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高校贫困生抗逆力提升的个案研究
——基于抗逆力视角
2022-07-29刘海春
刘海春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 湛江 524000)
高校贫困生是指在高校空间范围内,通过标准化指标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分为一般贫困学生、较贫困学生和特别贫困学生。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1]。贫困生作为高校内不可忽视的青年群体,其健康发展不仅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一群体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工作从优势视角出发,强调潜能的挖掘与环境资源的获得,以其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高高校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以抗逆力理论为理论基础,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评估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高其抗逆力水平,协助其摆脱困境。
1 抗逆力理论
抗逆力是指个体面对生活逆境时,能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抗逆力主要包括两个要素,即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保护因素。其中,外部支持因素包括拥有正向的联结关系、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内在保护因素包括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目标制定的能力等。当个体面临困境的时候,这两个要素总是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两个要素可以分别加以提升。
除此之外,Nan Henderson和Mike M Milstein通过大量的实务研究,于2003年提出“抗逆力轮”,为本研究提供了具体操作方法。“抗逆力轮”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缓解环境中的危机因素,二是培养环境中的抗逆力。其中,缓解环境中的危机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是增加亲社会联结、教授生活技能。培养环境中的抗逆力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提供关怀与支持环境、对其表达高期望、为其提供参与机会。
2 个案研究分析
2.1 案例简介
小慧(化名),20岁,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大二学生,父亲在她小学时就染病去世,母亲也身患疾病。小慧自知家里不容易,非常乖巧懂事,从小就肩负起生活的重担,并照顾幼小的弟弟。经过初步会谈了解到小慧目前已无力承担学习和生活费用,产生了退学的念头。根据小慧的室友反馈,小慧是一位善良、懂事的女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或害怕与人交往,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另外,小慧非常喜欢唱歌,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室友反映,小慧高音部分非常棒,节奏感也非常好,这与她母亲喜欢音乐有关。在与教师的会谈中得知,他们对小慧没有印象。
2.2 问题评估
抗逆力量表评估结果见表1。可以看到小慧缺乏关怀环境,参与学校活动机会不多,常自我否定,不善于与人交往,对未来迷茫。与此同时,小慧的母亲及姐姐对她抱有非常高的期待值,相信她一定会有所作为。小慧虽然生活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但她总能想办法解决困难。
表1 小慧抗逆力水平情况(每项满分4分)
3 抗逆力理论的实务运用
首先,社会工作者与小慧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此阶段,社会工作者遵循真诚、个别化、接纳等原则,运用同理心、鼓励等技巧,拉近与小慧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感。社会工作者认真倾听小慧的叙说,充分了解她周边环境的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并从挖掘、优化内在因子和寻找、建构外在支持因子四个方面协助她摆脱困境。
3.1 挖掘内在保护因子
首先,通过收集资料,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慧非常喜欢唱歌,且唱得很好。社会工作者肯定小慧特有的优势,协助她认清自己的价值。其次,鼓励小慧确立改变的动机。当个体发现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时,他们就更具有改变的动机。恰逢元旦晚会,社会工作者积极鼓励小慧报名参加,并邀请艺术系的教师指导小慧,协助她克服胆怯的心理。在准备晚会的过程中,小慧的歌声得到艺术系教师的称赞,这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最后,提供参与机会,使改变落在行动上。在日常班级活动中,只要涉及音乐唱歌方面,社会工作者都鼓励小慧积极参与,她也逐渐将关注焦点放在她生命中可以体验到成就感的领域,以往的不自信、害怕与人交往等状况得到了改善。
简言之,社会工作者以兴趣爱好为基础,挖掘高校贫困生内在保护因子,协助其认识到自身价值与优势。其次,鼓励他们确立改变的动机,支持他们勇于尝试。最后,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其自信心,促使他们发生改变,以追求美好生活。
3.2 优化内在保护因子
除了挖掘小慧唱歌优势外,社会工作者也积极挖掘其他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个案辅导前,小慧不觉得自己有能力,也并不认为照顾好弟弟、做好家务是高效能感的表现。同时,周边同学都习惯用怜悯的眼光看她,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小慧认为自己没有可取之处,常常否定自己。
首先,针对小慧的情况,引导她调整认知,变消极为积极。社会工作者肯定小慧采取的应对策略,如“根据你的生活情况,尤其在物质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但你并没有听天由命,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克服困难”。通过肯定小慧在以往的生活中所展示的成功经验,协助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克服许多困难,调整认知,以提高她的自信心。其次,引导小慧看到自己的保护因子。如“经历过那么多困难,你能告诉我是怎么克服的吗?”引导小慧从以往应对的困难中发现自己的优良品格及应对策略,鼓励她不断优化这些内在保护因子。
越多的成功经验,越能给个体带来满足和愉悦。通过成功经验,促使高校贫困生不断优化其内在保护因素,有效提升其自尊和自信。会谈中,小慧表示,现在自己不会轻易放弃学业,经历了那么多困难,自己都能坚持下来,这次的困难,相信自己一样能克服。
3.3 寻找外在支持因子
外在支持因子包括拥有正向的联结关系、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通过“重要他人”找到外在支持因子。如通过询问“最愿意和谁一起相处?”寻找小慧的外在支持系统。小慧表示,在家里她最喜欢和姐姐在一起,姐姐经常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另外,她的姐姐常常和她商量家里事情,并征求她的意见。可以说,小慧的姐姐是她在家里的“重要他人”。在学校里,小慧表示最愿意和室友小丽在一起,在元旦晚会期间,小丽一直陪她准备晚会节目。小慧还告诉社会工作者,平时经常和小丽一起玩耍、学习。所以,小丽是小慧在学校里的“重要他人”。最后,社会工作者鼓励小慧继续保持和姐姐的联系以及室友的互动交往,当心情不好时应该找她们倾诉而不是独自承受。
通过增加亲社会联结、提供关怀与支持的环境、表达高期望、提供参与机会,减少了小慧所处环境中的危机因素,并培养了她在环境中的抗逆力。
3.4 建构外在支持因子
