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闽西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22-08-02卢志华张洪彬黄文滨张满娥邓文华邓巧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闽西乙肝病毒B型

卢志华 张洪彬 黄文滨 张满娥 邓文华 邓巧芳

乙型肝炎(又称乙肝),是因为乙肝病毒所导致具有着极大危害性的一类病毒性肝炎,在中国乙型肝炎患病率较高。乙肝肝硬化是一种因多种病因反复发作引起的肝脏弥漫性损害,主要表现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全身性系统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目前多使用抗病毒性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以此阻断肝硬化进程,缓解患者症状。乙肝病毒基因(即HBV-DNA)是主要判断乙肝病毒是否存在复制的“黄金标准”。依据乙肝病毒复制过程里核苷酸碱基错误配对的差异性,可分成8种基因型,其分别使用A~H进行表示。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对乙肝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给予研究,对HBV的治疗以及评估有着重要意义[1-2]。HBV感染的临床转归不仅与患者年龄和免疫力有关,而且也与病毒株的基因型密切相关,鉴于此,文章将分析福建闽西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文章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300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BV基因分型的研究,可以了解基因型的地区分布特点以及在人群中的变异和进化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300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归入本次研究数据库。300例感染者,B型151例,男性111例,女性40例,年龄12~75岁,平均(38.12±2.41)岁;C型87例,男性65例,女性22例,年龄12~74岁,平均(37.52±2.19)岁;非B非C型62例,男性49例,女性13例,年龄12~76岁,平均(38.21±2.94)岁。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调查,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征得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所有感染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15年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3],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3]。所有病例均排除甲、丙、戊型肝炎病毒阳性。

1.2 检测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PCR测定300例分类感染人群的HBV-DNA含量和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达安公司试剂盒,具体操作按说明书。基因芯片反向斑点杂交检测采用深圳亚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具体操作按说明书[4]。

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是提取的乙型肝炎病毒试剂盒和扩增的读出时间饭后内电阻荧光法。操作步骤按照说明书执行,并提供负控制和正调节[5]。

采用荧光定量乙型肝炎病毒内电阻法测定了300例分类感染人群的HBV-DNA含量。所有操作都严格按照荧光定量试验指南进行。用拷贝数表达HBV-DNA载量。

1.3 评价指标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Hepatitis B)感染者HBV基因型及其与HBV-DNA、HBsAg、HBeAg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因分型测定结果

福建省闽西地区300例感染者基因分布是:B型151例,C型87例,非B非C型62例。

2.2 基因分型与乙肝病毒 DNA 定量测定

HBV-DNA定量与HBV基因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福建省闽西地区C型与B型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7,P<0.012。C型HBV-DNA定量检测均值高于B型。见表1。

表1 乙肝病毒DNA定量测定(IU/mL, ±s)

表1 乙肝病毒DNA定量测定(IU/mL, ±s)

2.3 基因分型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

在两对乙型肝炎病毒半定量检测项目中,HBsAg和HBeAg与HBV基因分型高度相关。结果表明,C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值高于B型肝炎,χ2=6.014,P<0.014。见表2。

表2 基因分型与乙肝表面抗原[例(%)]

2.4 基因分型与乙肝 E 抗原定量测定

对300例感染者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闽西地区C型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测定值高于B型感染者,t=157.052,P<0.001。见表3。

表3 乙肝E抗原定量测定(IU/mL, ±s)

表3 乙肝E抗原定量测定(IU/mL, ±s)

2.5 乙肝E抗原定量阳性率

C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高于B型肝炎,χ2=23.985,P<0.001。见表4。

表4 乙肝E抗原定量阳性率[例(%)]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其是一种嗜肝DNA病毒(hepadnaviridae),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乙型肝炎病毒是能够感染人类DNA最小的病毒之一,其能够导致人类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且能够发展为肝硬化,其与肝癌疾病的病发有密切联系,继而能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全球78亿人口中约有25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现今依旧有近3亿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肝脏疾病。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为7.5%,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有9 800万人。由此,乙型肝炎病毒问题仍旧是对全球国家安全的威胁。

