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2022-08-02李文君黄伟妍夏斌
李文君,黄伟妍,夏斌
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产科,广东 东莞 523000
妊娠高血压属于临床高发病,据统计,我国的妊娠高血压发病率约为10%[1]。临床研究显示,妊娠高血压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抽搐、脑出血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母婴健康[2-3]。因此,加强对产妇的护理干预在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预见性护理结合疾病发展规律及临床工作经验,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预防,进而保证临床护理效果[4]。同时,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妇入院至出院期间,制定出一整套的护理计划,突出个体化护理特点,并借助科学健康的护理方式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减少产后并发症。为此,笔者将临床护理路径与预见性护理有机结合应用于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临床护理中,现将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 例妊娠高血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多次血压测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值;②均为单胎;③产检资料完整;④所有产妇均在住院期间分娩。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②伴有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者;③存在精神异常或沟通障碍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9岁,孕周32~38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0~39岁,孕周32~39周。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表1 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例(%)]
表1 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例(%)]
组别 例数平均年龄(岁)平均孕周(周)高血压程度轻度 中度 重度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25 25 28.53±2.13 28.94±2.31 0.652 0.259 35.38±1.21 35.19±1.26 0.544 0.295 7(28.00)7(28.00)12(48.00)13(52.00)6(24.00)5(20.00)0.131 0.937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产妇的血压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针对伴有高血压的产妇给予降压处理,同时,护理人员为产妇发放分娩手册,使产妇掌握基本的分娩技巧。
1.2.2 观察组 该组产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方法,即在整个临床护理路径中,明确风险点,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法。(1)建立护理路径图:在产妇入院后,由主任医师、护士长、护士组成护理小组,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路径图,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技能培训等,提高临床路径的掌握及作用能力,护士长每个月对路径图实施情况进行打勾,进一步完善改进护理路径。(2)将预见性护理措施贯穿整个护理路径中:入院第1天,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风险评估、入院评估、健康教育等,测量产妇腹围、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胎心、视力、血压变化,同时记录产妇阴道流血、并发症等情况,针对产妇住院期间的风险点做好风险评估,建立对应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做好入院第2天至分娩前心理方面的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妊娠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防治事项等知识,加强与产妇沟通,最大程度地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实施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每日询问产妇视力及头晕情况,定时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护理人员严格控制产妇对钠盐的摄入量,嘱其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预防妊娠高血压。护理人员指导产妇以左侧卧位睡眠,预防胎儿窘迫。(3)分娩当天的预见性护理:分娩当天,护理人员严格监测产妇脉搏、尿量、子宫收缩、血压、胎心等状况,悉心说明分娩事项,帮助产妇树立自然分娩的勇气,并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屏气用力,正确运用分娩技巧,缩短第二产程。分娩后,在持续监测血压的基础上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待生命体征稳定后,推送产妇至病房。(4)分娩后的预见性护理:分娩后至出院,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体位及饮食的管理,鼓励产妇下床活动,预防产褥感染,同时,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止性生活,教会产妇乳房护理、子宫按摩、新生儿护理等方法。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护理至产妇出院前,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血压恢复正常,低于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为显效,血压在(140~160)/(90~110) mmHg 为有效,血压高于160/110 mmHg为无效[5]。(2)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产妇护理前及出院前的心理状况[6],其中 SAS>50 分为焦虑,SDS>53 分为抑郁,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产后大出血、急性肾衰、胎盘早剥、子痫。(4)胎儿结局:包括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P=0.042<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42<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比较(例)
2.3 两组产妇胎儿的不良结局比较 观察组胎儿的不良结局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7,P=0.021<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胎儿的不良结局比较(例)
2.4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产妇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产妇的SAS、SD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5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25 25护理前63.52±2.81 63.27±2.61 0.326 0.373出院前46.21±2.24a 49.58±2.52a 4.997 0.001护理前63.71±2.31 63.17±2.17 0.852 0.199出院前48.16±2.42a 49.88±2.11a 2.679 0.005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主要发生于妊娠20周至产后2 周内,其病因较复杂,且产妇在患病初期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因此往往会错过最佳干预时机而出现脏器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7-8]。临床研究显示,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妊娠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特征,当胎盘基底动脉出现急性粥样硬化后,胎盘微血管内会形成血栓,从而导致胎盘绒毛栓塞,抑制血氧供应,影响胎儿发育[9]。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及胎儿的健康发育状况具有重要价值[10]。而当前的常规护理仅从血压监测、饮食、用药等方面进行单一护理,对血压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11]。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被应用到妊娠高血压产妇的护理中,实施效果较好。
本研究显示,经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后,产妇的心理状态明显得到改善。这是因为,临床护理路径在对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强调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通过个体教育指导使产妇产生愉悦、轻松的住院感受,而且,临床护理路径在情感、思想等方面与产妇保持积极沟通,以实际行动关怀、理解、尊重产妇,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的依从性[12]。另外,临床护理路径更注重“医-护-患”的协调合作,在充分评估产妇自身状况后,向产妇全面介绍护理过程,使产妇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明显缓解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产妇营造温馨、和谐、正能量的住院环境,使产妇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预见性护理措施则是对产妇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在交流中了解产妇的心理动态及实际需求,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防止因心理波动而病情加重[13]。本研究显示,经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后,其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常规护理后的产妇,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这是因为,临床护理路径将临床路径与护理措施以记录表的形式体现,并注重对产妇健康知识的宣教,建立互信协作的医患关系,从而增加产妇对并发症预防的知识[14]。而且,临床护理路径将护理措施按照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有序进行,尽量做到不漏项、不缺项,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目标,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障护理质量,减少产后大出血、胎盘早剥等。而预见性护理具有超前特点,在实施护理前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评估,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将风险遏杀在萌芽之中,同时,根据产妇当前情况对病情进行严密监测,预估产妇可能出现的多种并发症,并对各种并发症提前开展相应的措施,实现事前预防的目的[15]。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能够在了解产妇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做好并发症的预见性评估,从而改善护理效果。本研究显示,经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后,其护理有效率显著提高。说明此护理模式主动根据产妇的临床特点及病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开展工作,使产妇血压明显得到控制,规避多种临床问题,促进产妇及胎儿的健康。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对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产后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