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的措施研究
2022-07-29王琭琭李淋
王琭琭,李淋
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现、报告、处理和规范的主体[1]。我国医疗卫生机构ADR 的上报率暂无统一规定[2],本院统计的ADR 上报率参考刘学毅等[3-5]经德尔菲法调查研究后建议的参考值(≥0.01%)。本院为三级综合医院,2016 和2017 年平均年门急诊109 万余人次、出院患者2.4 万余人次,卫生技术人员800 余人。而同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 数量逐年递减,年平均报告量不足20 份,且临床存在较多ADR 信息报告未能及时上报的情况。为改善本院ADR 上报问题,2018 年初本院采取多项举措,对ADR 监测与上报工作进行改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总结了本院提高上报率的措施及研究分析方法,以期为医疗机构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结合2018 和2019 年本院医生、药师、护士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81 例ADR 病历情况,并与2016 和2017 年进行比较,重点研究本院ADR 监测体系的改进与实施,以及ADR 上报率的提高措施。
1.2 研究方法
1.2.1 改进ADR 报告管理体系
①完善组织机构:成立医院ADR 监测领导小组。组内成员由临床专家、护理专家以及药学专家组成,主要负责重大ADR 的调查、会诊和讨论,并提出评价意见。② 建立ADR 监测评估体系:医生、护士、药师合作的ADR 监测评估体系,由各病区主任、护士长、药剂科指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③健全制度:在改进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完善现有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奖惩办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考核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培训制度》等制度。
1.2.2 设定考核指标
①上报人群:在原有常态化上报人群医生和护士的基础上,增加3 名临床药师,要求其主动到责任病区收集ADR 病历[1],上报数量≥5 例/人/年。② 上报率:各科室年度ADR 报告数量与诊治患者人数比例相符,年度报告数量不少于年住院人次数的0.5%。③严重的、新的ADR 上报率:ADR 呈多样化特点,严重的、新的ADR 报告比例不少于年上报例数的3%。④ ADR 报告规范性:为提高上报质量,要求报表的必填项(ADR 报表中项目前有*号的项目)100%完成。⑤ ADR 监测宣传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每年开展全院ADR 相关知识培训不少于4 次,全年参加培训人员占全院医生、药师、护士比例不低于80%。
1.2.3 研发ADR 在线上报系统
为了进一步方便临床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018年本院在保留原有纸质版上报形式的同时,研发了ADR 在线上报系统。平台具有下述功能:①医生、护士和药师在授权后均可通过该系统上报,上报完成后药师端能及时接收信息,与上报人员进行沟通后进行评价、处置。② 提取信息:平台支持ADR 报表全部信息导出,方便数据统计分析。
1.2.4 落实奖惩制度,提高上报积极性
制定本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奖惩办法》,成功上报ADR 病历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者,给予10 元/例的奖励;超过规定数量上报ADR 病历者,给予20 元/例的奖励。
1.2.5 定期组织ADR 培训班
定期开展监测员专项培训和全院医务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ADR 概念的界定、ADR 的分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报表的填写方法、ADR 因果关系分析方法等。
1.2.6 每月通报ADR
药剂科每月统计分析 ADR 报表,对其进行汇总及评价分析。在医院院务会上通报临床科室 ADR上报情况,每季度将ADR 工作小结刊登在医院内部刊物《药讯》上,供临床医生、护士、药师参考学习。
1.2.7 固定临床科室联络员
由临床科室内部自定一名责任心强的医生或者护士负责ADR 上报、联络等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保证病历的真实和完整性、检查 ADR 报表填写的规范性,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药剂科。
2 结果
2.1 2016~2019 年ADR 报告数量对比