除了协助小慧创建关怀性环境外,社会工作者还整合可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向小慧介绍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国家及学院两部分,如“奖助贷”制度、新生资助制度、勤工俭学制度、学费减免制度等,并协助她申请。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还辅助小慧申请社会力量(一品幼教企业)的资助。
通过寻找、建构外在支持因子,协助高校贫困生建立起自主挖掘环境资源的意识,使他们懂得除了自身现有资源外,也要积极通过其他途径摆脱困境。
4 评估
为了更全面评估小慧的成长变化,社会工作者采取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两种方式,并采用观察法和会谈法对小慧进行综合评估。观察法主要是指观察小慧的言行举止,比较小慧在人际关系、自信心等方面的变化。会谈法主要是指通过与小慧面对面交谈,了解她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4.1 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整个个案的进程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执行情况及执行中不合理的地方。在建立关系阶段,小慧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表示赞赏,并愿意与他建立信任关系。在资料收集阶段,小慧积极回答社会工作者的问题。在计划制订阶段,小慧愿意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制订计划并签订书面协议。在服务开展阶段,小慧一直表现积极,尤其是在元旦晚会后,她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另外,社会工作者不断提高提供服务的质量,积极为小慧寻找资源,包括艺术系教师、奖助学金等。在结案阶段,小慧对社会工作者表达感谢,并表示这次帮助使她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4.2 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是指社会工作者对个案目标的完成度进行评估与总结。由表2可知,社会工作者介入后,“外部支持因子”与“内部保护因子”分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 “关怀环境”“参与机会”“人际沟通”“目标设定”四个方面,至少提高了1分。说明通过个案服务,小慧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具体表现为: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主动与人交流互动、变得更加自信乐观。会谈中,小慧表示,通过这次服务,自己能从容地面对贫困生的身份,并懂得遇到困难时,除了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主动寻找外部力量的帮助。总的来说,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利于提高高校贫困生的抗逆力水平。
表2 差异性小慧抗逆力水平情况比较(各项满分4分)
5 对策建议
抗逆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遭受挫折时,能够展示自己的力量,以克服危难。以个案研究为基础,依据Nan Henderson和Mike M Milstein提出的“抗逆力轮”,把对策建议整合为以下五个方面。
5.1 增加贫困生的亲社会联结
沃特·谢弗尔(Walt Schafer)指出:“个体环境中的‘重要他人’不仅可以帮助他挖掘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还为他提供重要的外部资源,如金钱、工具等,以协助个体顺利摆脱困境”[2]。高校贫困生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或者朋辈关系,有利于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寻得资源与感情的支持。增加高校贫困生的亲社会联结的方法有很多,一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使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互学习,彼此鼓励,建立健康的同辈关系。如在个案中,社会工作者积极鼓励小慧参与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二是鼓励家人与贫困生加强联系,增进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如在个案中,社会工作者支持小慧的姐姐继续关心她的学习与生活,并积极与其商量家里事情。三是通过社团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等,加强高校贫困生与教师的联系,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5.2 教授贫困生生活技能
高校贫困生除了要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外,也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社会工作者可通过个案方法和小组方法协助高校贫困生掌握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如与人合作、目标制定、人际沟通、问题解决、情绪管理等,并引导他们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当危机来临之际,鼓励高校贫困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其掌握的生活技能积极面对危机。如果未能较好化解危机,则要懂得主动去寻找外部力量的帮助。在个案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积极邀请小慧参与“弹性人生我做主”小组活动,协助其掌握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以提高其抗逆力水平。
5.3 为贫困生提供关怀与支持
诺丁斯指出:“当个体获得他人的关心时,他们会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3]。当高校贫困生受到关注和鼓励,无论是亲人、教师、同辈群体还是陌生人,他们都会努力尝试去改变不利的困境。如个案中的小慧,她的室友积极鼓励小慧报名参加元旦晚会;社会工作者也积极关注小慧,耐心倾听她的故事,并为她链接资源,解决她的经济问题等,这些都是为她提供关怀与支持的表现。高校贫困生在面对困境时,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而关怀环境会像一个棉垫托住他们,保护他们,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
5.4 对贫困生表达期望
每个个体都渴望生活在期望之中,贫困生也不例外,他们希望证明自己,也渴望得到环境的认可。为了更好地调动高校贫困生的内在动机,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发动教师、朋辈群体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对其表达高期望,相信其成功的可能。如在个案中,小慧的姐姐及室友对她抱有较高的期待,并鼓励她将期望转化为具体实际行动。
5.5 为贫困生提供参与机会
参与是一个积极的互动过程,通过参与,推动个体行为与认知的改变。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高校贫困生提供参与机会,包括班级建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专业技能比赛等,使他们能够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个案中,小慧通过元旦晚会及其他成功经验,认识到自己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但在其他方面依然可以做得很好。另外,为贫困生提供参与机会,协助其学习各项生活技能,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6 结语
抗逆力理论为社会工作者介入高校贫困生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一方面,它从“关注问题”转向“关注优势”,有利于大家重新认识高校贫困生;另一方面,它强调对高校贫困生自身现有资源的挖掘,以及外部环境资源的整合利用,协助他们顺利摆脱困境。总而言之,抗逆力理论为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康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