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约束、环保知识与新疆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
——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

2022-08-02张传兵居来提色依提

上海节能 2022年7期
关键词:意愿分类垃圾

0 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处理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全国196个大中城市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2.36亿t,给环境和生态保护遗留了巨大的隐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垃圾处理,将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到重要日程上来,这使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变得更加紧迫。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较为可行的处理方案,比之填埋和焚烧方式更具有源头治理的优势

。综合来看,垃圾分类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碳排放等方面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虽然于2000年就在北京、上海等8个发达城市设立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但并未实现预期效果

。那么,影响人们垃圾分类意愿背后的经济社会因素都有哪些?在具体的垃圾分类管理中,居民、社区和政府的互动关系如何?本文依据对新疆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实地调研,对其隐藏在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有助于指导垃圾分类的实践,也将有助于美丽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当前学术界对于垃圾分类问题的研究较为广泛,现有文献对于此类问题主要沿着农村和城市两个方向展开。农村方面,张静和吴丽丽(2021)研究了互联网和户主非农就业对农户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

,刘霁瑶等(2021)则从隐性层面分析了农民的认知和情感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

,贾亚娟和赵敏娟(2021)则从社会资本和对环境关注度的视角分析了农户的选择偏好

;城市方面,王晓楠和曾宪扬(2021)分析了政策效能感、社区支持感和硬件设施满意度对上海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

,李满诗等(2021)则从设施和服务等情境因素入手,分析了北京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向不能转化为行为的原因

,叶林等(2021)则从政策工具转变的视角分析了广州垃圾分类政策从引导转向强制的原因

。以上文献都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农村和城市的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深层次原因,但大多聚焦农村或东部发达城市,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垃圾分类问题关注较少。虽然有文献关注到对污染的认知可能会影响到垃圾分类的意愿,但较少有文献提及专业的环保知识的作用,而知识作为认知的前置环节,对于认知的形成更具有引导作用;同时,现有文献大多从非正式制度角度分析其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较少分析正式制度也即政策驱动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环保知识和政策约束的双重视角下,深入分析其对西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可能的学术边际贡献在于:

图示1中所示横坐标12个名称显示为调查内容,纵坐标显示为两个群体的不同评价,其中实线标识为企业员工,虚线标识为到访游客。调查问卷最后题目问及“是否乐意向朋友推荐其到本园区旅游观光”,其中企业员工的均值为3.63,而到访游客的均值为4.26,这个结果能够与前面的调查内容保持一致性。

1)以新疆北疆城市的问卷调查为数据来源,分析了西部城市垃圾分类问题的现状,对于现有文献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学术界较早关注到垃圾分类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Geller等(1982)

提出了对垃圾进行分类的管理理念,并将其作为首要的垃圾处理环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文献主要沿着行为主体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展开。居民是垃圾分类行为的主体,其动机更多地受其收入、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

和态度、认知、情感所影响

。另外,外部环境主要是指政府政策(主要包含奖励和惩罚两种措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戎 萍等(12):1702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2)选择环保知识与政策约束为切入点,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居民环保意愿的驱动因素,从而为提高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指明了工作方向。

垃圾分类问题涉及个人、社区和国家的利益互动,也深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收入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一般认为,个人的态度或者意愿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

。其中,认知是态度或者意愿的基础,最终的个体行为是结果,情感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

。Ajzen(1991)的计划行为理论认为,“感知-意向-行为”是一条重要的路径,感知将会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环保知识是垃圾分类认知形成的基础,也会对垃圾分类意愿产生影响。在垃圾分类的意愿中,污染认知属于理性层面的影响因素,然而理性认识的前提是能够接受到科学权威的环保知识。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改变防疫方法对基层动物防疫的监管水平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防疫工作没有主动性,只有畜牧人员发现动物出现问题时才会到兽医部门进行报告,然后部门安排兽医人员进行出诊。这种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动物防疫的工作效果。新时代的动物防疫工作主要是以预防为重点内容,将疫病控制在严重之前。所以,一方面各政府部门应明确各级责任,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责任机制,市级部门监管县级部门,县级部门监管乡镇级部门,层层进行严格监管与负责。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重大动物疫病追责制度,管理人员要承担管理的责任,明确人员的管理地区,将管理区域内动物疫情及危害等作为考核制度,当出现疫情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及时严格的处理。

H1:环保知识的获得对于垃圾分类意愿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

我国早期的垃圾分类政策可追溯至1992年出台的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到2000年正式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2019年中央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垃圾分类的规定,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纵览我国近30年来的垃圾分类制度,除了中央统一制定的政策以外,各地区和各城市也纷纷出台与垃圾分类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因此,各城市在统一执行中央政策的前提下具有了一定的灵活性,其政策实施的效果也各有千秋。一般而言,政府政策可以分为强制型、自愿型和混合型三种

