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鲜食新品系“灵峰”和“闽清2号”主要性状综合评价
2022-08-03赖瑞联沈朝贵肖维强黄起豹韦晓霞吴如健
赖瑞联,沈朝贵,陈 瑾,肖维强,郑 丽,黄起豹,黄 荣,韦晓霞,吴如健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州,350013;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广州,510640;3 福建省闽侯县经济作物站,福建闽侯,350100;4 福建省闽清县梅溪镇梅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福建闽清,350899)
橄榄Canariumalbum是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果树,其果实富含多种药理活性成分,是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原料。中国是橄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广西等南部省(区)。作为我国最主要产区之一,福建省橄榄种植面积约1.2万hm2,产量约13.9万t[1]。据统计,2017年,福州市鲜食橄榄产量约占福州市橄榄总产量的12.5%,产值占福州市橄榄总产值的50%以上[2],主要品种包括“福榄1号”[3]、“福榄2号”[4]、“清榄1号”[5]等。近年来,福州市鲜食橄榄产业快速发展,据当地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鲜食橄榄产量和产值在福州市橄榄产业中的比重分别迅速上升至50%以上和85%以上,尤其“灵峰”“闽清2号”等鲜食新品系被大规模推广应用。可见,优新鲜食品种的选育是保证橄榄鲜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们项目组长期从事橄榄种质资源与栽培育种研究,先后选育了“福榄1号”[3]、“福榄2号”[4]、“甜榄1号”[6]等橄榄鲜食优良品种(系)。作为新兴的鲜食品系,“灵峰”“闽清2号”橄榄是从福州地区“长营”橄榄实生后代中筛选出的优株,分别发现于福州市闽侯县白沙镇灵峰村和福州市闽清县梅溪镇梅埔村,其中“灵峰”又名“林峰”,“闽清2号”又名“2号”“梅香2号”“梅埔2号”等。在前期研究中,项目组已对“灵峰”“闽清2号”橄榄的品质性状、风味特征等进行了鉴定[7-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照NY/T 2667.16—2020[9]和NY/T 2668.16—2020[10]进行多年多点品种试验,并总结了配套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灵峰”“闽清2号”“清榄1号”橄榄。
1.2 方法
1.2.1 农艺性状观测 根据NY/T 2667.16—2020[9]和NY/T 2668.16—2020[10]的规定,围绕以鲜食为育种目标的要求,于2014年在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东经118.97°,北纬26.21°;闽清县梅溪镇梅埔村,东经118.89°,北纬26.24°;广东省饶平县三饶镇,东经116.83°,北纬23.99°等地区,以橄榄实生树为砧木,采集“灵峰”“闽清2号”橄榄接穗进行高接换种,种植密度约为375株/hm2,常规田间管理。2016年高接换种树开始结果,2018—2020年,对高接换种树的物候期、农艺性状等进行观测,同时总结其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1.2.2 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分别参照GB 5009.8—2016、GB/T 12456—2008、NY/T 2637—2014、GB/T 5009.10—2003、GB 5009.86—2016、GB 5009.92—2016、GB 5009.124—2016测定果实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粗纤维、维生素C、钙、氨基酸含量。
1.2.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3统计数据,并基于SPSS 19.0进行聚类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特征
“灵峰”橄榄树势中等,树姿半开张,嫩叶淡红色,小叶椭圆形,叶尖渐尖,叶基楔形,总状花序,花性类型以雌花为主。“闽清2号”橄榄树势强,树姿半开张,嫩叶淡红色,小叶椭圆形,叶尖渐尖,叶基楔形,总状花序,花性类型以雌花为主。从数量性状上看,“闽清2号”的复叶主轴长度和花序长度极显著长于“灵峰”和“清榄1号”(p<0.01)。“灵峰”“闽清2号”的小叶长度、小叶宽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均显著大于“清榄1号”;而“灵峰”的小叶对数则显著较“清榄1号”少(p<0.05)。此外,三者的花序宽度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灵峰”等3个橄榄品种(系)植物学特征比较
2.2 生物学特性
连续数年观测生物学特性发现,3个品种(系)春梢、夏梢、秋梢的萌发期分别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闽清2号”的新梢萌发普遍较“灵峰”早。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5月上旬、5月中下旬和6月上旬,整体上“灵峰”和“闽清2号”的开花时间较为接近,但“闽清2号”的花期更长。“灵峰”成熟期为12月上中旬,为晚熟类型;“闽清2号”成熟期为11月中旬,为中熟类型(见表2)。
