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豚:长江里的大熊猫
2022-07-29颜士州
○颜士州
你对鲸应该不陌生吧?它是海洋里的庞然大物。然而鲸的家族很大,有一种体形娇小的家庭成员大多生活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样子非常可爱,你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被称为“水中国宝”的白鳍豚。
美丽的长江女神
白鳍豚又叫“淡水海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及钱塘江、鄱阳湖、洞庭湖等水域的一种野生哺乳动物。身长约2.5米,体重约200 千克,背部多为淡蓝色,腹部呈白色,全身皮肤光滑油亮。体形如同纺锤,嘴部细长,背上的鳍就像一片小树叶,胸部的鳍如同两个小手掌,尾部的鳍从中间平分开来,流线型的身体让它的时速高达80 千米。
白鳍豚可谓自由泳项目上的“美丽女神”,它有一身光滑细腻的皮肤,手摸上去富有弹性。这身美丽的外衣不亚于自由泳竞赛中参赛选手身上那富有弹性的比基尼,极大地减少了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它的尾鳍均匀地分开,时时掌握着流线型身体游动时的方向并控制着身体的平衡。如果遇到敌情,它能迅速逃离现场,灵活的身子常常让对手望洋兴叹。
白鳍豚天生长着一对小得不能再小的眼睛,看上去似乎只有笔尖一般大小,与庞大的身躯似乎很不匹配。遇到同伴时,它总是喜欢不停地眨巴眼睛,一会儿又把头浮出水面,样子十分可爱。单单从它的头部找,你几乎看不到它的耳朵,其实它把耳朵藏在了眼睛下面,仅仅只有针眼那么大,完全让你发现不了。
靠耳朵识别
长期以来,由于长江流域的水较浑浊,使得白鳍豚的视力严重退化,只能观察到身边近处的生物,那它要是受到敌方攻击怎么办呢?别急,它的耳朵起了很大的作用。别看白鳍豚的耳朵很小,但它的功能很大,白鳍豚的捕食以及活动主要就靠它来维持。
白鳍豚在水下活动的时候,主要靠发出声呐接收信号来识别物体。当它第一次发出声音时,会安静地等待回声,从而辨别对方是什么生物,与自己有多远距离。在收到回声后,随即发出第二次声音,继续等待回声,当收到第二次回声后,就可判断出对方的游动速度和方向。白鳍豚就是用这种独特的声音,捕捉水里的鱼虾、淤泥里的食物。它还用这种人耳听不见的高频音波,联系千米之外的伙伴。
长江中下游船只那么多,为什么螺旋桨和机器的声音白鳍豚几乎听不见,有时会撞击螺旋桨死于非命呢?我们知道动物发出的超声波只是动物之间相互联系交流的一种方式,白鳍豚发出的声呐无法让螺旋桨这种没有生命的物体感知,而机器和螺旋桨发出的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很慢,所以常常会发生白鳍豚撞击轮船螺旋桨的事件。
热闹的群居生活
白鳍豚喜欢群居生活。春暖花开的季节,天气变得尤为暖和时,正是白鳍豚聚集的时候。它们就像赶集似地聚拢起来,少则几头,多则十几头,往往停留在一个区域相互交配。它们在一起打斗,相互追逐,有时会露出水面换气,看看外面的世界。它们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相互交流,憨厚的样子非常惹人喜爱,江面上常常泛起一阵阵飞腾的浪花。
白鳍豚喜欢聚集在深水区,那里活动场所大,有利于它们出入。有时候也游到浅水区,因为浅水区鱼虾较多。它们常常选择在清晨或者黄昏时游向浅水区进行捕食,到了那里,瞅准目标,不停地张开大口,鱼虾连同江水一齐吞下去。虽然白鳍豚的嘴很大,上下颌有130 多颗牙齿,可它却懒得咀嚼,在嘴里把鱼虾过滤下肚,随即把江水吐出。白鳍豚的消化能力很强,一次可吞食约20 千克的食物。要是遇到秋冬季节,鱼虾不怎么出来活动,它们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它们停留在一个地方一段时间后,要是水温发生变化,才迁入另一区域。
白鳍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它们在水里待得时间较长时,常常会把头顶露出水面呼吸空气。尤其在夏日里,当天气发生变化,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由于气压较低,它们常常把头露出水面,有时甚至露出整个背部一起一伏,每隔一两分钟换一次气,有时还会喷出水柱,发出一声声怪叫,好像告诉人们暴风雨就要来了。
休息的时候也工作
人类宝宝出生的时候,往往都是头先从母体里出来,而白鳍豚宝宝的出生就不一样了。它是尾部先从妈妈的体内露出,最后才是头部,因为只有这样,小宝宝在出生的过程中才不会呛到水。出生后的幼豚跟随妈妈学习游泳和捕食技巧。幼豚会被母豚哺乳8~20 个月,通常出生一年后,它们就可以离开妈妈单独行动了。
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白鳍豚在睡觉的时候也会继续游动,甚至每隔十几分钟还会在水面上变换游动的姿势,几乎是半休息半工作的状态。也就是说,它们的左右脑是轮流休息的,一边在休息的时候,另一边还在工作。当然在休息的时候,稍有风吹草动,它们都能察觉。也许这是动物为了生存,预防天敌来袭的一种方式吧。
白鳍豚是一种恒温动物,它不需要冬眠。不过到了冬天,它不喜欢抛头露面,明显没有其他季节那么活跃了。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被人们称为“水中国宝”。可是由于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以及江水的污染,导致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身影,它离最终被宣布灭绝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