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效研究
——基于2016—2019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质量年报分析

2022-08-01罗汝珍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政策

彭 丹 罗汝珍

(1.深圳市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518172;2.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是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权威部门发起,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参与,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国家、省级、校级职业教育质量情况汇报制度,它定期发布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供全社会查阅和了解情况,对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加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监督,以及扩大职业教育成果宣传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开始,企业开始提交参与职业教育的质量年报,比较详细地报告了企业每年度参与职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是研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情况比较可靠的资料来源。对年报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可有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本文以广东省企业提供的质量年报为资料依据(受疫情影响,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专栏数据更新至2019年),本文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1]从中提取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的相关内容作为监测点:企业参与数量、合作办学形式、参与的连续性以及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建设、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产学研平台、学生培养等项目,研究2016年至2019年广东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情况,可以了解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省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效,并提炼出可供其他省份参考的建议,以促进产教融合的推广。

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效状况

从成效监测指标的内涵来看,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效状况,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质量年报提交的企业数量

2016年至2019年,[2]广东省企业参与了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的提交工作,其中2016年为9家企业,2017年55家企业,2018年72家企业,2019年66家企业,前三年呈上升趋势,但第四年略有下降。

(二)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类型

2016年至2019年,广东省产业性质企业一直是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占比由77.8%上升到95.5%,教育信息服务或培训类企业有一定数量参加,但占比较低,2019年仅为4.5%。

(三)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形式

广东省四年的数据资料显示,现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校企深度合作,主要有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形式,其中企业投入教学所需的一定资源,并从学校获得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第二种是混合所有制形式,即企业参与学校办学投资,从投资中获得一定经济收益,在合格人才选拔中有优先选择权;第三种是业务合作,主要以学校购买企业资源或者企业无偿提供平台或实习实训基地;第四种是企业办学。

(四)参与职业教育的连续性

在四年的统计数据中,2次及以上次数提交参与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的企业有19家,有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进展比较缓慢,甚至存在中断的现象。

(五)参与的项目及面临现实障碍

作为广东省企业比较有特点的职业教育活动是典型的项目制形式,无论是何种参与形式,必定以项目为依托,围绕合作项目再进行专业的改造、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订单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混合所有制探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教材编写、学生顶岗实习、师资队伍培养等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2017年及以前合作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主,从2018年开始,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主。在工作成效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为最突出。在合作发展上,对于合作基础比较好的项目,校企行政会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并在联合研发上进行合作探索。

企业认为,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会面临以下障碍: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不完善;企业合作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学生下企业实习的安全问题与企业安全生产之间的矛盾,校企合作动力不足,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技术服务企业的力度较低。

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效度问题

从目前提交的报告情况来看,企业在合作办学、实践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体的效度还没有达到预期。

(一)企业提交质量年报的数量与广东省企业数量情况不成正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截止到2019年,我国法人单位数量达到2178.9万个,产业活动单位达到2455万个,其中企业主要包含在产业活动单位中。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统计归属,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企业数量。其中广东省产业活动单位数在全国居第一,但提交参与职业教育年报的企业最多年份只有72家,2019年只有66家,远低于江苏(413家)和山东(104家)。

(二)提交报告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

2016年开始,企业开始提交参与职业教育的质量年报,比较详细地报告了企业每年度参与职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从2019年企业提供的参与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来看,我国有1158家企业实质性参与了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工作,绝大部分省份在前一年基础上有一定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江苏省,从73份增加到了413份,呈井喷式增加,2018年到2019年增加了228家。2017年至2019年各省市企业提供年报情况中,绝大部分省份质量年报数量都呈上升趋势,但广东省的报告数量在2019年却有少许降低。

(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活动的持续性不强

校企深度合作的形式中,虽然有典型的几种模式,但仍然存在一大部分业务合作的形式,且与学校有连续性合作的企业占比较低。在四年的统计数据中,连续两年提交了质量年报的企业只有17家,其中2017至2019年3年连续提交质量年报的只有1家,另外12家企业在2019年或者2018年则终止了报告的提交。同时,从参与项目及其内容来看,广东省企业主要以项目的形式与学校合作,项目结束也就意味着合作关系告一段落,后续能否有相同或类似项目无法确定,所有这些都说明校企之间合作关系的持续性不足,可变动性较大,不利于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

(四)前500强企业参与度较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截止到2019年,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统计归属,我国前500强企业数量的基本情况如图1。其中,广东省有59家,占据了将近12%,但在提供质量年报的企业中,前500强企业只有美的和一汽大众,且两者在2019年都处于缺席状态,说明大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调动。

图1 企业500强各省份分布情况

(五)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平台建设工作还明显不足

在企业年度报告中,绝大部分企业都提到在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合作,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就业质量。但是很多企业要不就是没有提及校企产学研平台建设,要不就提出产学研平台建设不到位,学校在技术方面给予企业的支持太少或者不到位,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的活动比较少,说明企业有明显的产学研合作需求,但目前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平台建设明显存在不足。

(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政策问题比较普遍

在企业提出的产教融合工作面临的问题中,涉及到政策支持层面的问题比较多,即有的是认为在政策上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资金支持,有些问题因资金缺乏而无法进行;有的是企业参与了职业教育,但无法从政策层面获得相应的补偿;还有校企在进行学生的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习中,涉及到学生的安全没有政策保障,很多企业和学校为避免风险而不得不终止一些实习合作项目。

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效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不完善或缺乏