表2 不同地区“灵峰”等3个橄榄品种(系)物候期比较
2.3 果实性状
“灵峰”果穗紧密度中等,果实椭圆形,果顶和果基圆突,果实整齐度中等,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质地脆,化渣无涩味,汁液量多,回甘好。“闽清2号”果穗紧密度中等,果实纺锤形,果顶尖突,果基圆突,果实整齐度好,果皮绿色,果肉黄白色,质地脆,化渣无涩味,汁液量多,回甘中(见图1)。从果形上看,3个品种(系)橄榄的果实横径相对接近,“闽清2号”果实纵径较长且果形指数较大,与其他2个品种(系)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闽清2号”单果质量为(7.60±0.45)g,显著大于“清榄1号”,但后者的果核显著较小(p<0.05);此外,3个品种(系)橄榄的果肉厚度无显著性差异,“清榄1号”的可食率极显著高于“灵峰”“闽清2号”(p<0.01)。
图1 “灵峰”(左)和“闽清2号”(右)橄榄果实
从果实内在品质来看,不同品种(系)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灵峰”的这4个指标最高,分别为(4.71±0.31)%、(11.40±0.59)%、(20.23±2.27)mg/100 g、(1 230.00±42.43)mg/kg。“闽清2号”果实的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钙含量均最少,分别为(3.10±1.04)%、(8.83±0.74)%、(627.33±60.43)mg/kg;“清榄1号”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少,仅为(14.30±0.30)mg/100 g。不同品种(系)果实钙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此外,不同品种(系)果实总酸、粗纤维、氨基酸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说明“灵峰”和“闽清2号”果实品质性状存在较大差异。
表3 “灵峰”等3个橄榄品种(系)果实性状比较
2.4 丰产性与抗性
嫁接后第7年,“灵峰”平均株产51 kg,单位面积产量约19 t/hm2;“闽清2号”平均株产63 kg,单位面积产量约23 t/hm2。“闽清2号”表现出更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此外,“灵峰”“闽清2号”的抗性能力与其他长营类橄榄明显差异。
2.5 聚类分析
基于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果实性状对鲜食橄榄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灵峰”与“闽清2号”“清榄1号”间的欧式平方距离系数分别为363 237.28和87 402.97,“闽清2号”与“清榄1号”间的欧式平方距离系数为94 473.85。整体上,“灵峰”与“清榄1号”的主要性状较为接近,而“闽清2号”与“灵峰”的性状差异较大。
图2 “灵峰”等3个橄榄品种(系)聚类分析
2.6 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2.6.1 建园 “灵峰”和“闽清2号”橄榄建园时应重点注意3个方面。土壤方面,应选择弱酸性土壤,pH值介于5.0~6.5之间,除积水、黏重和盐碱地以外,河流冲积土、砂壤土、红黄壤土等土层深厚的土壤均可种植。气候方面,橄榄喜温畏寒,忌强日照和强风,年降雨量达到1 200 mm以上,年均温介于18~20 ℃,≥10 ℃的年有效积温达到6 450 ℃以上,低于-3 ℃的极端低温持续不超过3 h、连续天数不超过3 d的地区均可种植[11]。地形方面,可选择在丘陵、山地或平原等排水方便的地区种植。新植果园宜先种植橄榄砧木,利于前期幼苗快速生长,待径粗3~5 cm时再嫁接;旧果园通过高接换种,在主干或一级主枝上嵌接,或在三级主枝以上部位进行多头切接。
2.6.2 水肥管理 与其他橄榄一样,“灵峰”和“闽清2号”为直根系,根系较深,肥料渗透到深层土壤后更容易被吸收,因此施肥时间要早于物候期15 d以上[11]。施肥通常采用放射沟施肥或交替条状沟施肥,可在树冠滴水线处挖30 cm深施肥沟。幼龄树以速效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促进树体快速成长,通常在抽梢前后,株施复合肥0.5~2 kg,冬季株施有机肥10~15 kg。投产树主要分3次施肥,花前肥为2—3月株施有机肥约20 kg,配施复合肥2~3 kg;壮果肥为8月株施复合肥2~3 kg;采果后结合深翻株施有机肥25 kg,配施过磷酸钙2~3 kg。具体施肥量应根据树龄、树势、产量适当调整。
此外,花芽分化期配施磷酸二氢钾,花期喷施硼砂,幼果期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果实膨大期喷施硫酸钾,可以有效提高橄榄花芽分化,促进授粉受精,提高着果率和促进果实膨大[11]。水分管理方面,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排水。
2.6.3 整形修剪 “灵峰”和“闽清2号”植株顶端优势较强,嫁接后幼树开始按照自然开心形定形。于嫁接当年,选择3个不同方向的芽培育一级主枝,并抹除主干上其余芽,同时对新梢进行拉枝以增大分枝的角度,一级主枝秋梢抽梢后摘心促进当年生枝条老熟;嫁接第2年春梢抽发后,在一级主枝不同方向保留3个较好芽,抹除多余芽并秋季摘心,培育二级主枝;嫁接第3年春梢抽梢后,在二级主枝不同方向保留2~3个芽,培育侧枝,同时参照之前的步骤抹芽和摘心。经过3年整形形成“主干—一级主枝—二级主枝—侧枝”的基本树形结构。橄榄投产以后,修剪主要在采果后进行,主要剪除徒长枝、直立枝、病虫枝、过密枝、衰老枝、内膛枝和重叠枝等,同时可适度在树顶开天窗提高树体内部的透光性和通风性。
