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对2种果树产量品质及生化指标调节效果的研究
2022-08-03夏丽娟
夏丽娟,万 莉
(四川省农药检定所,四川 成都 610041)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7年中国葡萄(VitisviniferaL.)种植面积已近7.8×105hm2,居世界第二,产量超过1.316×107t,居世界第一,经过多年种植,人们对葡萄品质的提高需求亟待解决[1]。中国的柑橘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占世界柑桔面积的18%,但总产量只有世界产量的10.8 %,我国的柑橘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2]。作物良种的性状都不是完美无缺,生产中常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挥当前优质品种的特性,弥补其性状的不足[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调控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在较低浓度下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促进、延缓或抑制作用,在克服环境和遗传局限、改善品质和储存条件、增强植物抗逆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4-5],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产量和品质逐渐成为葡萄、柑橘种植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对于葡萄、柑橘调节生长的报道多是采用赤霉素、氯吡脲、丙酰芸苔素内酯、烯效唑等调节剂,如吴小华[6]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方对夏黑葡萄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吴伟民[7]赤霉素对葡萄果穗长度和坐果的影响、张平[8]6-BA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周振标[9]丙酰芸苔素内酯调节柑橘生长增产、周庆椿[10]40%赤霉酸可溶性粒剂调节柑桔生长试验、周坤杰[11]烯效唑对柑橘秋梢生长发育的影响。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是链霉素经深层发酵而制成的腺嘌呤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蛋白质合成、酶活性及细胞代谢平衡具有调节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及生长活跃部位的发育,促进叶绿素形成,加速植物新陈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使有机体迅速增长,促使作物早熟丰产,提高植物抗病抗衰抗寒能力[12]。尚未见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在葡萄、柑橘上的报道,为此我们选用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在葡萄、柑橘上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及室内生化指标检测,研究其对葡萄、柑橘产量、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设计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在四川省青神县葡萄地、柑橘园中进行,葡萄品种红提,棚架避雨栽培,100株/667m2,规格为3.33×2m。柑橘品种爱媛38,树龄约9年,约60株/667m2。老冲积黄壤,pH值5.5左右,有机质含量1.5%。供试药剂为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对照药剂0.000 1%羟烯腺嘌呤可湿性粉剂、0.000 4%烯腺·羟烯腺可溶粉剂、0.000 1%烯腺嘌呤可湿性粉剂。
1.2 试验药剂及设计
表1 试验药剂及用量
葡萄、柑橘试验均为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6株果树,小区间设有保护行。
2 试验方法
2.1 田间试验及生化指标检测 葡萄:5月24日幼果期、6月6日果实膨大期各喷雾1次。成熟后每小区随机采摘正常葡萄5串检测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产量。折光计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蒽酮比色法测定含糖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Vc含量[13]。
柑橘:4月17日初花期、5月10日幼果期、7月28日果实膨大期各喷雾1次。每小区选定1枝条,调查花序数、座果数,计算座果率,测定1株树的产量和单果重量。折光计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Vc含量[13]。
2.2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计算指标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增产率%=[(处理区产量-对照区产量)/对照区产量]×100、调节率%=[(处理区数值-对照区数值)/对照区数值]×100,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DMRT法进行显著性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2种果树产量指标调节结果
3.1.1 对葡萄产量指标调节结果 由表2可知,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0.006 7~0.02mg a.i./kg使葡萄果纵径增长率为4.1%~11.6%,果横径增长率为4.3%~9.4%,与0.000 1%羟烯腺嘌呤可湿性粉剂0.002mg a.i./kg、0.000 4%烯腺·羟烯腺可溶粉剂0.002 5mg a.i./kg在0.01水平上无差异显著。粒重增产率为13.1%~35.6%,穗重增产率为14.9%~28.1%,增产效果与药剂浓度正相关,穗重增产率统计分析表明在0.01水平上,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0.02mg a.i./kg与0.013 3mg a.i./kg效果相当,显著高于0.01、0.006 7mg a.i./kg及2对照药剂。
