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CS患者PCI术后血清S1P、补体C3水平及其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2022-07-30李泽华蒋路平叶国红龙骁吴鹏翠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补体血脂心血管

李泽华,蒋路平,叶国红,龙骁,吴鹏翠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一种急危重症心脏病,易导致患者死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的重要手段,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PCI术后冠状动脉(冠脉)再狭窄发生率较高。研究显示,血脂及炎症可能是冠脉粥样硬化性ACS的发病机制[1]。1-磷酸鞘氨醇(S1P)是细胞膜鞘磷脂代谢的中间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证实,S1P具有促进细胞生长、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2,3]。Kızıltunç等[4]研究发现,冠脉具有侧支循环的患者血清S1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补体第三组分(C3)是肝脏和巨噬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也是人体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的成分。近年来发现补体C3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5]。林瑞挺等[6]研究显示,ACS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但S1P与补体C3在ACS患者PCI术后水平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探讨ACS患者PCI术后血清S1P、补体C3水平,旨在评估S1P与补体C3对ACS患者PCI术后不良预后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于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首次接受经PCI的ACS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ACS组),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为(65.83±8.76)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发布的ACS诊疗指南标准[7];配合并完成本次试验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近3个月内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肿瘤患者。另选取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为(66.24±9.08)岁。ACS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和处理患者入院行PCI术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4~5 ml静脉血装于采血管中,3500 r/min,离心15 min,留上清后存于-80 ℃冰箱中待测。

1.2.2 检测血清中S1P及C3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S1P、C3水平,操作步骤严格按照S1P ELISA试剂盒(货号:EH2564,武汉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3 ELISA试剂盒(货号:JK-(a)-5207,上海晶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

1.3 资料收集收集所有患者既往病史、血常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及生化检测结果,测定体质指数(BMI)。采用日立7600-20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

1.4 随访对治疗后的ACS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6个月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21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79例。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梗死及死亡。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 2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行独立t检验。Pearson法分析S1P、补体C3与血脂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S1P、C3及联合对ACS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用Z检验。采用COX法分析影响ACS患者PCI术后不良预后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CS患者PCI术后与对照组血清S1P及补体C3水平比较与对照组比较,ACS组患者血清S1P、补体C3水平较高(P<0.05),表1。

表1 血清S1P及补体C3水平比较

2.2 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ACS患者PCI术后一般资料比较心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心血管事件组相比,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TC、TG、LDL-C水平较高(P<0.05),HDL-C水平较低(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3 两组ACS患者PCI术后血清S1P及补体C3水平比较与无心血管事件组比较,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S1P、补体C3水平较高(P<0.05),表3。

表3 血清S1P及补体C3水平比较

2.4 血清S1P、补体C3与LDL-C、HDL-C相关性的分析Pearson分析显示,S1P与LDL-C、TC、TG呈正相关(r=0.714,P<0.001;r=0.692,P<0.001;r=0.686,P<0.001),与HDL-C呈负相关(r=-0.748,P<0.001);补体C3与LDL-C、TC、TG呈正相关(r=0.726,P<0.001;r=0.688,P<0.001;r=0.674,P<0.001),与HDL-C呈负相关(r=-0.729,P<0.001)。

2.5 ROC分析血清S1P、补体C3及联合对ACS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预测价值S1P、补体C3及联合检测对ACS患者PCI术后不良预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表4,图1。

表4 ROC分析血清S1P、补体C3及联合检测对ACS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预测价值

图1 ROC曲线分析血清S1P、C3及联合检测对ACS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诊断价值

3 讨论

血浆中约三分之二的S1P由HDL-C携带,由于HDL-C具有多种多效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形成和血管舒张),与HDL-C结合的S1P也具有同样作用,且研究证实S1P有助于HDL-C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8]。HDL-C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大量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蒋晓发等[9]发现与正常健康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Kurano等[10]文献报告S1P具有抗凋亡、抗炎、舒张血管的特性,维持内皮细胞的屏障功能正常的作用。S1P通过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腺苷酸依赖性激酶(AMPK)快速磷酸化,促进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稳定作用[11]。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后的一系列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相关因素[12]。本研究发现ACS组患者PCI术后血清S1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心血管事件组ACS患者PCI术后血清S1P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提示S1P可能与ACS患者PCI术后病情的发展密切相关,猜测S1P可能通过调控机体炎症反应或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影响患者预后。Pearson分析显示S1P与LDL-C、TC、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提示S1P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参与PCI术后不良预后的发生。

补体系统被激活与血栓形成和慢性炎症有关,其中补体激活可发生在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等场所中[13]。补体C3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短臂19q13.3-2。成熟的C3蛋白分子量为184KD,属于β球蛋白。补体C3主要由肝脏和脂肪组织合成并分泌,补体C3也可由巨噬细胞分泌,其参与病理免疫反应[14]。张清队等[15]文献报告在ACS发病过程中,补体C3可被高迁移率族蛋白B1激活,促进泡沫细胞在冠脉内皮下沉积,增加动脉微血管血栓形成的风险。刘淑梅等[16]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补体C3显著上升,补体C3是影响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ACS组患者PCI术后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心血管事件组ACS患者PCI术后血清补体C3显著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提示补体C3可能参与ACS患者PCI术后不良预后的发生,补体C3可能是通过参与集体炎症反应或影响血脂水平进而影响PCI术后病情进展。蔡高军等[14]文献报告补体C3水平与TC、TG、LDL-C水平有关,可造成血脂紊乱。血脂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7]。本研究发现,补体C3与LDL-C、TC、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提示C3可能与血脂共同影响患者PCI术后预后恢复。ROC分析显示S1P及补体C3,三者联合对ACS患者PCI术后不良预后诊断的AUC为0.853,灵敏度为87.30%,特异度为76.20%,S1P及补体C3联合时的灵敏度、特异度皆高于S1P及补体C3单独诊断时,提示二者联合对预后的评估效果可能更好。

综上所述,ACS患者PCI术后血清S1P、补体C3水平上调,对术后不良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联合诊断效果更好。本研究不足之处,未深入讨论S1P与补体C3的通过机制,从而影响ACS患者PCI术后不良预后的发生。

猜你喜欢

补体血脂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补体系统表达的影响
血脂检查中的若干问题
血脂异常如何调治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体液免疫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