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珍珠球运动研究述评
2022-07-28袁寅尊陈广勇
袁寅尊, 陈广勇
(四川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珍珠球发端于满族的民间游戏,其历史之悠久可追溯至14—15世纪的采珠劳作,在不断发展与演变后成为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珍珠球运动也逐渐迎来了发展春天。本文通过对21世纪以来中国知网的文献进行查阅与分析,探究我国珍珠球的研究议题,总结其发展历程,分析其主要研究方向,剖析我国珍珠球运动研究的现状与规律,为新时代我国珍珠球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珍珠球运动的研究议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对珍珠球运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从竞技体育的视角来进行珍珠球运动的相关研究,比如邢震宇对珍珠球竞赛中现存规则的探析,向富兴对节奏在珍珠球比赛中的探讨[1-2];②珍珠球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如郑佳薇从选修课入手探析了珍珠球在高校中开展的价值与意义[3];③从文化视角讨论珍珠球运动,如徐涛等通过对珍珠球起源与发展历程的探讨分析了其文化价值及传承意义,认为不可忽视珍珠球运动所具备的文化观赏意义与教育教学意义,同时提出了其传承的时代价值[4];④结合篮球这项现代运动,辩证看待二者间的关系,如刘学哲通过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特征,深入分析了篮球对珍珠球在技战术上的补充[5]。
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较新的研究议题,渐渐地有学者基于时代背景探讨珍珠球运动的发展,如罗悦廷等基于体育强国视角,通过珍珠球运动蕴含的“新民俗”理念分析了新时代珍珠球运动复兴的乐观与消极因素并提出了消解路径[6]。也有学者从竞技状态出发研究珍珠球运动的选材,例如陈浩群等分别制作了珍珠球运动中封锁区、水区、得分区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指标[7]。此外,汪明海则创编了几种实用的珍珠球掩护办法[8]。
2 珍珠球运动研究发展历程
对珍珠球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提供研究保障与基础,而且能够为珍珠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珍珠球研究的发文趋势进行分析(图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后,我国珍珠球运动的研究大概经历了最初研究阶段(2000—2005年)、起伏发展阶段(2006—2010年)、高速发展阶段(2011—2015年)、回落与上升阶段(2016年至今)。
图1 珍珠球运动发文趋势Fig.1 Publishing trends of pearl ball sport
2.1 最初研究阶段(2000—2005年)
这一阶段的发文数量较少,在这6年间仅有11篇相关文献,年度平均发文量不到2篇。虽然文献数量很少,但是几乎涵盖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珍珠球相关研究的大多数议题。如徐玉良从珍珠球运动的起源入手,在简短描述了该运动的来源与历史之后,考究了其现代的发展与演变,并且提出该项目可以推广至全世界[9]。贺泽江深入探讨了珍珠球与篮球在技战术方面的异同,并从运动迁移理论入手,考究了二者在技战术上存在的正向迁移[10]。田军谊等通过观摩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探析了珍珠球比赛中赛前、赛中、赛末的竞赛规则[11]。此外,左坤等通过教学实验讨论了珍珠球在高校中开展的作用与意义,并且提出了其推广诉求与价值[12]。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针对珍珠球运动的研究为后世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起伏发展阶段(2006—2010年)
这一时期我国有关珍珠球运动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起伏状态,从2006年的3篇到2010年的10篇其中经历了2007年16篇的高峰。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带动了我国各项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有关珍珠球运动的研究也在这一时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李荣源等调查了珍珠球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状况,从损伤率、损伤部位以及损伤种类着手,总结了损伤原因并给出了预防措施与建议[13]。田武韬等为了建构珍珠球运动的赛中心理平衡,深入考究了珍珠球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应激情况,分析与总结了心理应激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14]。金馨瑜对珍珠球运动在清朝皇族中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解读,作为满族传统体育游戏,珍珠球对清朝皇族而言主要起到消遣与交往的作用[15]。另外,林允陵从规则更新层面讨论了珍珠球的得分的变化,同时提及了技战术层面的变迁与更替[16]。珍珠球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珍珠球运动的保护与推广进行探讨,不仅是促进其发展与复兴的必然之路,也是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然之举。
