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实共融,若即若离:全面进击的虚拟数字人

2022-07-28刘亭利

视听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主播偶像宇宙

沈 浩 刘亭利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给了人们无限创想的空间,进而演进到数字世界的一种未来趋势,人类将要进入时空伴随的元宇宙的平行世界。

一、火爆的元宇宙

元宇宙概念始于科幻作品《雪崩》,美国作家尼尔·史蒂芬森提出人们可以在其中拥有自己的虚拟分身,这个虚实结合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雪崩》将元宇宙描绘为一个完全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通过虚拟化身(Avatar)进入这个 3D 版的虚拟世界。2011 年出版的科幻小说、2018 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头号玩家》描绘了一个更为具象化的虚拟世界“绿洲”(Oasis),玩家戴上 VR 头盔就可以进入其中并进行一系列活动。2016年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不能共存的节日》中,提出了人类走向宇宙和龟缩虚拟空间的哲学命题。可见,科幻文学将元宇宙界定为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学习、工作、创造、娱乐、社交、交易等各种活动。

在科幻文学的启发下,互联网科技行业认为元宇宙是互联网的未来,致力于将元宇宙变成现实。元宇宙已成为业内和大众关注的焦点话题,被扎克伯格认为是“移动互联网的继任者”。社交平台 Facebook 的母公司 Meta 将元宇宙形容为一个具象化的互联网(Embodied Internet),用户在其中不仅仅是浏览内容,而且能够身临其境地享受一种沉浸式体验,从事在物理世界中做不到的事情。Meta 公司认为,元宇宙作为一系列相互连接的数字空间,其核心特征是在场感(Sense of Presence),即身处某地或与某人在一起的切身感受。关于元宇宙的特征,Roblox公司将元宇宙界定为“虚拟宇宙中持久的、共享的三维虚拟空间”,并认为元宇宙具有八个重要特征,包括身份(Identity)、社交 (Friends)、 沉浸感(Immersive)、 随时随地(Anywhere)、低延迟(Low Friction)、内容多元化(Variety of Content)、经济(Economy)以及数字文明(Digital Civility)。元宇宙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旨在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较有代表性的元宇宙GameFi项目PUGG便是加密交易、加密社交的佼佼者,该项目正运用更为成熟的跨链技术实现元宇宙NFT通证的交易和UGC的搭建。硅谷投资人Matthew Ball将元宇宙界定为“由3D 虚拟世界组成的可拓展的、互相兼容的网络”,并认为元宇宙具有持久性、同步和实时性、同时在线用户人数无上限、全面运转的经济体、前所未有的互通性、更丰富的内容和体验、个体在场感等特征。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把元宇宙比喻成一个具象化的或者说 3D 版的互联网。相比于现在的互联网,元宇宙具有一些全新的特征:一是统一的数字身份, 用户将能通过统一的身份和虚拟化身进入不同的元宇宙平台和其中的应用,这意味着以统一的数字身份去完成不同的体验。二是数字资产与经济系统,创作者或者用户将对其数据与内容享有所有权并能够直接获得经济收益;更大的开放性和互通性,元宇宙中的虚拟世界必须保持开放,这意味着用户的数字身份、数字资产等在所有应用和场景中都适用。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未来的元宇宙包含三个层次:在基础层,元宇宙依赖于硬件和基础设施、标准和协议、支付工具、监管框架等;在平台层,未来将出现不同的、可能相互连接的元宇宙虚拟世界;在应用层,元宇宙虚拟世界将提供多元化的应用和服务,让用户可以完成不同的体验。

二、虚拟数字人的前世今生

尼尔·斯蒂芬森在《雪崩》中创造了两个概念:元宇宙(Metaverse)和虚拟分身(Avatar)。“虚拟分身”在中国发展至今,拥有了更广泛的称呼——“虚拟数字人”(Metahuman),被视为未来人们进入虚拟“元宇宙”的入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5G、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智能新技术在内容生产上的应用,各行各业开始探索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场景。作为我们在虚拟世界中的数字化身,虚拟数字人成为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关联交互载体。通过对虚拟数字人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应用落地以及发展展望多个维度的梳理,本文试图呈现虚实共融之中,我国虚拟数字人的发展图景。