表2 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对葡萄产量指标调节结果
续表
3.1.2 对柑橘产量指标调节结果 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0.006 7~0.016mg a.i./kg柑橘座果率调节率237.%9~300.0%,单果增重率3.4%~5.5%,增产率11.5%~17.2%;对照药剂0.000 1%烯腺嘌呤可湿性粉剂0.002mg a.i./kg座果率调节率、单果重调节率、增产率分别为210.3%、4.1%、6.1%;0.000 1%羟烯腺嘌呤可湿性粉剂0.002mg a.i./kg座果率调节率、单果重调节率、增产率分别为231.0%、6.4%、8.2%。增产率方差分析表明在0.01及0.05水平上,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稀释0.006 7~0.016mg a.i./kg无显著性差异(表3)。
表3 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对柑橘产量指标调节结果
3.2 对2种果树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2.1 对葡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0.006 7~0.02mg a.i./kg葡萄可溶性固形物最高增加1.2%,糖平均增加0.8%,可滴定酸降低0.2%~0.3%,Vc增加1.1~2.0mg/100g。统计分析表明在0.01水平上,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0.006 7~0.02mg a.i./kg与0.000 1%羟烯腺嘌呤可湿性粉剂0.002mg a.i./kg、0.000 4%烯腺·羟烯腺可溶粉剂0.002 5mg a.i./kg相比,可溶性固形物、糖、可滴定酸及Vc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表4)。
表4 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调节葡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2.2 对柑橘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由表5可知,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0.006 7~0.016mg a.i./kg可溶性固形物、糖、可滴定酸、Vc含量分别为13.8%~14.5%、15.9%~16.4%、0.4%~0.5%、35.2%~36.4%,与对照药剂0.000 1%烯腺嘌呤可湿性粉剂0.002mg a.i./kg、0.000 1%羟烯腺嘌呤可湿性粉剂0.002mg a.i./kg相比,在0.01及0.05水平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且田间观察到果实外观更为橙黄鲜亮。
表5 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调节柑橘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4 结果与讨论
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上的推广应用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挥作物优质品质的特性,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突破和补充传统农艺,为修饰品种、革新栽培技术等提供新方法,相比于培育一个优良品种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且高效、低毒、价廉[14-16]。
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加速植物新陈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使有机体迅速增长,从而提高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对提高葡萄产量作用明显,葡萄粒重增产率为13.1%~35.6%,穗重增产率为14.9%~28.1%。葡萄的果纵径和横纵径都是影响产量的因素,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正向调节了果粒大小,保证了葡萄产量的增加。吴东红[17]的研究葡萄果粒纵径增加0.7%~2%,果粒横径增加2.5%~4.3%,我们的研究葡萄果纵径和横径分别增加4.1%~11.6%、4.3%~9.4%,效果优于吴东红的研究。柑橘坐果率的高低是产量的保证,坐果率低,大量落花落果,最终产量仍较低,如脐橙坐果率仅1%,单株产量很低。王贵元[18]研究指出GA3调节柑橘幼果的坐果率比对照提高8.09%~22.14%,2,4-D调节柑橘后坐果率比对照高5.8%。本研究表明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0.006 7~0.016mg a.i./kg对柑橘座果率调节率237.9%~300.0%,远高于王贵元的研究结果。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促进叶绿素形成,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在花期和生理落果前喷洒,可提高果树抗病性,保花保果。
在品质方面,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可提高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对可滴定酸、Vc无明显影响,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不降低葡萄的品质,可能与其对蛋白质合成、酶活性及细胞代谢平衡调节作用有关。已有研究表明,GA3虽能增加柑橘的纵横径,但对果实的外观和品质无提高[18],本研究表明,0.001%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水剂0.01~0.016mg a.i./kg调节柑橘,糖含量增加3.6%~3.9%,Vc增加2.3~3.5mg/100g,能促进柑橘品质改善。
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可提高葡萄、柑橘生理功能的表达强度,增加产量,改善可溶性固形物、糖、可滴定酸、Vc等品质,可为葡萄和柑橘栽培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