。类似的,垃圾分类也可大致分为自愿引导型和强制干预型。有学者通过研究广州市的垃圾分类政策从引导型到强制型的转变,认为强制性工具在中国场景中更具有可行性

。垃圾分类涉及多方利益,为了平衡不同诉求,通过政策的硬性约束应该可以提高垃圾分类制度的实行效果。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2)ROC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于1个threshold,对于1个分类器,每个threshold下会有1个TPR和FPR。比如Threshold最大时,所有预测值都是0,TP=FP=0,对应于原点;Threshold最小时,TN=FN=1。

H2:政策约束有利于强化居民的环保意愿,进而促进垃圾分类制度的实行。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计

文章所用数据来自2020年11至12月份课题组在新疆北疆城市的调研。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择3个地州作为进一步抽取的地区,除乌鲁木齐市预先确定外,其余2个地州通过随机方式选取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依次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的米东区、沙依巴克区、天山区和新市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阜康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塔城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共取得问卷1 280份,有效问卷1 246份,有效率为97.34%。

2.2 变量定义与说明

表2模型(3)中政策约束是“法律认可度(是否同意出台垃圾分类法律)”“强制措施预期有效度(政府采取垃圾分类强制措施)”和“法律预期效果(法律可以约束和促进垃圾分类)”运用熵值法合成的综合指标,较能综合反映政策约束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表2显示,政策约束对环保意愿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也即政策约束力度越大,则越能提高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环保意愿。在细分指标上,通过模型(5)可以看出,法律认可度、强制措施预期有效度和法律预期效果三个维度对垃圾分类意愿也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更进一步通过回归系数可以看出,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最好,强制措施次之,法律预期约束力作用较弱。以上实证结果验证了假说2。在综合考虑环保知识和政策约束的情况下,二者均对垃圾分类意愿发挥正向影响,这进一步证实了假说1和假说2。

环保意愿:本文以垃圾分类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使用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您是否愿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答案作为反映环保意愿的代理变量。答案赋分从1到5代表意愿从弱到强。在1 246份有效问卷中,平均值为4.02,说明城市居民一般而言都有着较强的垃圾分类意愿。

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是有序性的变量,且属于排序性离散变量。因此,应使用Pr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具体设定模型如下:

1)环保知识

本文将环保知识分为垃圾分类总体了解程度和垃圾分类操作具体知识两个维度。分别通过问卷问题“您对垃圾分类的知识是否了解?”和“您是否能够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加以体现,答案赋分从1到5代表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的程度从弱到强。

2)政策约束

本文将垃圾分类的政策约束通过城市居民对强制型垃圾分类政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来反映,建立强制措施、法律遵守和法律约束三个维度指标体系。分别通过问卷问题“如果政府强制居民在家进行垃圾分类,您愿意尽最大努力对家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如果政府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您将会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对家里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可以对您的行为起到约束和促进作用”来体现,答案赋分从1到5代表政策约束认可的程度从弱到强。

表2模型(1)中“环保知识”是“具体知识”和“总体了解”运用熵值法合成的综合指标,较能综合反映环保知识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表2显示,环保知识对环保意愿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也即掌握的环保知识越多越充分,越能激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通过模型(2)可以看出,具体知识和总体了解两个维度对垃圾分类意愿也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以上实证结果验证了假说1。

控制变量选取了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和是否为公职人员等5个可能影响到垃圾分类意愿的指标。除性别和是否为公职人员采用二分类法并对收入指标设置六级量表外,对其他指标均设置五级量表,具体区间划分可以参见表1。

2.3 模型设定

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 释放宅基地政策红利(郑金龙) ............................................................................5-12

式中,Y*

为第i个居民对垃圾分类意愿的不可观测潜变量,X

为第i个居民的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政策约束的接受与认可程度,M

表示对第i个居民垃圾分类意愿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α

、α

为估计参数;ε

为第i个居民的随机扰动项。

3 实证检验结果

本文运用Stata 16,使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共进行了5次回归分析。以下将围绕实证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3.1 环保知识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

沥青混凝土心墙厚度主要取决于坝体高度、防渗要求、坝壳料可能的变形情况、抗震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国内已建沥青心墙工程通常采用底部较厚、顶部较薄的结构型式,顶部厚度不小于0.4m,底部最大厚度(不含扩大端)宜为坝高的1/110~1/70,国内已建和在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防渗心墙厚度统计如表1。

3.2 政策约束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

1、T1时刻下,最大沉降量约为0.92m,平均沉降量为4.7m。因此可知最大沉降速度为8.2cm/d,平均沉降速度约为4.7cm/d。

3.3 控制变量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

通过表2可以看出,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和是否为公职人员对垃圾分类意愿有着不同的影响。在模型(4)和模型(5)中,性别和年龄与垃圾分类意愿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与之前关于农村垃圾分类意愿的研究相符

