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脚手架新型连墙件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2022-07-31韦晓东
韦晓东
肥东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00
引言
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对于高度小于24m的单排与双排脚手架,建议和建筑主体结构之间实现刚性连接;而对于高度超过24m的双排脚手架,必须和建筑主体结构之间实现刚性连接。连接时使用的连墙件要能承受足够的拉力与压力。由于规范并没有对连接件具体做法提出明确要求,所以出现了很多做法,不同做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均不相同,但就目前来看,现在常用的很多传统连墙件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无法适应建筑施工及其未来发展,亟须提出一种全新的连墙件及其做法。
1 传统连墙件
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中使用的传统连墙件及其做法有以下几种:
1.1 拉撑结合法
通过钢筋预埋和脚手架拉结,并利用水平钢管为主体结构提供支撑。该方法成本较低,且无需进行后补洞,常用于多层建筑,但其承载力相对较差,与刚性连接相比,横向刚度较弱,负责支撑的钢管不能与脚手架和主体结构之间紧密相连,容易使脚手架出现晃动,同时在外墙抹灰过程中可能被全部拆除导致安全隐患发生。基于此,相关规范要求该方法不可在高度达到24m以上的外部脚手架中使用[1]。
1.2 预埋钢管法
这是当前最常用的一种连墙件做法,可实现刚性连接,其受力如图1所示。在浇筑施工开始前于梁中预埋竖向短钢管,使其从梁背处外露20cm左右,将混凝土浇筑到位后,对其和水平方向的长钢管进行连接即可。该方法具有刚性好和预埋位置准确的优点,但成本高,不容易拆卸,而且需要对后留洞口予以后期封堵,可能产生渗水。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需使用很多钢管及扣件,且大部分扣件都不能拆卸,使成本很高。另外,有三成以上该连接件不能使用扳手拆除,而需要通过火焰切割拆除,操作麻烦,而且还不利于施工安全,造成材料的损失和浪费。当采用该方法时,需在砌体中预留洞口,并只有在拆除之后才能使用细石砼进行封堵,如果封堵不到位,将使洞口修补未能达到严密,造成渗水。
图1 连墙件受力
1.3 后锚固法
该方法实际上是上述预埋钢管法的改进方法,先在梁侧进行钻孔,然后在孔内设置膨胀螺栓(也可使用化学锚栓),最后用预先和钢管通过焊接成型的锚板相连。该方法主要优势为不需要补洞,没有渗水的风险,但施工较为烦琐,特别是钻孔难度较大,而且碰撞螺栓的承载力有限,很难保证质量,施工中可能发生松动,无法承受周期较低的反复荷载,理论上未能达到刚性连接要求;而如果使用化学锚栓,虽然可提高承载力,但对施工有更高的要求,需对钻孔的深度与直径进行严格控制,同时还要做好清孔,以免给承载力造成影响。此外,施工结束后锚栓直接报废,不支持重复利用,一次投入较大,并且只能通过火焰切割拆除,可能产生安全隐患[2]。
1.4 箍柱法
该方法不直接在主体结构中进行预埋,将模板拆除以后,使用短钢管与扣件对混凝土进行紧箍,然后采用长钢管和脚手架相连。该方法具有刚性好和施工方便的优点,但所需材料较多,而且当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时,经济性较差。另外,与之前介绍的预埋钢管法相同,该方法也需要进行补洞,存在渗水的风险。施工中需在柱模拆除后才能安装,导致进度验收,如果为保证进度而延后施工,将导致脚手架和主体结构之间没有可靠拉结,从而产生安全风险[3]。
1.5 预埋铁板法
在梁柱开工前于相应位置埋设有锚脚的铁板,将模板拆除后使用钢管和外露的铁板通过焊接相连,而另外一侧则和立杆使用扣件相连。该方法具有刚性好和无需补洞的优点,但成本较高,且施工烦琐,在焊接与切割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施工中需在梁侧模施工前将铁板固定,但这样在浇筑后会使铁板被覆盖,导致无法发现;并且需要进行焊接或使用火焰切割,可能引发火灾;在预埋过程中对定位的准确性有很高要求,如果定位不准确将影响焊接完成后铁板和立杆之间的连接质量。
1.6 预埋钢筋法
在梁柱开工前于相应位置埋设预先和钢管侧壁通过焊接相连的钢筋,并在浇筑完成后将钢筋压弯,在另外一侧和立杆使用扣件相连。该方法具有施工简单,不需要补洞的优点,但刚性不足,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预埋一般使用Φ16钢筋,其另外一端钢管通过焊接相连,由于操作难度大,所以焊接质量很难保证,焊接完成后可提供的承载力不高,钢筋发生弯折后将由于水平方向荷载持续作用产生很大的变形,无法实现刚性连接。此外,楼层施工中需采用明火进行焊接与切割,安全风险大[4]。
