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教学”协同组织与管理机制研究
——以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为例

2022-08-03周艳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评教任课教师督导

陈 方,周艳平

(上海交通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上海 200240)

疫情暴发后,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互联网+传统教学”模式的快速推进,亟待教学组织和管理与时俱进,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一直将教学质量看作学院发展的生命线,积极主动进行教学管理改革。本文以督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协同推进为切入点,借鉴PDCA 管理方法,探索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机制,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PDCA在教学管理上的运用

PDCA 即PDCA 循 环,包含计 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层次,按特定的顺序循环,发现并解决问题。将PDCA 循环理论运用于教学管理中,其目的在于把可持续改进理念贯穿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依据教学管理的目标制定计划,在执行阶段通过具体实施了解教学管理水平,使教学管理的实施效果在检查阶段得到反馈,进而在总结处理再优化阶段调整教学管理的下一个目标和计划,通过不断循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基于PDCA管理的新教学模式下的管理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在教学管理与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下面以该学院为例,分析基于PDCA管理的教学管理实践方案。

(一)计划(Plan):实施顶层设计,制定可操作方案

为保障教学活动高质量完成,航空航天学院组织研讨,建立督导、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研究框架,讨论确定三种不同主体的工作模式及其职责范围,并制定可行的操作细则,包括评价标准、反馈要素、基本要求等。

(二)实施(Do):实施“三位一体”,督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实践

1.教学督导。教学督导是新模式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力量,教学周全程监督各门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秩序和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对各门课程提出个性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适时总结和示范性指导,分享和规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

2.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执行力量,完成线上线下教学任务及课程内容设计和建设,主要包括:统一安排教学进度、整理和修改教学环节、组织出题测试、选择课后作业习题、作业辅导和批改、共同安排试题等。这样既可以保证课程内容得到维护,又可以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3.学生评教。学生评价成为新模式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力量:将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进行量化,通过各种指标和问卷调查,收集课程教学改进建议,重点掌握学生学习全过程行为和学习效果的数据信息,包括参与度、平时成绩、课程评价、听课状态、互动方式等,分析与评价学生自主学习与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检查(Check):实施量化分析,关键节点通过量化指标的方式进行数据衡量,以及时发现问题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教学中分阶段进行检查,实施量化分析。

1.期中/期末问卷调查。学院教学办在教学周中期、期末向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课程调研,了解教学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回收调研表进行统计,将统计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让教师及时了解课程的教学实施动态。

2.督导听课。实行学院党政领导、教学委员会专家听课制度,要求党政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门次,专家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门次,做到所有专业课程听课全覆盖。督导可以进教室推门听课,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网站远程听课,了解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将听课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整理、反馈给任课教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学运行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日报/周报简讯。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初期,学院以日报形式持续关注上课情况,发现并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在线课程质量,做好在线教学情况日报工作,包括教师在线教学整体情况(是否按时上课、教师上课状态、工具使用熟练度、课堂秩序等)、学生在线学习整体情况(出勤率和听课状态等),以及网络或平台是否流畅。在线教学运行平稳后,以周报形式反馈一周的线上教学运行情况。教学办及时总结,以简报、工作群交流等方式向师生推送分享。

4.教师座谈。教学办组织学院任课教师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合理化建议等。

5.评教数据。学校教学信息服务网提供了课程的过程评价及期末评教的主观与客观数据等,有助于教师根据数据全局把控教学情况,为教学整改提供数据支持。

(四)处理(Action):将量化结果反馈相关责任人,并确保责任人解决问题,进行质量改进,形成持续性改进闭环体系

下面以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本科课程“固体力学与结构”为模型说明持续性改进过程。

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固体力学与结构;任课教师:教师A、教师B;学时:48学时(两位教师合作授课,各承担24学时);学分:3学分;上课安排:第1~16周,每周3课时(第1~8周教师A上课,第9~16周教师B上课)。

2.对课程实行期中、期末调研。分别在教学周第8周、第16周进行课程期中、期末调研,并统计学生反馈,调研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5分为满分),课程反馈统计直方图表示如图1所示。期中、期末收集到的学生反馈课程主观评价如表2所示。

图1 学生调研统计

表1 期中、期末学生调研统计

表2 期中、期末学生反馈主观评价

3.课程网上评教汇总。将网上评教情况进行汇总(满分为10分),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直方图表示见图2。

表3 课程网上评教汇总

图2 网上评教汇总

4.督导听课记录表,如表4所示。

表4 督导听课记录表

5.课程数据分析图。结合期中/期末调研反馈数据、课程网上评教教师得分、督导听课反馈,得出课程数据分析图(如图3所示)。其中a,e为工程教育认证中该门课程的贡献点,a代表理论,e代表应用,SO表示Student Outcome,即学生的学习效果。

图3 课程数据分析

6.教学委员会专家给出可持续性改进建议。根据课程数据及主观反馈意见和建议,由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对该门课程形成可持续性改进建议。

It was found that most students could not finish all of the problems in the final exam.So,the number of problems in the final exam will be reduced in next term.

7.任课教师反馈。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委员会专家给出的建议,任课教师在下一轮开课中拟采取以下持续性改进措施:(1)适当放慢讲课进度,增加例题讲解和课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2)减少期末考试的题量,降低难度;(3)适当减少板书,板书最重要的公式;(4)增加实际工程应用介绍;(5)拟在下次开课时增加一次实验课。

三、督教学协同组织与管理机制

根据督导、教学、学生参与的课程监控机制反馈结果及SO贡献度,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做出诊断分析,映射出课程可持续性改进建议,下一轮课程参照可持续性改进建议运行,再次收集数据,判断学生学习效果达成度是否满足。达成度如果满足,新一轮课程继续提高;达成度如果不满足,新一轮继续监控,形成课程可持续性改进闭环,形成督教学协同组织与管理机制,助推教学质量提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图4 督教学协同组织与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管理需要全方位、多维度地抓落实,不仅抓教师“教”的质量,还要抓学生“学”的质量,并要通过督导进行质量监控。重点是抓教学过程的质量,不是事后检查而是事前控制,不能只靠领导检查,学生也要参与。在教学质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时必须以数据为科学依据,才能建立教学质量管控体系。

猜你喜欢

评教任课教师督导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