职称的评定要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业绩实效的要求。4)探索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获取合理报酬的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积极性[3]。
3.3 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技术交流平台
1)以系统学习农业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导向,针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分批次开设中长期培训。分批次开展培训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合理安排时间参加培训,避免由于工作任务重错过培训机会。2)重点进行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将培训设置在田间地头,直面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讲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现场动手操作示范。这种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系统学习,有利于农民真正学懂、掌握新技术,便于其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可以提升农业技术人员学习兴趣。3)建立业务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活动,鼓励引导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相互交流,提出自身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不断总结的经验与教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4)选送优秀推广技术人员到农业科研院所、院校进修学习[4]。
3.4 加大推广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1)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要选取适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的主推技术,形成技术操作规范,便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习、推广。同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带头示范,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及农户在基地开展全方位的参观和交流,使农户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新型农业技术,更深入地理解新技术带来的经济价值,进而加快推进长丰县主推技术进村入户的进程。2)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发展科技特派员,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同时,在科技特派员选任机制上,要坚持渠道多元,坚持跨界别、跨区域选拔科技人才。在选任方式上,要坚持双向选择、按需选任、精准对接,增强科技特派员“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的自觉性、自愿性和自主性。在服务内容上,要坚持覆盖全产业链,把科技特派员放在产业链上,推动产业要素有效嫁接、共生融合,促进科技服务向生产、加工、检测、流通、销售等全链条、全要素服务转变,培育新业态,激发新动能。3)改进服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推广农业技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同时可以通过线上网络平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在线服务,如直播平台、微信群等。此外,可在线开展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服务。同时,要大力推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APP 等信息化服务手段,建立纵向协同推进、共建共用共享的良性运行模式[5]。
4 结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有真正面向农民,逐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才能满足作物种植、农业发展需求,才能在农业发展及改革创新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才能实现科技强农。在此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