从企业比较普遍遇到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在国家层面对于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还没有很多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支持,省级层面具体支持的政策也相对比较缺乏,关于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省级层面政策相对滞后于经济政策及其改革的发展步伐,尤其是与资金相关的支持政策,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比较大的影响。从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数量来看,绝大部分企业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国家或省级层面政策的不完善是影响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付出的成本无法从参与的活动中获得直接或间接回报,自身动力就无法调动。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自我发展、生存和参与职业教育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前两者才是其首选。对于前500强的企业,它们有实力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不一定要以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进行,尤其教育又是一个投资长、回报较慢且不一定可靠的行业,它们更愿意选择投资短、见效快的行业。在获益不可靠却要承担较大成本和风险的情况下,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大大降低。[5]

(二)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及其长效机制缺乏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一大部分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而任何项目都具有时段性,项目的完成也意味着合作的结束,虽有可能会有新的合作项目加入,但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目前连续四年提交报告的企业数量没有,连续3年提交的只有1家,连续2年提交的有极少部分。这些都说明,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持续性比较差,明显存在断层现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缺乏,严重影响了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融合工作在校企合作层面的推进。

(三)学校人力资源整体优势没有在产学研平台建设中发挥出来

学校是人力资源储备比较多的行业,且绝大部分教师是具有高学历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掌握了比较前沿的技术,他们有足够的能力从事教学、技术研发工作。这部分人最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顺利转化,面向市场,为社会进步做贡献,[5]而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利益点,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急需学校的技术服务和支持。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合作建设产学研平台的比较少,很多企业以资金或场地投入后,除从学校获得一定量的可用员工外,学校对企业发展和急需技术并没有通过共享性平台提供,企业的投入没有得到等价的回报,学校因没有充分发挥自有人力资源优势,在合作中处于比较劣势的位置,也无法在合作中获得主动权,必然会出现学校一头热的现象,也就是有研究者提出的“壁炉现象”,[6]很多合作也就无法持续进行。

(四)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没有在企业很好推广,校企互利共赢机制没有形成

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是产教融合过程中比较典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比较重要的作用是能实现校企互利共赢。但是,每个企业有自己的人才需求特色,每个学校也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任何一种模式在执行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的深入开展。但在企业提交的报告中,绝大部分是阐述问题,却没有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后续学校在改进中无法准确对接企业的需求,人才培养中的互利共赢也就无法实现。这样会造成企业对这种模式产生一定的不信任,继而不会在同行中推广,后续学校与企业提出这些典型模式也就无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五、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效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产教融合政策的完善、制定或执行

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反馈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家产教融合政策还是省级政策,都存在不完善之处,有必要根据企业反馈对不完善的政策进行修订,对缺乏的政策给予出台补充,对已明确的政策则严格执行。具体而言,无论是哪一个层级的政策,完全有必要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给予资金上的政策支持,如提出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重点针对的是有能力建设产教融合型的企业,这对前500强企业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从具备的条件来看,很多中小企业无法具备基本申报条件。而中小企业是职业教育参与的重要主体,有必要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以激发中小企业动力。因大多数企业表明,在政府有关优惠政策的资助或者在企业的经营经济能力范围以内的前提下,愿意为学校提供更多仪器设备的支持。[7]同时,国家政策在省级落实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将国家政策与本省实际相结合,针对本省企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将国家政策具体化。广东省作为改革前沿大省,可以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上有创新,在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或活动获得回报的政策上探索有效路径,让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无后顾之忧,以激发中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也为其他省份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二)组建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产教融合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新型的工作内容,具有教育性和产业性双重特质,与企业和学校的性质都存在一定差异,无论是以哪一方为主开展活动都会对工作初衷的实现产生一定影响。而组建独立于企业与学校的中间机构,专门负责校企双方合作的开展,可以将零星的企业合作项目置于统一规划和管理之下,并可对相关项目进行深入调研,选取周期性比较长,重复开展的可能性比较大的项目纳入合作范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短期性或一次性情况带来的不利影响。尤其在合作的过程中,中间机构可以从管理角度及时总结经验,并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项目中,以保证经验的可推广性,给予企业继续开展合作的信心,进一步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中校企合作的信任、长效机制,[8]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开展。

(三)搭建产学研平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人力资源整体优势

搭建产学研平台可以通过组建产学研联盟的形式进行。这是一种不同于职教集团和产业联盟的组织形式。是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单位牵头,多元主体共建的新型产教融合组织形式。它集中有意愿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按照企业、学校专业背景和需求进行资源组合,集中力量共建专业性和综合性强的实践教学基地,以供联盟学校实践教学,也可为其他学校和企业提供有偿性教学服务。同时,在专业实践平台基础上,针对生产实践中的技术应用难题,可以充分利用职业院校中优质的人力资源,校企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解决技术应用难题,做出技术应用研究成果,拓展产教融合的范围和深度。这样可以将校企一对一转化为多对一,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专业性不强、规模上受限、合作很难深入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团体协作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奠定基础。

(四)挖掘典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校企利益结合点,形成校企互利共赢机制

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都有企业所需的利益点。其中订单班与企业今后2~3年的人力资源储备量密切相关,提前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招聘的成本;现代学徒制是按照行业标准培养人才,企业在员工招聘上享有优先选择权,前期投入与后续员工获取量或带来的其他相关收益之比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点;产业学院很明显是需要按照产业的标准和要求培养人才,真正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同一产业部门的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前期投入比较大,治理成本比较高,[9]其付出和回报的不可预期性比较大。因此,这三种模式都涉及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在合作过程中,学校有必要利用自身优势,给予企业比较对等的回报,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并将其作为一种管理制度落实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从制度层面为互利共赢提供保障。

六、结语

广东省职业教育在企业的参与下获得了不少的成效,也取得了一些可供其他省份借鉴的经验,但是离国家政策对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作为经济大省和国家政策的现行省份,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度开展产教融合,为其他省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政策
政策
政策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助企政策
政策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