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优提质背景下地方开放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以泉州开放大学为例

2022-08-01陈向荣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提质泉州教学资源

陈向荣

(泉州开放大学,福建泉州,362000)

一、引言

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和生命线。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落实“教育强国”的关键,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2019年11月,国家开放大学第一次党代会首次明确提出“创优提质”战略,开启了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改革的新征程。[1]2020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福建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闽政办函〔2020〕58号)提出“到2021年年底,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要全部转型为地方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应该树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等具体目标”。[2]2021年10月,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泉州分校正式更名为泉州开放大学。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以“创优提质”为前提,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助推泉州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创优提质”是地方开放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创优提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大众化、普及化后,高等教育的“量”有大幅的提升。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自1978年创办以来,由于办学覆盖面广、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一直为各地培养输送符合要求的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40多年来,开放大学不断夯实办学基础,努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但是,开放大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也暴露出管理欠缺规范、发展不充分和人才培养质量受诟病等问题,这些备受社会的关注和争论。可见,开放大学“积弊已久”,“创优提质”是“大势所趋”。[3]

(二)“创优提质”是地方开放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林宇认为,开放大学教育要“从治标入手为治本赢得时间;以治本强基,为治标铸牢后盾”。[3]可见,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是立校之本。2012年之后,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开放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总思路,开放大学逐步构建了“运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为使教育对象达到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资源,对远程教育系统及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形成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的知识获得、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4]转型后的开放大学将采取“以学生为本”的更加自由的教育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为此,地方开放大学必须从教育教学改革入手,对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创优提质,构建起有效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教学路径,推动开放大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三、开放大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生源:量升质忧

自1979年2月创办以来,泉州开放大学开设80多个专业,累计培养大中专、本科毕业生近5万人。随着社会发展,学历、继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泉州开放大学招生也突破新的增长点。2020年春至2021年春泉州开放大学招生就达4654人(见表1),生源类型多样,学习背景不一。

表1 泉州开放大学2020年春至2021年春招生项目及人数单位:人

招生数量的提升,得益于泉州开放大学实施以“项目办学”为抓手,通过整合盘活各方资源,实现供需双方共赢的办学思路。由于学员大多为在职生,看重的是短期效益,学习意识不强,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不重视。另外,开放大学在招生方面也存在追求数量,造成把关不严,甚至出现了虚假承诺,造成生源质量退化。

(二)教学模式:缺乏科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目前,学校以远程教学为主,面授为辅。一直以来,泉州开放大学根据泉州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办学能力和特点,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办学形式,走出一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办学模式。目前,学校以开放远程教育为主,面授为辅。由于开放大学的学生大多为在职生,学习需要克服工学矛盾问题,到校上课和投入的学习时间很有限。为了能保证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拿到毕业证,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结果而非教学过程,导致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不够重视。比如在出勤率、听课、教学检查等各环节上抓得不紧。再加上基层开放大学实际上是教学管理机构,专任教师不足,只能以外聘教师为主,学校对他们的管理难度较大。同时,开放大学学生和外聘教师的关系较为疏离,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线下课程基本转为线上网络授课之后,更加剧了这种不良的师生关系状况。

(三)教学资源:有待整合提升

良好的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泉州开放大学在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和福建省开放大学的网络资源基础上,充分发挥泉州本地的人力资源优势,结合本地特色,自建教学资源(见表2)。

表2 泉州开放大学自建教学资源

虽然,泉州开放大学近年来通过“引建并举”方式,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创建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但由于时间短暂,教学资源创新整合不足,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求,以致短板明显,难以适应教学模式的要求,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截至2020年,泉州开放大学学校专、兼职教师已达126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20人,本科学历33人;拥有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1人。开放大学的大多为兼职教师,尽管学校每学期都召开客座教师座谈会,广纳良言,聚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但是部分教师仍然无法跟上开放教育发展需求的脚步,教学思想理念还停留在过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缺乏灵活多样,对现代化技术如新媒体、云教室等操作熟悉度不够,以致教学完成质量和效率不高。另外,开放大学课程随社会人才需求而动态开设,师资队伍建设无法“动态配合”,这样的师资短板明显,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五)思政教育探索:有待深入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局势突变,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蓬勃开展,开放大学更不能例外。开放大学的成人学员较之全日制在校生来说,他们的三观基本成型。但不可否认,由于各方面原因,他们存在某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乃至社会的基础面,因此加强开放大学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之前的电大缺乏针对性的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甚至有些基层电大教职员工为了招生的短期利益采取某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电大的学风、校风,导致思政教育形同虚设。因此,在创优提质背景下,完成转型的开放大学成人思政教育体系亟待重建。

(六)校企融合:有待加强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5]强调要加强校企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开放大学的前身电大的办学定位主要在远程教育方向,以学科教学模式为主,与企业的联系明显不足。但近年来,开放大学的生源与以往明显不同,除了教育管理类的几个专业之外,大多数专业生源基本来自企业一线,他们有较为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也是带着企业工作中的问题来开放大学求学的。因此,开放大学必须要加强校企深度融合,专业教学才能贴紧企业现状,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

四、创优提质背景下地方开放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当前,正处于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发展时期,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地方开放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坚定办学理念,突出地方特色

