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规划和设计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为例
2022-08-03孙力
孙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 南宁 530022)
0 前言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通过对实际物品的直接展示,通过对展品的陈列组合来呈现背后的历史文化特色。我国当前处于重大社会转型时期,而思想的多元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使得普通民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更加的多元。博物馆在陈列展览时要考虑到参观者的感受以及心理需求。
不同博物馆展览时所呈现出的特殊节奏,要与整个展览馆的艺术特征相统一,也要通过展览节奏对于观众进行引领。展览馆的节奏影响参观者的心情,影响其感受体验。而博物馆在进行陈列展览时,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以及符合艺术展览的要求,可以从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在以参观者为核心,在参观者对于展览的主动探索中,建构起展览与自身价值取向之间的联系式展览,使参观者更好地体会展览背后的真实意义。
博物馆虽然承载着陈列展览艺术品、历史文物的职责,但博物馆作为传播弘扬文化的场所,参观者在博物馆中对文物的欣赏感知也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进行分析要强调参观者在其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以参观者为核心,在陈列展览的指引下,使其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体会展览背后的特殊艺术魅力与价值。在该种文化价值与学习价值相统一的规划设计下,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特色,也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方式。
博物馆陈列遵循一定的规律,其在创作中也有基本的理念,而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作为最为核心的环节,对博物馆的功能与发展水平有着集中的呈现,对博物馆的基本文化娱乐学习价值也有着统一的建构。从建构主义理论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要以具体的博物馆展览内容为核心,分析其中的展览特色,分析其中的设计理念。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是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也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含古籍)7万多件(套),时间跨度长达80多万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地处南宁市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陈列大楼之外还建有颇具民族特色的文物苑,是国内最早开创“馆苑结合”“动静相辅”模式的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展览主要分为历史基本陈列、名人事迹陈列、文化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室外展览5个基本的部分。建构主义视角下,对陈列展览规划与设计的分析,要以参观者为核心,参观者对于展览主题的期待、对于展览的观感与印象、对展览所提出的建议等则是对陈列展览进行分析的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展览主要有5大类型,观众对于5个展览虽然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但也存在参与主动性的差异,大部分的参观者都更加期待历史基本陈列的展览,而参与到室外的展览陈列中的则为少数。
由于不同的类型下有着不同的展览主题,从参观者的喜好分析也能发现,大部分的参观者对于古代广西的历史陈列有着较高的支持度,而结合参观者文化知识以及休闲娱乐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有其独特性,也有着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艺术特征,整体的陈列以文物为基本元素,以文娱价值为基本方向,以参观者体验为核心,形成了“馆苑结合”“动静相辅”的独特艺术模式。
2 从建构主义理论看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规划和设计
博物馆作为文化展示场所,其在进行陈列展览时要考虑参观者的基本需求,使得观众在展览过程中得到艺术的体验、知识的拓展。陈列展览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强调对参观者核心地位的把握,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参观者对整个相关活动的主动探索,对其中背景、文化历史体验的充分认知,是其自觉自发开展学习的基础。
因此,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规划与设计,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识到参观者的核心地位,也在实践环节通过情景展示,协作互动,交流沟通以及意义建构,在发挥参观者主观能动性的背景下,通过恰当的博物馆陈列展览,更好地凸显博物馆的文化艺术特征,以博物馆的不断优化设计,在陈列展览的协调统一下发挥其文娱的价值与功能。
2.1 展览情景
参观者对于广西历史基本陈列以及广西古代历史陈列的支持体现了参观者对博物馆的基本需求。大部分参观者在博物馆进行陈列展览之前对于各项陈列展览有着期待,而博物馆为了陈列展览更加切合参观者的需求,也进行了相应主题活动的设计。
上文谈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有着5大类型11个主题,而参观者对于不同的展览又有着差异化的体现。在建构主义视角下,为了更好地吸引参观者的兴趣,使得参观者在陈列展览的规划设计中获得艺术的体验与学习的感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在情境中进行了优化的设计。
以广西古代历史陈列为例,古代广西这一主题的陈列展览主要分为6个部分,从旧石器时代开始,通过旧石器、新石器、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唐宋元明清的时期划分来对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进行陈列,对历史风貌进行呈现。
为了避免展览内容枯燥,为了避免艺术体验感的降低,在进行展览时,通过情景的创设,以文字介绍与场景复原的方式,在对古代情景进行直观呈现的基础上,观众能以更加直观具体的印象,对古代的广西有认知与体验。
古代广西这一主题的陈列,为了更好地契合当时的生活场景,在陈列时也对其中的历史民族艺术美感进行了融合的设计。广西地区有着民族的特色,而如果仅仅以讲解历史的方式枯燥地进行知识的传递,既难以吸引参观者,也难以使参观者对所展览的物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广西历史陈列这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相契合的陈列展览主题设置时,通过特色与历史的结合,在内容的融入上,结合广西的地域文化,形成了极具广西民族特色的情景。参观者在对古代的广西历史进行知识的获取中,结合场景的情境可以产生探索的兴趣,该种陈列的方式也建构起了观众获取知识的环境。
广西古代历史陈列中的不同时代部分融入了各个时期的广西民众的生活场景,而观众在对历史文物的参观过程中,结合当时的具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可以对所展览的主题有着更加直观清晰的认知。展览者在具体的事物体验过程中,结合个人的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知识学习的环境可以使参观者以更加高效率的方式理解展览的物品。
情境再现作为呈现知识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方式,博物馆在古代历史陈列部分,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可以缩小古代历史与现代人生活实际之间的差距,历史民族特色的直观演绎也引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展现出广西历史的独特魅力。