2.6.4 花果管理 “闽清2号”在多地均表现高产和稳产特性,花果管理技术环节较少。部分地区的“灵峰”可能存在产量不稳定的现象,可以通过多种花果调控措施综合应用实现果实丰产。首先,应注意科学开展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培育健壮的结果母枝[11]。其次,可在“灵峰”结果树上嫁接雄株枝条,同时开花季节果园放蜂,提高授粉效率。在采果后12月中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花期喷施硼砂,提高花芽分化和授粉受精。此外,可以适度使用保花保果剂,如福建省闽清县广泛使用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产的橄榄保果膨果剂,应用效果良好。
2.6.5 病虫害防控 从不同地区病虫害调查结果来看,“灵峰”和“闽清2号”橄榄的主要病虫害与其他橄榄较为相似,基本防治措施可参照赖瑞联等[12]的方法进行。但由于许多产区高接换种“灵峰”和“闽清2号”后,品种类型过于单一,几种特定病虫害成为防治的重点,主要包括橄榄星室木虱、梢枯病和果实脂斑病等(见图3)。橄榄星室木虱和梢枯病大规模暴发严重为害橄榄嫰梢,影响结果枝和结果母枝的形成,往往导致“灵峰”和“闽清2号”树冠外围形成“光杆”。果实脂斑病造成“灵峰”和“闽清2号”果面形成大量不规则病斑,严重影响果品外观,从而降低果实商品价值,果品销售时同品种橄榄根据果面病斑大小其售价最多可相差4倍以上。而这几类病虫害的防治,除了选择合理药剂外,在病虫害发生前预防极为关键。
图3 橄榄主要病虫害为害状
3 结论与讨论
3.1 鲜食橄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征差异的形成
试验分析发现,基于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果实性状,“灵峰”与“清榄1号”差异较小,而与“闽清2号”差异较大,说明“灵峰”与“清榄1号”的主要性状较为相似。以往研究中,基于果实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发现,“灵峰”与“清榄1号”果实品质较相似,而“闽清2号”与“清榄1号”香气组成更为接近[7]。事实上“闽清2号”与“清榄1号”均起源于福建省闽清县梅溪镇白河江自然村,而基于不同指标获得的聚类结果并未完全契合地理位置分布。此外,采用SNP新型分子标记鉴定时发现,“灵峰”与“清榄1号”亲缘关系较近,而“闽清2号”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未发表),与本研究中基于主要性状聚类结果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鲜食橄榄表型性状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可能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其遗传背景;另一方面,橄榄种质资源在不同产区中频繁交流[13],不同地区筛选获得的新品系多为实生后代,其某一亲本可能一致或近似,造成其亲缘关系远近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具体原因仍有待研究。
3.2 加快鲜食橄榄优良品种选育与育种技术创新
橄榄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因果实涩味浓,传统橄榄地方品种往往以加工或药用为主。近年来,随着鲜食橄榄栽培效益的不断提升,鲜食品种(系)越来越多受到青睐,开展橄榄鲜食品种选育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橄榄童期长,实生种质资源分布面积广,现阶段橄榄品种选育主要依靠实生选优,如福榄1号[3]、福榄2号[4]、清榄1号[5]、江津白园橄榄[14]、棱尖橄榄[15]、饶脆橄榄[16]等。相比其他果树,橄榄育种方法和育种技术相关研究和应用缓慢。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快橄榄育种技术创新和鲜食优良品种选育。其一,在制定《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第16部分:橄榄》(NY/T 2667.16-2020)和《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16部分:橄榄》(NY/T 2668.16-2020)等育种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研制橄榄DUS测试指南等,完善橄榄育种标准体系。其二,加强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等的应用,提高橄榄育种效率。其三,鲜食橄榄在整个橄榄产业中所占比重仍然有限,要扩大橄榄产业规模,还应同时注重抗寒、高功效、抗病虫害等特异性状品种的选育。
3.3 鲜食橄榄的推广应用前景
“灵峰”和“闽清2号”鲜食品质性状优良,在福建、广东等橄榄主产区表现适应性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前景。其中,“灵峰”橄榄具有果肉质地脆、化渣、回甘好、风味浓等特性,具有很高的市场接受度,适宜作为鲜食类型大规模推广。“闽清2号”橄榄果肉脆并且化渣,虽风味偏淡,但具有良好的丰产和稳产特性,适宜作为鲜食兼加工类型应用,如目前广泛利用“闽清2号”制作青渍类橄榄[17]等。在系统开展品种试验的基础上,这两个品种有望在我国热作产区迅速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