乙型肝炎病毒是最主要导致乙肝的病原菌,在人体表面能长时间生存,并可影响到未注射乙肝病毒者的易传播群,其传播源一般为:急性乙肝患者、缓慢乙肝患者,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一般的传染性路径分为:母婴传染、透过血浆和血浆制品传染、医源性传染,以及亲密接触传染。HBV感染者,不管在潜伏时间、急性期或者慢性期,其血浆中均存在着感染性。不同地区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大不相同,感染情况主要取决于当地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免疫水平以及主要传播途径等相关影响因素。由于目前全世界执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免费接种方针以及地区人口流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有所变化。就现状而言,我国防止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方法是免费注射疫苗,以提升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从1992年开始我国就于各省市范围内广泛推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在2002年时我国将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中,目前全国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率>98%。从2012年开始,我国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准父母所生下的新生儿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注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途径的阻断率大大提升。WHO于2016年提出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其中明确提到2030年中国新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下降90%,病死率下降65%。我国目前7 800万左右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仅有0.2%的携带者进行了有效治疗,离实现目标依旧有着很大的距离。除此之外,在治疗方面全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仅有8.6%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近90.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旧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占比为10.0%。

不同国家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大不相同,其中,不同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有显著差异性,不同国家和地区乙肝患病率的差异除了生活习惯、免疫水平以及主要传播途径等相关影响因素之外,还与乙肝病毒的生物基因型、血清亚型和基因变异有显著关系。不同地理区域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不同,不同种族间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及传播方式也不同。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流行于A、B、C、D型肝炎,分别占1.5%、40.0%、51.0%和8.4%。不同省区的基因型也有很大差异。北部以C型为主,占81.6%;南部以B型为主,C型较少[6-7]。

本次研究中福建省闽西地区300例感染者基因分布是:B型151(50.33%)例,C型87(29.00%)例,非B非C型62(20.67%)例。统计结果与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一致。

不同基因型的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不同的致病性和流行特征,因此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杭州地区C型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值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型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更为活跃。然而,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免疫应答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高滴度是危险因素之一。有学者发现,C型患者HBV-DNA水平高于B型患者,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存在高HBV-DNA复制水平,导致C型患者肝脏炎症活动更为严重,发生肝硬化所[8-9]。本研究报告,乙型和丙型感染者血清HB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管HBV复制状态与其基因型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但笔者认为C型感染患者的乙肝病毒反复进入免疫清除期,造成肝组织持续损伤,预后比B型差。

据相关报道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毒相较于丙型肝炎病毒(HCV)更加简单的通过前C区基因突变引诱e抗原转化,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值高于乙型肝炎(P<0.05),丙型肝炎E抗原定量值高于乙型肝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易形成持久性病毒血症,但不容易出现e系统的血清转化,据相关报道结果显示,有83%的肝癌患者出现甲胎蛋白水平升高,肝硬化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据相关报道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相较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加易发展成严重肝病,例如肝硬化,且疾病发展程度更为严重。与肝癌的发生关系更密切[10]。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与AFP定量值是否存在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的统计学研究[11]。大量研究表明,抗HBV药物治疗尤其是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直接关系到HBV-DNA的定量水平,低HBV-DNA载量可使干扰素治疗有效,高HBV-DNA载量可导致干扰素治疗效果差[12-13]。

本研究分析了福建省闽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HBV-DNA定量、HBV双半定量和AFP定量指标的关系。由于不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地理分布、分子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转归不同,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于进一步阐明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确定传播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感染源,阐明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效果。通过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本研究数据结果与相关参考文献相符[14]。

总而言之,通过对福建省闽西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对福建省闽西地区乙肝防治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并未乙肝病毒的精准抗病毒治疗提供临床研究资料,由于本次研究样本不多,需扩大样本病例数,深入研究福建省闽西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情况。

猜你喜欢

闽西乙肝病毒B型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验 血
适时适度:闽西乡土历史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闽西汉剧的民间社会背景与文化意义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