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牌“神探”,寻找感染真相

2022-08-01周洁

新民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神探抗菌药弧菌

周洁

这是黄洋(化名)第9次住院了,之前的7个月,他前前后后住了8次院,每次出院几周,他准得再次回医院报到,因为又发烧了。医生也无法确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黄洋的发烧,只告诉他,他肺部有感染。

如此“规律住院”让黄洋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极大影响,为了根治自己的“怪病”,他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向科主任胡必杰教授求助。

通过胸部CT、实验室检查和过往治疗史,胡必杰主任首先排除了结核菌感染,但常规检查始终找不到致病的病原体,他凭经验按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给黄洋开了一些抗菌药,一个多礼拜后,黄洋出院了。可是没多久,黄洋发着烧又回来了。

胡必杰教授建议黄洋接受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这一次,有新的发现——诺卡氏菌。

“这个发现真是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抗菌药治疗对这个病人是有效果的,但常规的细菌培养却没有结果,这正是诺卡氏菌的特点。治疗这个病,抗菌药疗程要用足3个月,否则很容易复发,这也解释了病人为何多次治疗多次住院又反复发烧的现象。”搞清楚病原体后,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杀敌”事半功倍,按疗程用药后,黄洋的病彻底痊愈,再也不用时不时住院了。

这是胡必杰教授5年前刚刚接触mNGS时遇到的一个病人,应该说,这个病人很幸运,赶上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又有经验丰富的感染科医生保驾护航。而病人的诊断过程,令胡必杰教授也大受启发:mNGS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疑难病原体的诊断问题。

一个明确的诊断,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民周刊》记者采访多名感染科权威专家后发现,虽然mNGS技术出现并应用只是近几年的事,但毫无疑问,它正在深刻改变当下的诊疗现状。除了疾病诊断本身,mNGS技术在推动精准治疗、控制抗菌药滥用、减轻疾病负担等方面,也有着值得期待的表现。

迷雾追踪,感染科医生的日常

一天中午,秦老伯(化名)买了一条鱼,回家杀鱼时,手被鱼身刺破,“小伤而已”,秦老伯没怎么重视,用创可贴把伤口包起来。

然而,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秦老伯整只手发起了水泡,开始发烧,精神状态也很差。因为发热,他被家人先送到医院发热门诊,在当地医院辗转了几个科室后,才被送到广州医科大学附一院急诊,急诊医生接诊后非常重视并高度怀疑是“创伤弧菌”感染,这种菌以毒力强、感染死亡率高著称,必须尽快治疗。

時间在一分一秒过去,但致病菌尚不能确认,急诊主任想通过截肢避免病原体进一步攻击秦老伯的其他器官,引发脏器衰竭。

会诊时,广州医科大学附一院感染科主任卓超教授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创伤弧菌”在海鱼身上比较常见,但秦老伯那天处理的是淡水鱼;另一点,“创伤弧菌”毒性强,48小时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这个病人送来时距离被鱼划上已经30个小时了,虽然病程进展很快,但未必是“创伤弧菌”。“截肢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是终身的,做手术容易,但一刀下去,手再也长不回来了,因此但凡有一线可能,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也要去为病人争取。”卓超主任说。

于是,确定病原体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又准又快地找出致病元凶?卓超想到了mNGS,当天下午5点,病人标本被送去检测,第二天凌晨3点,结果就出来了,如卓超所料,病人感染的是淡水鱼中常见的一种细菌——“维氏气单胞菌”,虽然毒性也大,但不及“创伤弧菌”致命。

这个结果为患者的保手治疗争取了时间,治疗对症后,患者的高热也终于控制下来,虽然两周后病人还是因为前期处理失当导致手臂血管堵死,不得不截肢,但卓超已经拼尽全力,问心无愧。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很多时候是盲人摸象式的治疗。要知道,致病的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感染后引起的症候可能很相似,但治疗这些病原体的药物各不相同。

细菌是临床上患者发病最主要原因,可是细菌还分为阴性菌、阳性菌、厌氧菌等,不同的细菌往往需要不同的抗菌药,甚至一些细菌还会产生耐药性。囿于检测技术等的不足,医生很可能找不到病人感染的具体原因,只能依靠经验给予治疗,这对感染科医生的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疾病进展很快,传统的检测方法一时半刻得不到结果,这导致临床初始治疗可能有一些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带来的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初始治疗药物没对路,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病人预后变差、住院的时间增加、整体医疗花费都会更高。

“一些疾病进展很快,传统的检测方法一时半刻得不到结果,这导致临床初始治疗可能有一些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带来的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初始治疗药物没对路,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病人预后变差、住院的时间增加、整体医疗花费都会更高。”卓超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对此深有同感:“很多时候知道这个患者是细菌感染,但培养不出致病菌,临床医生拿不到证据,靠经验治疗就难免存在盲目性。”他补充道:“在三甲医院中,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疗大约2/3都是靠经验,搞不清楚什么致病菌的情况下,很多医生倾向于选择广谱抗菌药,很多广谱抗菌药不但价格昂贵,还有多种副作用,也容易造成抗菌药滥用,导致耐药问题。”

王明贵不由感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最大的问题就是病原诊断率太低。

层层迷雾中追踪真正的致病元凶,这是感染科医生的日常。

大家都知道早期诊断是防控感染性疾病的关键,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为了找到致病元凶,医生往往会在第一时间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或尿液等进行培养,但是这个方法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慢,而且不一定有阳性培养结果。

猜你喜欢

神探抗菌药弧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家有“神探”
神探大作战
喷嚏神探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
抗菌药在宠物临床的合理应用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