元宇宙发展趋势下,虚拟数字人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虚拟数字人并不是近一两年才出现,其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最初诞生时以虚拟歌姬的身份出现,呈现方式属于扁平化的“虚拟艺人”,应用十分有限。随着CG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的发展,二次元少女“初音未来”在2007年出道,引发第一波全球范围的虚拟数字人关注热潮。2015年后,由于智能手机普及、VR技术民用化等消费级硬件升级,虚拟数字人快速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虚拟数字人并非依托元宇宙而诞生,但2021年元宇宙的火爆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虚拟数字人的热潮。

真实与虚拟的边界正在消失,虚拟数字人早已不是仅仅存在于“二次元”世界中的水中月、镜中花,而是跟随元宇宙概念一同崛起,频繁活跃在现实世界的演唱会、秀场、直播、社交网站等场景之中,尽显十八般武艺。量子位研究数据显示,预计 2030 年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将到达 2700 亿元。[1]虚拟员工、虚拟主播、虚拟偶像,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未来,虚拟数字人将进入成熟期,成为元宇宙核心交互载体或许是虚拟数字人的终极结局,他们也是人类进入未来世界的通行证。

2022年初,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大数据中心发布了《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从技术和媒体型态两个层面定义了今天的虚拟数字人。从技术层面看,虚拟数字人(Metahuman)可以理解为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语音合成技术、深度学习、类脑科学、生物科技、计算科学等聚合科技(Converging Technologies)创设,并具有“人”的外观、行为甚至思想(价值观)的可交互的虚拟形象。从未来媒体形态和服务模式看,聚合科技带来语义传播与无障碍传播的新空间,由此诞生的虚拟数字人将作为新媒介角色,广泛应用在元宇宙新生态中,担任着信息制造、传递的责任,是元宇宙中“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孪生关系的新介质。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类脑科学等聚合科技的进步,虚拟数字人正逐步演进成为新物种、新媒介,越来越多的虚拟数字人正在被设计、制作和运营,应用场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应用价值正逐步被发掘,激活了元宇宙生态,将成为未来人类进入元宇宙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虚拟数字人的应用价值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虚拟数字人的出现重构了内容生产模式,极大提升数字内容生产效率和质量。云游戏、影视制作、虚拟娱乐、虚拟主播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虚拟数字人,基于更成熟的软硬件一体化技术,从建模、驱动、渲染、剪辑、合片等流程逐步实现自动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相比真人表演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创作内容和延展空间得到释放,创作者之间可以在线协作、高效协同,大幅提升内容制作效率,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虚拟数字人重新定义粉丝经济,助力品牌传播快速出圈。品牌代言、虚拟演唱会、虚拟直播等已经成为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的主流应用场景。虚拟偶像的人设、言行等由品牌方掌握,比真人明星的可控性、安全性更强,还可以延展应用在元宇宙更多元的虚拟场景中,实现多圈层传播,虚拟偶像IP化将成为流行趋势,粉丝经济快速崛起。

第三,虚拟数字人的出现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抓手,助力企业生产经营提质增效。虚拟数字人在传媒、教育、金融、医疗、体育等领域将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提质增效。例如虚拟主播可以全年无休、24小时实时播报新闻; 虚拟手语主持人可以缓解真人手语主持人稀缺问题,有效解决听障人士沟通难题;虚拟员工则可以扮演客服、导游、助手等功能性角色,不仅提高效率,还具有陪伴、关怀等外延性价值。

