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哌酮联合甲硝唑治疗种植牙术后感染的疗效分析

2022-07-29陈姗孙强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年3期
关键词:头孢哌酮种植体甲硝唑

陈姗,孙强

随着口腔种植器械技术的不断发展,牙齿缺损的治疗优先选用种植牙,其优点是能够提高咀嚼能力,且类似真牙体,在临床上已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1]。种植牙治疗方法优于传统修复方法,其是通过将种植体植入到牙槽骨,可与周围骨组织结合,且具有很好的固位力以及稳定性,在咀嚼的过程中更为舒适,应用时间相对较长[2]。龈沟液中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可反映患者牙周膜的重建、牙周袋深度、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情况[3]。种植技术具备多种优越性,但有很多原因造成种植失败。其中,最常见的失败原因是感染。口腔植入牙齿区域的细菌在良好的环境下适应生存能力较强,且形成的附着于胞外的聚合物有利于细菌在其中生长和繁殖。生物膜阻止了抗菌药物的穿透,使其难以达到杀菌和抑菌的效果[4]。头孢哌酮可以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增加细胞的通透性[5]。头孢哌酮属于第三代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疗效较好。甲硝唑能预防和抑制厌氧菌感染,对口腔的绝大部分厌氧菌有效,特别是对一些革兰阴性厌氧菌极其敏感[6]。2种药物联用会增加相互作用,使其达到最佳药效。本研究旨在探讨头孢哌酮联合甲硝唑治疗种植牙术后感染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期间口腔科因牙齿缺损行种植义齿修复的9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硝唑单一用药治疗组(单一用药组)和头孢哌酮联合甲硝唑治疗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8 例。其中,男性49 例,女性47 例,年龄22~78 岁,平均年龄(51.93±2.46)岁。单一用药组:男性29 例,女性19 例,年龄22~65 岁,平均年龄(49.87±3.28)岁。联合用药组:男性27 例,女性21 例,年龄30~78 岁,平均年龄(50.64±2.37)岁。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实施(伦理批件号2017 第32 号)。本研究均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植入种植牙诊疗和指南》诊断标准的单牙种植者。② 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胀痛等症状者。③种植牙周围组织出现脓肿者。

排除标准:①孕妇及哺乳期患者。② 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③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性疾病者。④ 患有慢性结肠炎者。

1.2 治疗方法

1.2.1 龈沟液标本收集和ALP 水平测定

隔湿取样牙,将滤纸条(2mm×4mm)置于牙周袋内,60s 后取出,投入装有0.5ml 0.9%氯化钠溶液的微型离心管内,震荡60s,-20℃保存,于1 周内用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测定ALP(U/L)。

1.2.2 治疗方案

单一用药组采用甲硝唑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69,规格0.2g)治疗,0.3g/ 次,tid。联合用药组患者在单一用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112,规格2.0g(C25H27N9O8S21.0g 与C8H11NO5S 1.0g)]4.0g/ 次稀释后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ml 中静脉滴注,qd。治疗7 天为1 个疗程,第8 天采集龈沟液测定ALP,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 周。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牙周稳定程度判断标准[7]:①显效:种植牙能发挥正常咀嚼功能,无脱落松动,正常牙齿未出现异常。② 有效:种植牙能基本发挥咀嚼功能,咀嚼硬物有不适。③无效:种植牙不能正常咀嚼,出现脱落松动,正常牙齿出现自发痛。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ALP 指标水平。ALP 升高越明显,提示种植失败的可能性越大。(3)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患者服用药物发生的恶心、腹痛、食欲不振、皮疹等不良反应情况,并由一名医生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C 反应蛋白、种植体位置等基线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n=48,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n=48,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分析

治疗后,单一用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低于联合用药组(95.8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48,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龈沟液中ALP 水平变化情况分析

治疗前,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AL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单一用药组患者的ALP 水平高于联合用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龈沟液中ALP 水平对比 n=48,,U/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龈沟液中ALP 水平对比 n=48,,U/L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单一用药组出现恶心2 例、食欲不振3 例、腹痛1 例、皮疹2 例;联合用药组出现恶心1 例、食欲不振1 例、腹痛0 例、皮疹1 例;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单一用药组(16.67%,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n=48,n(%)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口腔种植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种植体植入术的成功率相对提高,但还是有少数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导致牙周组织肿胀和种植体周围炎,若未及时治疗处理,严重时需拔除种植体[7]。口腔内感染病菌多为厌氧菌,其次是需氧性革兰阴性菌等,需要针对性地给予药物治疗。种植体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清洁口腔及服用抗菌药物是当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8]。因种植体周围组织结合上皮的细胞层数较少、排列疏松、上皮的基底板与半桥粒的附着较薄弱等特点,植入体直接接触周围骨组织形成骨结合,牙周膜缺失,种植体缺乏对牙合力的缓冲。植入体周围的结缔组织内层为胶原纤维,主要呈环形或平行于种植体表面。这种瘢痕样组织削弱了种植体周围组织的防御功能,使细菌更容易侵入种植体周围黏膜,造成炎症反应,增加种植牙体手术的失败率[9]。

龈沟液中含有多种酶,目前认为与牙周病有关的酶有许多,ALP 便是其中之一[10]。该物质一般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各种液体中,包括龈沟液和血液。ALP 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膜结合金属酶,在pH碱性条件下,催化单磷酸酯进行水解反应,也可以催化磷酸基团的转移反应[11]。ALP 在正常牙组织中表达不均,在牙龈中低表达,在牙槽中高表达。ALP 的分布不均与牙组织的各种成份关系密切。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粘附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退缩,所以牙周治疗手术中应避开牙龈成纤维细胞。有研究提示[12],ALP 的活性与牙周组织再生相关,术后骨髓源细胞中ALP 水平发生变化,提示其与骨形成有一定相关性。当牙周膜细胞发生破裂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大量的ALP 溢出到龈沟液中参与骨代谢,反映其与骨组织钙化密切相关,是骨细胞的功能性酶以及细胞成熟的标志[13]。龈沟底下方的结缔组织发生炎症时渗出液体,使其滋生菌斑,长期刺激造成牙龈炎症反应。有研究提示[14],龈沟液的渗出量与牙龈炎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可以采用抑菌药物来减轻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的炎症,从而提高种植牙手术的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龈沟液中的ALP 水平优于单一用药组患者,总有效率升高。提示头孢哌酮联用甲硝唑后,唾液、龈沟液等口腔部位能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以抑制大部分口腔细菌菌群。Chien 等[15]的研究中,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提示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监测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对阐明牙周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Feres 等[16]研究发现,缺失部位植入的植体与其他正常牙齿之间龈沟液中ALP 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失败种植体龈沟液中ALP 水平升高。提示龈沟液中的ALP 水平可以作为评价牙种植体状况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头孢哌酮联用甲硝唑治疗因种植牙术后感染效果较好,总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状况,降低致病菌水平,从而降低龈沟液中ALP 水平,且安全性好,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发生。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较小,未来的研究应加大样本量,明确牙龈沟液量与炎症因子水平高低等,探讨其对种植牙体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

猜你喜欢

头孢哌酮种植体甲硝唑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不同部位微种植体支抗钉矫治成人露龈笑的效果比较
克拉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大蒜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体外作用效果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