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整体经络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性研究分析

2022-08-02任旭龚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经穴单纯性炎性

任旭 龚岚

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脂占体质量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1]。此疾病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运动因素等。患者常因疾病产生情绪烦恼,形成自卑心理,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2-3]。临床上治疗此疾病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方式,各有不同的疗效。针刺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对具体穴位进行针刺,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脂肪消耗,从而达到治疗效果[4-5]。整体经络针刺法是一种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根据循经选穴原则确立的一种针刺治疗方式,对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基于此,文章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之间我市某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肥胖患者94例,对采用整体经络针刺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在本市某医院治疗的单纯性肥胖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研究,时间区间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之间。将94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通过随机信封分组法分成两组,即参比组(n=47)和试验组(n=47)。参比组单纯性肥胖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34例。其中患者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50岁,平均年龄(35.95±3.19)岁;试验组单纯性肥胖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33例。其中患者年龄最小为19岁,年龄最大为51岁,平均年龄(36.02±3.08)岁。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之间进行比对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良好可比性。

诊断标准:(1)遵循《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6]中单纯性肥胖病诊断标准。(2)经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剔除继发性肥胖;(3)当体质指数≥26 kg/m2、体脂百分比≥30%中有两项及两项以上符合者即可确诊为单纯性肥胖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单纯性肥胖临床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记录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协议患者。

排除标准:不符合单纯性肥胖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属于继发性肥胖患者;存在精神异常患者;治疗前3个月未接受其他治疗患者;不配合研究患者。

1.2 治疗方法

参比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普通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选取天枢、曲池、丰隆、阴陵泉、中脘、内庭、上巨虚、支沟等多处穴位进行针刺。先对患者针刺部位进行消毒,之后根据穴位进行平刺或斜刺的方式进行针刺,每次留针30 min。针刺1次隔1天后再次针刺,以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次疗程治疗期间需间隔1个星期。

试验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整体经络针刺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根据十二经脉的循行流注次序进行取穴,依次为手太阴肺经穴(尺泽等)、手阳明大肠经穴(曲池等)、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等)、足太阴脾经穴(三阴交等)、手少阴心经穴(少海等)、手太阳小肠经穴(小海等)、足太阳膀胱经穴(肾俞、胃俞等)、足少阴肾经穴(太溪等)、手厥阴心包经穴(天泉等)、手少阳三焦经穴(天井等)、足少阳胆经穴(阳陵泉等)、足厥阴肝经穴(太冲、期门等)。每次取一条经脉的穴位进行针刺。使用酒精或碘伏为针刺部位进行消毒,之后选取本院采购的环球牌毫针对具体穴位进行针刺,以平补平泻法手法进行直刺或斜刺,每次留针30 min。针刺1次隔1天后再次针刺,以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次疗程治疗期间需间隔1个星期。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肥胖指标、血脂情况、炎症指标水平和治疗总有效性进行统计。

(1)肥胖指标:包括体质量、腰围、BMI、体脂百分比四项指标。

(2)血脂情况: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种情况。具体检测方法:于清晨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本院采购的离心半径为10 cm的离心机进行离心,将离心速度设定为3 000 r/min,将离心时间设定为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待检。使用本院采购的相关试剂盒和专业仪器,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检测原理对上述血脂情况进行检测。

(3)炎性指标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三项指标。具体检测方法如下:于清晨采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使用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离心半径为10 cm的离心机进行离心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放于4℃的冰箱内保存待检。使用本院采购的相关试剂盒和专业仪器,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检测原理对上述炎性指标水平进行检测。

(4)治疗总有效性: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情况,痊愈:治疗后BMI在20 ~ 26之间,男性体脂百分比约为26%,女性体脂百分比约为30%;显效:治疗后BMI降低4 kg/m2以上,体脂百分比降低5%以上;有效:治疗后BMI降低2~4 kg/m2,体脂百分比降低3%~5%;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性(%)=治愈(%)+显效(%)+无效(%)[7]。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肥胖指标、血脂情况、炎性指标水平和治疗总有效性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检测,其中肥胖指标、血脂情况、炎性指标水平均采用(±s)表示,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性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后,当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的肥胖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肥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肥胖指标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的肥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的肥胖指标对比(±s)

2.2 对比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情况

试验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情况好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情况对比(mmol/L,±s)

表2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情况对比(mmol/L,±s)

2.3 对比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水平

试验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水平好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水平对比(±s)

2.4 对比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

试验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性对比[例(%)]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症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是指患者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致使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质量超常[8]。流行病学显示此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4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若未及时治疗,随患者体质量增加,对其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会让患者产生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临床上治疗此疾病方法较多,均有一定的疗效[9-12]。针刺法是一种常用方式,通过针刺具体穴位,使穴位受到刺激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脂肪代谢增多,以此达到减重的目的[11]。常规针刺法虽通过穴位针刺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不显著。随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治疗关注度上升,常规针刺法具有局限性,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故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式[13-16]。整体经络针刺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此针刺法从人体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出发进行针刺,依次选取手太阴肺经穴、手阳明大肠经穴、足阳明胃经穴、足太阴脾经穴、手少阴心经穴、手太阳小肠经穴、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少阴肾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阳三焦经穴、足少阳胆经穴、足厥阴肝经穴进行针刺,对不同症状的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治疗,以此对身体深处的代谢进行调节、加速血液循环,达到疏经通络、减脂消肥的治疗效果。另外,此方法减少对同一处穴位的反复刺激,降低穴位疲劳现象,对保护临床疗效有益[17-19]。此方法具有科学性强、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患者易于接受且治疗后预后效果更佳。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肥胖指标比参比组优(P<0.05);试验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情况比参比组好(P<0.05);试验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水平比参比组优(P<0.05);试验组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性比参比组高(P<0.05)。

综上所述,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实施整体经络针刺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佳,能够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代谢能力,加速脂肪消耗,有利于减轻体质量,促进患者恢复。

猜你喜欢

经穴单纯性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微创小切口术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