国家开放大学明确提出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面向全国开展开放教育”,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6]地方开放大学应结合本地区办学优势和特点,找准定位,突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选择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地方应用型人才。以泉州开放大学为例,学员以“乡村振兴学历提升计划”为主,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从思想政治、文化知识、专业/职业技能等方面着手,为学员量身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本科课程33门、专科课程38门。同时,开展全方位的有特色的教学与管理,如上好开学第一课,让更多的学员参与班级管理,为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搭建线上教学平台,邀请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开放大学、泉州师范大学、黎明职业大学等高校及泉州市委讲师团等单位的优秀教师为学员开设专家讲座、名师讲堂,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开设学员论坛,试点1+X书证融通职业技能培训,等等,既提升了学员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理论知识,也给学员提供了现场实操空间,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项目”为导向,保质保量扩展招生规模

生源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地方开放大学应以“项目办学”为抓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针对招生薄弱环节,督促各学院(工作站)对标对表,如召开全市系统招生工作专题会,交流招生经验做法,互相借鉴学习,制作发布可视化表格,厘清跟进思路,增强工作实效,定期通报招生规模和进度,全方位全过程管控招生进程等,确保目标责任到人、落地实施,凝聚系统发展合力。同时开拓新的项目增长点,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面向企业、面向部门、面向农村、面向部队,扩大合作覆盖面,整合资源,实现共赢,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还要把好生源质量关,规范招生行为,不作虚假承诺和进行不当竞争,防止生源质量退化,对学习意愿不强,注重短期效应的学员,宁缺勿滥。

(三)扭转不良学风,创建良好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电大的学风问题由来已久,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型为开放大学以后,要扭转这一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态度虽然不能决定一切,但肯定是基础,是前提。而学习态度的转变取决于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入学教育和专业学习全流程中,始终都要强调到开放大学学习不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是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学会搜索、共享各种国开、省开乃至国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智慧平台上的各种学习资源,并实现学以致用。只有当学生意识到开放大学学习绝不仅限于听听面授课和掌握枯燥的教材内容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将学习任务内化为主动的学习动机,才能静下心来充分领略开放大学学习的魅力,进而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坚持立足本地实际,汲取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泉州开放大学以“传承‘海丝’文化精粹,培育人文情怀”为宗旨,大力推进“海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海丝文化+”建设策略,通过“六个一”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形成具有泉州开放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品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四)以质量为根本,挖掘地方特色资源

为了提升成人教学质量,开放大学必须拿出新举措。泉州开放大学于2021年开始实施“织锦行动”,围绕“质量提升年”提炼4个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常规管理,夯实基础。根据学情开展“三教改革”,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实现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二是加强教学督导。设立教科研组,实施集中备课、听课、评课,评课结果作为评聘职称和年度考核的参考。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鼓励支持教职员工走出去参与系统各项培训,邀请省内外知名教授开设相关讲座,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研水平。四是开展教学比赛。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国开、省开各类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另外,中国地大物博,地方文化异彩纷呈,开放大学应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汲取地方特色创建特色学习资源,提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比如,泉州开放大学积极推动闽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依托丰富的“海丝”非遗资源,录制11项“非遗”文化项目33集微视频。这些资源挖掘提炼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高了学生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审美,增强了文化自信。

(五)注重职业需求,提升专业技能

当前,传统电大办学模式正向新型开放大学过渡,而开放大学的成人教育目的已不仅限于帮助学生提升学历,而要更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他们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因此,新型开放大学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员需求,推进“技能+学历”人才培养新模式。近年来,泉州开放大学突破办学条件与规模的限制,与政行企校联合打造若干培训项目。其中包括1+X书证融通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区人社局和科技局合作开展资格证书培训;依托乡村振兴教学实践基地开展铁观音制作技艺、漆篮制作技艺、瓷塑等技能培训等。实践证明,“技能+学历”新模式的推广提高了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感受到了开放大学学习的超高性价比,提升了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促进了开放大学专业招生和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

(六)重视立德树人,创新思政教育

新型开放大学则要转型为互联网大学,其教师和管理团队必须要有互联网思维。在当前全国高校推进思政教育的大潮中,开放大学要有创新意识,解决成人思政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泉州开放大学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了一条能满足开放教育学员需求的成人思政教育模式。比如,在学校官网教学资源板块,开设《烽火记忆》系列报道、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成果展、思政课程微视频栏目等,发挥官网思政的强大影响力。构建官网、微信公众号、QQ、小程序、抖音等媒体矩阵,努力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管理班级,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节点,围绕国史、党史、理想信念等内容,精心设置热点话题,开展思政教育“微对话”。利用创新课堂派等手机移动端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成效。精心培育班级网络意见领袖,并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班级舆论。此外,学校从思政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入手,录制了近20个思政课程微课资源(包含4节思政主题微课和4节3个“百堂”思政精品课),引导学生通过思政课程理论学习,提高思政水平,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目标。

(七)重视实践,推进校企融合

目前,开放大学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层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一是建立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高管和行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定期研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等方面的内容,实时监控专业教学过程,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增加实践性课程,由企业人士根据生产一线的考核评价指标和标准,制定此类课程考核评价方案。重在强调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明确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要求。三是引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专家以及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扩充师资队伍,建立实践课程的人才师资库。四是与当地企业深入合作,研讨如何根据企业需求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将企业的生产、办公场所直接转换为学生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就能突破开放大学因受经费、办学规模等因素局限,无法同普通高校一样,建立齐全的实验室、实践基地的限制。

五、结语

在创优提质背景下,地方开放大学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线,持续加强生源质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思政教育、校企合作等六个方面的探索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成功转型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提质泉州教学资源
泉州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坚持全面从严 实现全面提质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