2.2 协作实践
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学习的整个过程既要外部环境的建设,也要使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学习者对于当前所接受的知识有着独特的理解与个人的认知,而博物馆在进行意义建构时,在以参观者为对象构建学习环境时,参观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在其中的协作实践可以使参观者与所展览的环境融为一体,提高其对于展览物品历史文化背景学习理解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协作实践这一关键的学习体验环节强调参观者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也强调参观者与被参观物体之间的协作互动。基于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进行陈列展览时也相应地设置了互动的环节,通过观众在博物馆中与他人协作,共同对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来加深参观者对于所展览物品的印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秉承“内外结合、动静相宜、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理念,除办好室内展览,通过物质文化遗产来讲好广西故事之外,还充分利用室外的民族文物苑,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通过“品味广西”系列的八桂油茶香、三月三歌会、少儿民族服饰大赛等活动,给观众带来视觉、味觉、听觉的民族文化盛宴,全方位地体验广西故事。在临时展览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结合当地的艺术特色,积极地吸引参观者融入博物馆的日常展览活动中,参观者主动向博物馆上传作品,博物馆经过选择后进行作品展览,以加强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联系。
临时展览主要运用于不同主题的展览,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节假日纪念、特别奉献、民间收藏特色展等,而这些与普通民众密切相关的带有一定民族特色的临时展览,可以极大地拉近展览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民众对于博物馆的展览有着真切的参与,其除了可以欣赏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物之外,还可以欣赏到与当代紧密相关的艺术作品,而距离的拉近、互动的加强可以使参观者个体更好地融入展馆的环境,在参观者与展品、与艺术家的互动之中,通过主题展览的方式,通过陈列展览普通民众参与的方式,可以在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展品,更好地体会其中的艺术特色。
在参观过程中,观众对于临时展览中与生活贴近内容的积极学习,在参观中的积极实践可以极大地激发参观者对博物馆所传递知识的参与兴趣,而观众对陈列展览活动的积极参与,对所展出艺术作品的主动体验,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价值。
2.3 交流互动
在建构主义视角下,交流互动是信息传递、拓宽思维的重要过程,分析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博物馆都要求参与者保持安静,尽可能较少地进行沟通与交流,但这并不利于参观者对博物馆所展出物品的亲身体验与认知,思维成果难以得到交流互动的环境也不利于参观者在博物馆的环境下得到思维的扩展。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可以发现,其对于博物馆中的交流互动有着充分的重视,虽然在博物馆中禁止大声喧哗,但通过博物馆的二维码讲解、讲解员对于其中背景知识的语言呈现以及展览边的文字介绍等都可以为参观者的进一步学习提供资源的辅助。
参观者在建构知识意义时,文字、图片、场景、灯光、道具等都是其学习的重要资源。交流互动作为学习的基本方式,为了使展品更好地起到教育公众的作用,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中为展览者与其同伴提供交流的环境,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参观者对展品进行讨论可以使展品以更加丰富的形态呈现,也促使参观者对展品进行学习,对其中的艺术价值进行探究。
虽然参观者在博物馆中参观时较少能进行大声的交流沟通,但博物馆可以为其提供交流沟通的场所,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的环境之外,设置有知识讲座的区域以及交流的空间。建构主义视角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除了要满足基本的文物展出需求之外,也要为参观者提供沟通交流的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进行基本陈列展览时,虽然在文物所在的空间区域,限制了参观者的交流,但在文物展览区域之外为其提供了沟通交流的空间。
参观者在一个区域一个主题的展览馆参观结束之后,可以在参观区域之外的空间与同伴进行信息的沟通,也可以在周边区域了解到对于场馆的介绍,对于背景资料的补充,该种与参观者的活动密切联系的沟通环境的创设,为参观者深入感知博物馆的文化、学习历史相关知识提供了便利。
2.4 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作为建构主义理论的最终环节,其强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于事物性质、规律、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之后,除了对展品有基本了解之外,也要对博物馆背后的知识体系有个人独特的理解与认知。
建构主义作为学习的目的,其要求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环境下构建参观者自觉主动学习的环境。参观博物馆的其他展示可以促使观众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的环境中。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博物馆运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影像等使整个的展览富有观赏性与趣味性。
意义的建构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背景下,意义建构需要参观者落实到自身,经由个体对文物展出体验的加深来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文物的展出、文字的介绍,虽然可以使参观者对文物有直观具体的印象,但在深入学习的环节,思维的局限、想象的局限都对整个学习有着负面的影响,而借助于形象直观的知识展示,可以促使参观者完成从抽象知识到具象之间的转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中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影像,对广西历史基本陈列、名人事迹、历史文化专题等进行陈列展示。该种陈列展览的方式,借助直观形象的交互式环境,可以在视觉的感官刺激上,以视频、音频的综合利用来使观众对于客观存在的展品背后的规律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主动探究所展览物品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在参观者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其认知结构逐渐形成。
3 结束语
当前博物馆所举办的陈列展览,除了对历史文物进行展出之外,也对与当地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文物进行主题的展览。在展览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使参观者主动、自觉地对展览物品进行探究,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可以在情境展示、协作实践、交流互动中来推动意义建构的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基本类型与具体的陈列展览主题的构建下,其陈列展览工作,以参观者为核心,通过对建构主义多要素的综合设计,实现对博物馆各项元素的科学运用,也借助元素以及展览环境的构建,以规划设计的完善来使参观者以学习者的身份融入博物馆的参观中,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