2018 年1 月重新构建并完善了本院ADR 监测上报管理体系,并落实了配套措施。本院ADR 上报率由2017 年的0.03%增长到2018 年的0.91%、2019 年的0.93%,上报率大幅提升。见图1。
图1 2016~2019 年ADR 报告数量对比
2.2 2016~2019 年ADR 报告质量对比
2018 年,严重的、新的ADR 报告例数实现了零的突破,且构成比高于《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指标研究》[2]中建议的参考值(≥1%)。2016~2019 年本院ADR 报告合格率分别为11(68.7%)、13(72.2%)、221(82.7%)、180(84.5%),与建议参考值(≥90%)还有一定差距[2]。见表1。
表1 2016~2019 年ADR 报告质量对比 %
2.3 上报途径分析
自2018 年本院自主研发ADR 上报系统开始,医生、护士基本能够熟练掌握上报流程。但是,产科、急诊科由于不熟悉上报系统,目前还是通过纸质版方式报告给药剂科,提示本院ADR 上报系统仍需逐步推广应用。
2.4 临床药师上报ADR 情况
本院ADR 监测体系改进并实施后,临床药师主动到责任病区收集病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018和2019 年ADR 报告数分别为8 和15 例,较2016年(0 例)和2017 年(0 例)大幅增加(见表1)。针对ADR 报表中患者信息填写不完整、错误填写关联性评价、ADR 过程描述不详细、怀疑药品信息缺项等填报问题。临床药师积极在责任病区内开展专题培训,在减少不合格报告的同时,提高了ADR上报率。
2.5 ADR 风险信号挖掘
2018 和2019 年本院利用ADR 监测信号来加强药品风险管理[6],警惕潜在的药品安全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置,最大程度降低了用药风险。临床药师通过综合分析ADR 报告,了解人群ADR 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汇总了发生过敏性休克ADR 及群体不良事件,发现了一些 ADR 发生率高的药品,见表2。
表2 2018 和2019 年本院ADR 预警信号统计
3 讨论
2018 和2019 年,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措施,ADR 上报率明显提升。改进后通过定期分析对比数据,发现监测到多类型 ADR 及可疑药品和多种给药途径的ADR。通过收集数据深入挖掘药品风险信号,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示在今后本院的ADR 监测工作中,还应加强以下几项管理。
①预警信号:ADR 信号取决于病历报告的严重程度和报告质量,ADR 报告在具有良好质量的情况下,严重的、新的ADR 报告才是有效预警信号的来源[7]。应以国家预警系统共享平台中的预警规则[8]为依据,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预警规则,在保证报告质量的前提下,动态调整严重的、新的ADR 报告指标,从而提高预警信号发现药品风险的靶向性。
② 群体不良事件:2018 年本院多次上报注射用硫辛酸引发的ADR 病历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同年5 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反馈该厂家生产的硫辛酸注射液(0.15 和0.3g)出现疑似ADR 聚集信号,涉事批次为3 批次。本院立即停用该药,改用其他厂家生产的注射用硫辛酸,减少了ADR 病历。通过此次事件,制定了《药品召回制度和流程》,要求临床出现聚集性病例和严重ADR,应立即上报;临床药师前往临床科室查看情况,并对病历进行分析。充分利用ADR 监测数据,结合以往文献报道,查找ADR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有效地促进了本院临床合理用药。
③触发点跟踪: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工作中,发现存在ADR 病历填报不及时和漏报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采用倒查相关药物的方法,从发生可疑ADR 时选用的对症处理药物入手,每周查阅使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 注射液、氯雷他定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药物的病历,通过监测上述几种药物的使用情况来检查是否存在漏报,从而提高本院ADR 的上报率。但该方法也存在缺陷,如专人监测工作量大,还需努力提高医务人员上报积极性,减少不报、漏报的现象。
医疗机构开展ADR 监测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本院2016和2017年上报的ADR数量较少、质量较低,通过上述措施明显提高了上报率和报告质量,并且能够捕捉到ADR 预警信号。今后本院将继续开展对药品风险预警的研究工作,提升信号发现风险的靶向性,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