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竞技势能”视角下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
2022-08-03杨华华赵验生赵春元
杨华华,赵验生,赵春元
(1.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2.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70)
随着李娜在大满贯的两次捧杯,我国的网球运动得到快速的发展,截至目前已引进多项国际赛事,如:中国网球公开赛(ATP/WTA)、上海网球大师赛(ATP)、武汉网球大师赛(WTA)等。网球运动要想得到更深入的普及和开展,就要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抓起,它关乎着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未来。近年来我国相继成立了一些网球学校,比如:保定超达网球学校、广州天河网球学校等,它们是我国网球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网球学校不仅重视学生的网球训练,也会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程教育。尽管如此,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尝试从“竞技势能”概念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系中的运动员选材、训练、比赛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网球运动竞技势能的阐述
势能,作为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相互作用的物体由于位置或位形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的大小由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决定,且与物体本身和所处状态相关。陈亮借助以上概念,在 “论竞技势能”一文中,提出了 “竞技势能”的概念。他指出, “竞技势能是指在比赛过程中,项目团队所具备的能力水平和状态,或称参赛者参加比赛所具有的应对比赛的能量,具体包括运动员势能和教练员势能。其中,运动员势能体现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教练员势能表现为临场指挥能力与指挥状态”。
图1 竞技势能基本构架图(引自陈亮的“论竞技势能”一文)
结合文章前面提到的竞技势能和网球运动自身的特点,本文认为网球运动的竞技势能如下表1所示:
表1 网球运动的竞技势能
2 竞技势能视角下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选材
田麦久在 《运动员科学选材》一书中指出: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活动的发端,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关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选材,作者认为它是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工程的首要前提,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教练员如果掌握网球运动相关的运动生理学、遗传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知识,那么就能挑选出具有潜力可挖的后备人才;运动员如果拥有网球运动所要求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那么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就可以避免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本文尝试从网球运动竞技势能的视角,探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选材,认为“1-网球教练员的知识能力、6-网球运动员赛前的体能状况、9-网球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等网球运动竞技势能与运动员的选材存在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2 部分网球运动竞技势能与运动员选材关系示意图
结合以上的理论分析和现实中运动员选材的诉求,认为竞技势能视角下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选材应包括初级阶段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中期阶段技战术学习领悟能力以及后期阶段心理素质等方面。
2.1 初级阶段身体形态、素质的选材——教练员知识能力的体现
2.1.1 身体形态
身高、臂展、下肢长度是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的主要形态指标。它主要受年龄、性别、地区、种族等因素的影响,但其中遗传因素的影响最大。网球运动的比赛场地占地面积较大,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较高。早期的选材,应以瘦长型的身体形态为宜,这种形态特征符合网球运动移动快、 灵活性高、 挥臂动作快的要求。根据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资料和对网球运动特点的分析,用遗传学结合骨龄测试,男子预测身高要达到1.80~1.85m以上,女子的骨龄预测身高要达到1.70~1.75m以上。
2.1.2 身体素质
力量素质——相比较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网球的球拍和球都较重。对于网球运动员来说,在比赛和训练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挥拍摆臂击球的爆发力、场上移动速度和耐力等都是以力量为基础的。只有具备好的力量素质,才能好地对球进行控制,合理地完成技术动作。
耐力素质——网球运动是以有氧运动为主,比赛的时间较长,且没有时间限制,一般在1~4个小时左右。运动员没有很好的耐力素质,很难坚持完比赛。特别是在四大满贯的男子比赛中,采取五盘三胜制,常能看到有些运动员因耐力素质不好,在比赛后期动作迟缓、球速减慢,严重影响了比赛成绩。
速度、灵敏、柔韧素质——在网球比赛或训练中,网球运动员拥有好的预判能力和快速移动能力,才能占据主动,这就要求网球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此外,灵敏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在运动员选材过程中也不容忽视。
2.2 中期阶段技战术学习和领悟能力的选材——教练员知识能力和运动员体能状况的体现
教练员对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力学以及网球技术理论等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很好地指导和提高运动员技术的学习和战术领悟能力。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对其网球技术的学习和战术的灵活运用很有帮助。在网球运动员选材的中期考核阶段,主要是对运动员网球技术水平和战术领悟能力进行检测分析。具体做法是:首先让运动员参加一些比赛,然后根据其成绩以及当前的技术水平、比赛中战术的应用,最后确定下一步的系统训练和比赛。教练可以根据运动员此段时间的训练和比赛进行对比,然后从中选拔出技术较好且能够灵活运用战术的运动员。
2.3 后期阶段心理素质的选材——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体现
《运动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是指运动员个体对比赛中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以及战胜力的强弱。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其中一方拥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就能在比赛中展现更佳的竞技状态。
在后期阶段心理素质选材中,主要是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考察。从比赛中可以发现,有些网球运动员技术水平较高,心理素质较差,在比分悬殊的时候频繁地出现失误,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体现。相反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可以在比赛中发挥出自身水平,甚至超常发挥。因此,在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的选材中,必须要重视心理素质的考核。结合网球运动的特点,多参加一些不同级别的比赛,锻炼运动员在不同逆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负面情绪的调节能力。
3 竞技势能视角下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