,也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学历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学历越高则环保意识越强,因而也越有意愿进行垃圾分类。收入对垃圾分类意愿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垃圾分类意愿会逐渐降低。是否为公职人员对垃圾分类意愿没有显著的影响,说明职业对垃圾分类意愿所起的作用不明显。

4 稳健性检验

为了避免模型可能出现的内生性,将本文使用的有序Probit模型改为Logit模型,具体方法就是将被解释变量“垃圾分类意愿”的得分1到3分定义为0,将4到5分定义为1。重新利用Logit模型对全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与使用有序Probit模型的结果大致相同。因此,本文的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基于新疆1 246份城市居民关于垃圾分类问题的调查问卷,使用Probit模型研究分析了环保知识、政策约束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包括垃圾分类总体了解和具体操作的环保知识的掌握对于垃圾分类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2)政府的政策约束对于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有着强化作用。政策约束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强制执行措施和法律预期约束力对垃圾分类意愿产生影响,三者相比较而言,通过颁布法律法规起到的作用效果最好。

精子顶体完整率检测:吸取10 μL精液滴于载玻片的一侧,用边缘光滑的另一张载玻片呈一定角度接触液滴,拉向另一侧而制成抹片,经8 min自然风干后,在福尔马林磷酸盐固定液中固定15 min,之后水洗干燥,用姬姆萨染液对抹片进行染色90 min,再用蒸馏水冲洗与干燥,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顶体完整的精子数。

5.2 对策建议

1)大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城市居民的认知和感知。政府要在电视、网络和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大力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不断从总体上提高居民的重视度,还要在具体细节上讲解如何对垃圾进行具体的处理和分类;社区和小区物业部门要在垃圾分类场所设置和张贴醒目的垃圾分类操作流程,让居民掌握必要的垃圾分类知识。

每次来送货卡车时,登子一早守候在营业部大门边,小阿布硬是跟着来了。甲洛洛每次把小阿布带在身边,给他一些自己收藏给儿子们的糖果,有时也带回家里,把剩菜剩饭热一下,让小阿布吃个饱。慢慢的,登子不到营业部卸货,小阿布也守在营业部大门边,只要看到甲洛洛出来,便欢叫着扑进甲洛洛怀里:爷爷,我肚子饿!

2)立法机构和政府要加强关于垃圾分类问题的立法工作,通过制定奖惩结合、有效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让垃圾分类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对于不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要提高罚款额度,对于恶意违法者应针对情况给以必要的经济处罚

3)政府要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处理监督机构,协调各方督促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涉及多方的利益,需要统一调度与部署,强制措施的有效推行也离不开专门的办事机构与专职人员。因此,需要在各个社区安排相应的办事人员专职处理与垃圾分类问题相关的事宜。

[1]陈绍军,李如春,马永斌.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9):168-176.

[2]王晓楠.阶层认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57-66.

[3]张静,吴丽丽.互联网使用、非农就业与农户垃圾分类意愿[J].生态经济,2021,37(9):201-207.

[4]刘霁瑶,贾亚娟,池书瑶,赵敏娟.污染认知、村庄情感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0):48-52.

[5]贾亚娟,赵敏娟.农户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选择偏好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环境关心的双重视角[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0):40-47.

[6]王晓楠,曾宪扬.感知、意向与行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路径[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2):49-64+111-112.

[7]李满诗,纪颖,云青萍,姜学文,刘婧楠,范欣颐,史宇晖,朱忠军,常春.情境因素对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向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7):597-601.

[8]叶林,杜联繁,郭怡武.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何以从引导转向强制——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1,23(1):33-45.

[9]Geller E S,Wientt R,Everett P B.Preserving the environment:new strategies for behavior change[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2:45-46.

[10]Owusu V,Adjei-Addo E,Sundberg C.Do economic incentives affect attitudes to solid waste source separation?Evidence from Ghana[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3,78:115-123.

[11]Babaei A,Alavi N,Goudarzi G,et al.Household recycling knowledge,attitudes and practices towards solid waste management[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5,10(2):94-100.

[12]Oribe-Garcia I,Kamara-Esteban O,Martin C,et al.Identification of influencing municipal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household waste generation and their forecasting ability in biscay[J].Waste Management,2015,39:26-34.

[13]Hawkins D I,Best R J,Coney K A.Consumer behavior: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15.

[14]康娟,李志刚.基于ABC态度模型的可追溯农产品购买意愿研究[J].北方园艺,2020(3):149-157.

[15]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16]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M].庞诗,等.北京:三联书店,2006.

[17]郑贺允,张艳.国内外垃圾分类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上海节能,2020(6):514-520.

猜你喜欢

意愿分类垃圾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