2.3 高速发展阶段(2011—2015年)
在这5年间,我国珍珠球运动相关的研究达到了高峰,总发文量为91篇,年平均发文量约18篇。中文核心期刊来源文献为13篇,其中来源最多的是《黑龙江民族丛刊》(3篇)以及《满族研究》(2篇)。对于珍珠球的研究于2011年迎来了第一个峰值达到了19篇,并于2012年达到了历年来珍珠球相关研究年发文量20篇的顶峰。这一时期对珍珠球运动的探讨主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入手,说明对珍珠球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研究热点。
2.4 回落与上升阶段(2016年至今)
这一阶段总发文量为49篇,年度发文量从2016年开始下降,相较于上一阶段的高速发展呈现回落趋势,但是发文量从2021年开始回升。这一时期的研究大多是对珍珠球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文献新意不足,也有结合时代背景与政策文件对珍珠球在新时代的开展与文化意义流变的讨论。如探讨体育强国背景下珍珠球运动的复兴与发展,基于符号互动论研究珍珠球文化符号的嬗变。
3 珍珠球的研究机构分布
通过对研究机构进行整理并将其纳入所属省份,绘制出各省研究机构发文数量统计图(图2)。由图2可知,发文数量在10篇以上的省份分别是吉林、广东、辽宁、广西。从我国区域划分来看,以上省份属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与华南地区。我国有一千多万满族儿女,东北地区为其主要聚居地,珍珠球作为一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满族人口最多的地区进行研究无疑更为便利与代表性。可为何华南地区对珍珠球的研究位居前列呢?通过回顾历届民运会后发现,珍珠球运动于1991作为正式项目进入第四届全国民运会,这届民运会在广西南宁举办,珍珠球运动第一次在南宁绽放,接着又于2007年在广州民运会上大放光彩。由此见得,全国性竞赛对于推动珍珠球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图2 各省机构发文数量统计Fig.2 Number of documents issued by provincial institutions
4 珍珠球研究的关键词分布
通过Citespace软件的“Keyword”功能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挖掘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对图3的关键词共现网络以及图4的关键词分布表可以看出,21世纪至今我国珍珠球有关研究中关键词出现次数前五的分别是:珍珠球(67次)、高校(20次)、满族(13次)、传统体育(12次)、发展(11次),它们共同组成了珍珠球研究领域的热点。
图3 关键词共现图Fig.3 Keyword co-occurrence graph
图4 关键词分布状况Fig.4 Keyword distribution
5 结论
2000年至今我国对珍珠球运动的探讨主要是从学校体育以及竞技体育的角度来进行,对于珍珠球进入高校的策略与珍珠球在竞赛中相关特征的研究则是研究的热门主题。较少有文章对珍珠球运动的起源以及珍珠球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发展进行考究与梳理,尤其是对珍珠球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意义讨论较少。从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来看,存在着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珍珠球运动并未广泛传播。此外,从关键词的分布情况上看,珍珠球(67次)、高校(20次)、满族(13次)、传统体育(12次)、发展(11次)分别位于关键词的前五名,同时还发现全国性的竞赛对于推动珍珠球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6 建议
在研究议题上应加强珍珠球运动在各个朝代发展的梳理,同时深化对珍珠球运动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采用多维视角去挖掘珍珠球运动的文化价值与内涵。再者,应从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探析新时代珍珠球的传播与传承路径。此外,应构建成熟、完善、独立的珍珠球运动竞赛体系与机制。在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上应抓住时代机遇,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内机构合作的大循环,加强东南西北中各地区机构的合作交流,以发达促落后,以研究促发展,从而为珍珠球运动在新时代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