第四,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的核心数字资产,承载着“第二人生”的无限想象。虚拟数字人将成为元宇宙最核心的交互载体和入口,每个人都可能用虚拟分身进入元宇宙,沉浸式体验游戏、娱乐、社交、教育、运动等数字化内容,开启“第二人生”,追求更真实、更理想的自我。未来,虚拟数字人将拥有法定数字身份,并与个人数字资产进行绑定,确保个人利益和资产安全。

三、全面发展的虚拟数字人

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的核心组成部分。虚拟数字人具备三种特征,他们具有“人”的形象,具备“人”的性格、行为特征,具备类“人”的互动能力。同时,虚拟数字人也具有“新媒介”属性:基于聚合科技,信息制造及传递,元宇宙“人—物—场”的链接以及孪生介质属性。目前虚拟数字人有多种分类,在技术上分为智能驱动、真人驱动两大类。在应用上则包括了身份型(如真人虚拟分身)、服务型(如虚拟员工)、表演型(如虚拟偶像) 三大类。

本文将当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最具人气的虚拟数字人分为虚拟员工、虚拟主播、虚拟偶像三类来进行分析评估。虚拟员工由企业推出,作为企业的“数字员工”,对外展示企业的产品、服务、文化。一类作为“智能客服”出现,另一类则开始以偶像、红人方式在社交、短视频平台上独立“吸粉”。虚拟员工多来自银行、家电、3C等行业,应用关键词为智能客服、AI助手、品牌官等,其运营方式为企业虚拟品牌官、形象代言人、智能客服等。主要代表有百信银行AIYA、哈尔滨啤酒哈酱、OPPO小布等。

虚拟主播是虚拟世界的“主持人”,在专业赛道上包括各大媒体的虚拟主持人、虚拟记者;而在视频平台上活跃的虚拟UP主们则由个人或企业运营,数量庞大。专业的虚拟主播多为权威媒体的应用,应用关键词为新闻、直播带货、智能信息等。其运营方式是智能驱动与真人驱动交替出现,专业赛道以新闻播报为主,视频平台以直播带货为主。主要代表有央视网小C、新华社小净、人民日报果果、湖南卫视小漾等。

虚拟偶像以歌手、演员、模特、网红、游戏高手等“艺人”身份出现,拥有鲜明的个性、才艺设定,活跃于各大社交平台、视频平台、综艺节目等,通过积累流量、人气去获得更多的“工作”的虚拟数字人。虚拟偶像受众群体不断扩展,实现破圈效应,应用关键词包含品牌代言、广告代言、歌手、时尚、美妆、游戏、人工桌面等。其运营方式与真人艺人类似,通过歌曲、硬照、短剧等“作品”进行人设运营。主要代表有洛天依、柳夜熙、翎Ling、梅涩甜等。(见图1)

图1 中国虚拟数字人应用关键词图谱

根据《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数报告》,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法设立。选取传播影响力、创新力和社会力/公共价值三个基本考察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在这些一级指标下划分出12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数的权重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成对比矩阵,计算三个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作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决策,从而划分出全面、准确、具体的评分依据,从传播影响力、创新力和社会力/公共价值三个维度定义虚拟数字人的影响力。

(一)虚拟员工

虚拟员工与现今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密不可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虚拟员工成为他们迈入数字化世界的第一步。目前企业对虚拟员工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类:1.偶像型虚拟员工。企业将虚拟员工打造成企业品牌IP,通过独特的人设、偶像型外表和品牌内涵,对外展现企业品牌形象。偶像型虚拟员工一般应用于品牌营销。2.服务型虚拟员工。企业通过服务型虚拟员工为客户提供相对标准化、智能化的服务,从而替代重复性人工作业,实现7×24小时在线,显著提高服务效率。3.专家型虚拟员工。通过深度学习、语音合成、多模态人机交互等训练,专家型虚拟员工在传媒、医疗、教育等专业领域大展身手,例如虚拟主播、虚拟心理医生、虚拟手语主持人、虚拟教师等角色出现。随着VR/XR的广泛应用,专家型虚拟员工可提供实时、智能、个性化的沉浸式服务。