任何运动员想要提高其运动水平都离不开运动训练。网球运动作为一项上手难,技术复杂的运动项目则更需要大量的训练。众所周知,在网球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其运动技能的掌握尤为重要;运动员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对其后续掌握和领悟战术能力很有帮助;教练员在比赛中积累的指导经验,对运动员的常规训练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务必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青少年时期的训练对其今后能否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十分重要。本文从竞技势能的角度出发,认为影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的竞技势能有以下3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图3 影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的竞技势能
结合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和以上提到的影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训练的竞技势能,认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注重训练中网球技术的学习和提高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早期的训练过程中,以熟练掌握网球运动技能为主,要求在12岁之前完成所有技能方面的训练。在此期间,要求青少年运动员全面掌握网球运动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运动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快速学习和掌握网球运动技能。同时,教练员可以根据比赛中积累的指导经验,有意识地指导和纠正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3.2 注重训练中网球战术学习和领悟能力的培养
统计国内外数据发现,12~15岁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自身技战术水平培养的最佳年龄段。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要多结合比赛进行战术实践演练,逐渐完善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同时,对运动员的训练要严格要求,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选择适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风格打法。
3.3 注重教练员的培养和处理好运动员的学训矛盾
网球教练员的比赛指导能力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训练方向和目标,因此对职业网球教练员的培养务必重视。网球学校要经常通过各种理论培训和参加赛事来增强和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文化水平以及训练手段,同时要提高教练员的待遇,避免有较大的流动性。
按照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很多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发展存在着学训矛盾的问题,网球运动也不例外。据了解,国外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每天接受4小时的网球训练(其中包括专项体能训练)和5小时文化课程的学习。而我国运动员水平提升较慢的主要因素就是理论知识的不足。这里要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网球技战术知识以及与网球专项运动相关的生理、生化、运动力学、运动训练学、解剖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它还包括基础的文化课程学习。
近年来,由于早期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我国已然成为一个竞技体育强国,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体现也由以前的竞技夺标为国争光逐渐地转化为全民健身。早期的运动员人数较少退役后国家包分配,但是随着退役人数的增多和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价值的转变,有很多的运动员在退役后只能自谋职业,但是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转行很难生存,这对目前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在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处理好学训矛盾,要求同等程度地重视运动员文化课程的学习和网球训练,尽量做到运动员即使今后不成为职业运动员也有能力参加高考上大学。目前,广东恒大足校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值得借鉴。
4 竞技势能视角下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参赛
田麦久在《高水平竞技选手的科学训练与成功参赛》一书中指出: “竞技体育系统的社会活动应该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竞技参赛以及竞技体育管理”。网球运动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竞技参赛就是运动训练的指挥棒,运动训练都是为参赛而准备的。因此,做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参赛工作,在其培养的过程中也至关重要。本文从竞技势能的角度出发,认为影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参赛的竞技势能有以下5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图4 影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参赛的竞技势能
众所周知,竞技体育培养运动员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成功参赛并取得好的成绩,网球比赛自然也不例外。近年来,为了促进青少年网球运动的发展,国际网联有一套完整的青少年网球运动赛事体系(简称ITF)。目前,我国引进了一系列的青少年排名赛,目的是为了让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高水平竞赛中提升技战术能力,以及检验训练效果。但是,同国外青少年选手相比,我国青少年选手在赛场上发挥的稳定性与关键球的处理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青少年选手参加的国际大赛太少,心理素质较差。其实,我国青少年选手的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
结合图5中提到的影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参赛的竞技势能,以及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参赛所遇到的困境,不难看出,在竞技势能视角下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教练员的比赛指导应变能力、情绪掌控能力、临场指挥状态很是重要,它在运动员参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直接关乎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运动员适宜的比赛状态以及战术领悟运用能力是需要大量的比赛去体验和实践的。
5 结论
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体工队培养模式、网球学校和俱乐部培养模式、家庭式个人培养模式。本文以其中的网球学校培养模式为例,在“竞技势能”视角下,从运动员的选材、训练以及参赛三个方面去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网球运动员的选材,作为网球竞技体育系统社会活动的开端,对于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务必重视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技战术学习领悟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选材;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作为网球竞技体育系统社会活动的中端,在选材和参赛之间起着承接的作用,要特别注重训练中运动员网球技术的学习和提高、网球战术学习和领悟能力的培养以及教练员的培养和处理好运动员的学训矛盾;网球运动员的成功参赛,作为网球竞技体育系统社会活动的最终目标,我们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务必通过大量的赛事和心理素质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