2 新型连墙件
基于上述传统连墙件存在的不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与相关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提出一种全新形式的连墙件,其原理为:在梁柱结构或剪力墙中进行锚件的预埋,然后在侧模拆除之后,利用螺栓将预先和钢管通过焊接相连的钢锚板和锚件相连,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而且还有很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锚件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前、尾端封盖、外部骨架及内部紧固件(即加强螺母),在浇筑施工结束后,由于螺母尾端尺寸比外部骨架直孔尺寸大,所以可在混凝土中产生机械锁键,通过检测,当混凝土强度为C25时,采用该锚件可提供20kN以上的抗拉承载力,完全满足连墙件基本要求[5]。
该连墙件的具体施工流程及方法为:以连接件的轴向力为参考依据确定具体类型,以此保证和脚手架之间连接的紧固性,充分发挥保证施工安全的作用。该连墙件的施工需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第一步,对连墙钢管段和锚板进行焊接相连;第二步,在梁侧模中使用自攻螺丝对前端封盖进行固定;第三步,在钢筋绑扎完成并检查合格后安装锚件;第四步,按正常流程浇筑混凝土;第五步,在模板拆除期间将封盖拉掉;第六步,利用螺栓对连墙钢管和锚件进行连接;最后,对连墙钢管和立杆扣件进行连接。施工结束,对连墙件进行拆除时,需按照上述相反的顺序施工,先对和立杆相连的扣件进行拆除,再对锚板螺栓进行拆除,最后封堵从梁侧露出的孔洞。施工中应做好锚板保养工作,以此实现重复利用,在整个连墙件系统中,只有锚件报废,其他所有材料都能实现重复利用[6]。
以上各传统连墙件和新型连墙件之间的综合对比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该新型连墙件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而且还有很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基本没有渗水与火灾风险和高度限制,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表1 传统连墙件和新型连墙件之间的综合对比
为了使该新型连墙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效果,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钢管和钢锚板之间的焊接。按照试验结果及相关要求钢板以Q235钢为主,其厚度应达到6mm以上。对钢管和钢板进行焊接时,应使焊缝达到饱满,其厚度不能小于3mm,以确保扣件抗拔力达到要求。
做好前端封盖的固定,具体采用自攻螺丝进行(也可使用圆钉),具体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如果外侧模板的施工优先于梁或墙的钢筋,则宜用圆钉将封盖固定于模板的内侧,在钢筋绑扎完成后套上尾端锚件;如果钢筋施工优先于模板,尤其是梁筋上存在多排主筋的情况,会对锚件前端封盖固定造成很大影响,此时不能因为不便于使用敲打工具而忽视封盖的固定,否则会使锚件产生脱落,对脚手架施工时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采用自攻螺丝进行加固,以此简化施工,并保证施工质量[7]。
保证施工定位成果的准确性。对施工位置而言,不仅要符合规范要求,在垂直方向上与梁面保持至少50mm(通常处在上排主筋以下),以确保锚件锚入度,而且注意不可安装到梁结构的中部,否则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会由于振捣棒的振动而脱落。在水平方向上则要处在立杆中心周围±50mm以内,以免对连墙件安装造成不利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外脚手架连墙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或刚性差,或有渗透及火灾风险等,而采用以上新型连墙件可解决这些问题。截至目前,该新型连墙件已经得到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根据各方面反馈结果,其使用情况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得到了各方人员的一致认可,可在后续工程中大范围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