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火种的播撒者鹿周继
2022-08-02
鹿周继(左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8年,受中共铜山县委委派,鹿周继只身前往贾汪煤矿,如同一颗革命火种,以他传奇的地下斗争史,燎原了矿区红色星火。
他是百年徐矿的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他是江苏省企业中第一个党支部的第一任支部书记。
入矿 肩负使命
鹿周继,1901年出生于徐州市邳县戴庄乡野场村。1926年在湖南长沙当铁路工人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他因积极参加湖南省总工会组织的大罢工,罢工失败后遭到解雇回到家乡。1928年3月,与家乡党组织中共铜山县委取得联系,受中共铜山县委派,到贾汪区打入上海远记公司(贾汪煤矿)做工,在煤矿以作矿工为掩护,负责在煤矿发展党员,开展工人运动和党的地下活动。
到贾汪煤矿三个月,他便成功组织了徐州煤矿第一次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
初战 窑木斗争
1928年冬,贾汪煤矿远记公司为修复1、2、3号井和4、5号新井,因无力购置窑木,遂派人到贾汪区附近四乡赊购,先打欠条,待后还钱。可欠条到期,资本家仍不付款,农民到矿催讨,反遭到矿警的无理殴打,因而引起了矿工和农民的强烈愤慨。
鹿周继将此情况向党组织作了汇报,党组织遂决定抓住“窑木事件”,发动工人、农民与资本家进行斗争。11月12日,经周密部署和精心发动,贾汪矿区周围的周庄集、黄集、邵家楼、薛家湖、牛楼、小塔山等地的工人、农民来了800多人发动了“窑木斗争”,到贾汪集会要账,逼迫资本家偿还窑木欠款,显示了工农联盟力量的斗争,徐州煤矿第一次工人运动初战告捷。
发展 组建支部
初战告捷,鹿周继在矿工中树立起了较高的威信,他借势在矿工中宣传党的思想,扩大党的影响。把窑木斗争中的骨干培养成党的积极分子,经半年多的组织教育考察,先后发展了丁胜艮、周彦清、马广胜、齐广美、鹿美继等5名矿工为中共党员。
1929年5月10日,中共贾汪煤矿支部第一次党员大会在贾汪镇泉西村召开,中共江苏省委、徐海蚌特委、铜山县委均派代表参加。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贾汪煤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贾汪煤矿特别党支部正式成立。鹿周继以在“窑木斗争”中的出色表现,当选贾汪煤矿特别党支部书记。
这是徐州煤矿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江苏省企业中的第一个党支部。它的成立标志着徐州矿工自此有了坚强的红色政治堡垒。
再战 大闹铁道门
1929年10月,远记公司开凿四号井、五号井,打进100多米不见炭层,投入大量资金无法收回,便设法转嫁损失。他们以1号井失火封闭和煤炭运输不畅为由,恶意克扣工人工资,变本加厉坑害工人。
为帮助工人们讨还欠款,鹿周继和矿工党员组织1000多名矿工停工停产,操起锨把、铁棍,拥向铁道门,包围资本家的住宅。面对军阀部队的镇压,工人们不畏强暴,拿起铁锨、棍棒奋勇搏斗;并果断通电全国,控告资本家克扣工人工资,勾结军阀部队镇压煤矿工人的罪行。徐州市各界工人走上街道,集会声援,游行示威。在强大舆论和工人的强烈要求之下,资本家迫于压力,补发了所欠矿工的全部工资,并给受伤工人发放了养伤费,震惊全国的“大闹铁道门”罢工斗争以矿工的胜利结束。
此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矿工乃至矿区周边民众的斗志。革命群众斗争风起云涌。鹿周继和贾汪煤矿党支部受到上级党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积极鼓励。
转战 抗击日寇
1930年,徐州党组织发动“吴窑暴动“失败,国民党悬赏缉拿鹿世昭等人,起义领导人全部分散隐蔽,徐州党组织活动进入低潮期,鹿周继被调出贾汪煤矿。
1931年6月,中共铜山县委派县委秘书戴晓东、赵淑琳(戴晓东妻子)、张景嵩和小陈等4名党员进入贾汪煤矿开展工运工作。革命的火种得以延续。
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贾汪矿区,并改名为“柳泉炭矿”。日本侵略者无节制扩大生产能力,对煤炭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式开采,对矿工采取高压政策,实行暴力统治。鹿周继等党员在紫庄一带,组织起抗日武装队伍,在海郑公路两侧打击日寇,开展地下活动。
复归 争粮斗争
1941年1月,中共铜山工委负责人李益民派杨光到贾汪煤矿任特别党支部书记。此时,鹿周继也重新回到贾汪煤矿。鉴于当时形势,杨光与鹿周继保持单线联系。
1941年底,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日寇全面实施“以战养战”战略,对贾汪煤炭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采,对煤矿工人的剥削和压榨更是变本加厉。当时粮价飞涨,日本人从外地购来红粱,矿工每出勤一个班,发给约一斤重红粱,根本无法养家糊口。全矿13个包工大柜的3700多名矿工揭竿而起,在集体罢工7天后,日本人答应将高粱增加到每班2斤,罢工取得了初步胜利。但狡诈的日本人勾结包工把头,将高粱泡水掺上砂子后发给工人。鹿周继与党员彭广俊、张金桂等人再次发动掀起“争粮”斗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
1944年,鹿周继调离贾汪煤矿。1949年后,鹿周继任徐州市交通局党委工会主席,直至1983年离休。1994年11月17日,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徐州煤矿红色火种播撒者走完了他93年的辉煌历程,但他所代表的红色基因将在徐矿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