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经验及对杭州的启示
2022-08-01陈前虎李航邱子懿
文 陈前虎 李航 邱子懿
加装电梯的新加坡经验
2001年,新加坡为了应对愈发凸显的人口老龄化、居住环境老化等问题,出台了“电梯翻新计划”。截至2019年底,该计划已惠及5000个单元的50 万户家庭。其主要经验如下:
基层主体,构建合作组织。政府主导构建由工作委员会和社区服务中心共同组成的基层组织,并由该合作组织全程管理电梯翻新工作。工作委员会由基层组织顾问、基层领导、项目顾问、公民咨询委员会、邻里居民委员会和建屋发展局代表组成。主要职能是收集居民的意见,研究工程设计方案,确定工程预算,监督工程进展并且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审查居民的反馈意见。社区服务中心由公民咨询委员会和邻里居民委员会组成,充当市议会和居民之间的协调员,为居民搭起意见融合和互动的平台。
政府主导,保障资金来源。电梯翻新计划中,新加坡政府承担75%-90%的费用,市政理事会(分区物业管理)承担一部分费用,居民承担的费用不超过3000 新加坡元(约1.5 万人民币),业主出资比例根据户型和组屋的设计而定。在整个电梯翻新流程中,电梯安装费用由新加坡政府先垫付,当工程全部竣工交付后,居民才开始按月支付所应承担的费用,满足条件的居民还可要求分期、延迟付款或申领补助金。
居民参与,搭建沟通渠道。基层组织积极搭建多种沟通渠道,提高居民参与度。在前期阶段,基层组织通过家访、咨询和论坛的形式,宣传电梯翻新计划,了解居民的担忧和看法;在中期阶段,通过举行发布会、组织公众活动、张贴公告、成立信息中心等方式,积极跟进工程进展;在后期阶段,对单元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工程满意度,给工作管理团队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全过程的沟通活动,居民们积极参与到电梯翻新项目中,集体决定更新方案,减少矛盾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项目整合,强化顶层设计。“电梯翻新计划”和“中期翻新计划”作为“中期翻新延伸计划”的两个配套项目,虽然资金来源和实施主体都不一样,但通过协调整合,于2002年5月同时开工。这不仅缩短工期、节省工程造价,还将工程对居民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居民不用因原来两个计划不同步而分别等待很长时间。
优化工艺,简化施工程序。“电梯翻新计划”采用无设备房的电梯和简便的轻质涂层以降低安装成本,通过无梯井设计避免对住户的视线遮挡,以及推进标准化设计和改进工作流程,保证大批量生产并缩短安装时间,将电梯翻新的费用和施工时间减少了20%。
新加坡中期翻新计划、电梯翻新计划、中期翻新延伸计划介绍
加装电梯的广州经验
广州市作为全国最早开展“三旧”改造的城市之一,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截至2022年4月底,广州市累计完成加装电梯规划审批12867台,累计建成10303 台,全市审批电梯总数和建成电梯总数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形成了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广州做法”。
政府统筹引导。广州市以基层政府为主体,通过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体系,实现了政府服务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中的全流程覆盖。2018年1月,成立全国首家“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中心”,为加装电梯提供从咨询、设计、报建到管养的全流程服务。
多方主体协调。广州市积极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法律顾问、专业社工、居民代表等多主体集中议事平台,破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协调难问题。同时开设“加装电梯第一课”课程,向小区居民宣传解读加装电梯政策和法律法规,避免因为不了解而带来的矛盾。
新加坡、广州市、杭州市加装电梯项目对比
试点连片加装。广州市出台《广州市老旧小区住宅成片连片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率先试点成片连片加装新模式。这一模式将“一梯一审批”升级为“集中审批、分层管理”,审批效率更高。同时由于规模效应,可与设计院、电梯公司合作,为业主节省设计、工程建设、运营或管理费用。
委托企业管理。广州市提出“加装电梯托管管家”创新理念,让电梯使用单位由业主个人转为托管公司,并代表业主进行电梯安全抽查和年检等监督维保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推进杭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建设的建议
通过学习借鉴新加坡以及广州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管理体系和实践经验(表2),建议杭州市打造“政府+”多主体参与模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搭建全过程沟通平台,系统推动项目整合,探索托管分工新模式,提高智慧化服务水平,科学合理运用新技术,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政府+”多主体模式。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个复杂的集体行为,涉及到多方利益再分配问题,仅靠居民自下而上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应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牵头推进加装电梯过程中的协调难题;构建“政府+”多主体合作平台,明确政府作为统筹引导者、扶持者、动员者的角色,围绕各阶段核心目标和中心主体展开协作,促成各方利益的有效协调。
提供分摊标准,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在协商出资比例时,应参考楼层、面积、户型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加装电梯安装费用分摊方案并由街道或社区提供资金分摊建议标准,在建议标准之下再由居民协商决定具体方案。同时鼓励社会企业投资,积极探索企业投资式或租赁式加梯新模式,多渠道筹集加梯资金。运营管理阶段设立专项维保更新资金,引导居民将政府补助资金以及电梯轿厢商业广告收益作为专项维保更新资金,用于后续电梯的维修保养和安全管理。
关注居民需求,搭建全过程沟通平台。加装电梯全过程要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形成一种“扁平化、圆桌式”的议事模式。前期阶段重点关注政策普及、项目宣传与意愿协调,中期阶段重点关注项目跟进,后期阶段重点关注项目评估与宣传。在宣传方式上可加大数字技术的应用,如在线查看已有项目等。
坚持系统思维,推动项目整合增质效。对列入年度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计划及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内的社区项目进行全面部署,摸清具备加装电梯条件的社区单元楼幢数及加梯位置,对具备加梯条件的老旧小区做好电梯位预留、统筹规划。同步推进电梯与老旧小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无障碍设施和绿化等改造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旧改与加装电梯同步审批、同步实施、同步交付。
明确责任主体,探索托管分工新模式。后期运营管理应探索企业托管模式或企业-厂家分工模式。企业托管模式将电梯使用主体由业主个人转为托管公司,托管公司代表业主监督维保工作,提供一站式托管服务;企业-厂家分工模式由企业担任电梯后续管理主体及责任主体,对电梯运行进行日常管理,电梯厂家负责日常维护,保障电梯使用安全。这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对电梯制造企业的监管,并加快制定与电梯管理检验相关的政策法规。
利用数字手段,提高智慧化服务水平。建立信息网络支撑体系,打造加装电梯集中管养智慧服务平台,构建相关政府部门协同联动、线上线下一体的综合监管模式。前期协调审批阶段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一站式申报业务受理;中期工程建设阶段通过实时监控,实现项目数据互通;后期运营管理阶段集中管理,实现协同维护、实时预警、快捷处理。实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从申报、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到项目评估的全过程综合监管,为加装电梯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结合项目实际,科学合理运用新技术。结合项目实际,研究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推进加装电梯工作。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加装方案,科学合理运用廊桥式、贴墙式、贯穿式、植入式、平层入户式等多种加装电梯样式,同时加强对不同方案的宣传。对于不具备加装电梯条件的楼栋,可通过在楼道中设置折叠方便椅、楼梯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增设楼道代步设备等多种方式解决上下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