虚拟员工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创造全新的服务理念和社会价值。银行业务的探索者AIYA、手机智能客服小布以及虚拟公益大使哈酱稳居榜单。通过计算,虚拟员工总分前十依次是百信银行的AIYA、OPPO的小布、海尔的海尔兄弟、哈啤的哈酱、浦发银行的小浦、HTC的Vee等。(见图2)

图2 虚拟员工影响力指数玫瑰图

综合来看,虚拟员工在创新力上表现出色。百信银行AIYA与OPPO小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哈酱作为上海市首位虚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大使,不断参与公益宣传,凸显其社会价值。在传播影响力上,虚拟员工的传播注重权威媒体报道,但在与消费者群体的互动、提高品牌与粉丝之间的亲和力上仍需发力。不过,由于行业之间的差别较大,每家企业的虚拟员工需要依据需求个性化定制,目前制作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在未来,随着数字化、智能水平化的进一步提高,虚拟员工将发挥实时在线、智能驱动、外形可塑等优势,在越来越多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实用价值。

(二)虚拟主播

虚拟主播是融媒体技术的重要应用,也是各大媒体虚拟数字人领域“必争之地”。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媒体,湖南卫视、北京卫视、澎湃新闻等地方媒体,以及搜狗、科大讯飞、腾讯、京东等企业都深度参与其中。除此之外,由于B站、抖音等平台的支持,企业或个人直播运营的虚拟主播数量庞大。目前虚拟主播的应用主要有两类:1.数字主持人、数字记者为代表的“媒体虚拟员工”,以实现7×24小时随时、随地、可定制的“私人专属主播”。2.由企业或者个人运营,以视频平台为阵地,以直播为主要手段的虚拟主播。

虚拟主播凭借专业技能及深厚的内容积累收获良好的口碑,湖南卫视人气主播小漾、电商主播VIVI子涵、报告两会的央视网小C及针对弱势群体服务的搜狗小聪均获得不错的成绩。通过打分,虚拟主播总分前十的依次是湖南卫视小漾、虚拟主播VIVI子涵、央视新科娘、搜狐手语主播小聪、新华社数字记者小诤、央视网小C、北京广播电视台时间小妮、人民日报社果果、搜狗新闻主播柳岩、澎湃AI主播小菲。(见图3)

图3 虚拟主播影响力指数玫瑰图

本文关注的虚拟主播以媒体运营为主,因服务性特性明显,其社会力/公共价值表现出色,但目前技术运营多为企业提供支持,在自主技术上尚有提升空间。而个人和企业运营的虚拟主播,因依托平台,不具备自主技术,入选很少。综合来看,技术跃进是虚拟主播发展的重要机遇,虚拟主播最容易实现“智能驱动”,但与此同时,目前媒体的虚拟主播技术借力多、自主少,需要加以提升。“同质化竞争”是虚拟主播的重要挑战,无论是专业媒体经营,还是企业或者个人运营的,其主持、直播功能雷同,要突出重围则需要更强的内容策划和运营能力。

(三)虚拟偶像

2021年国内虚拟偶像赛道如火如荼,年轻群体对“虚拟内容”的需求迅速增加。虚拟歌手、模特、演员、网红、DJ、男团、女团、明星的“虚拟分身”等多种虚拟偶像形式纷纷登场;游戏、汽车、奢侈品等行业陆续加盟,联手虚拟偶像,让虚拟偶像竞争更加火热。虚拟偶像是商业化最好的虚拟数字人典范,其运营类似真人明星。目前虚拟偶像的形式主要有三类:1.表演型虚拟偶像。这一类是虚拟偶像最普遍的类型,以歌手、演员、DJ、脱口秀等为主,如洛天依、虚拟鹤追、A-soul女团等。2.时尚型虚拟偶像。主要以模特、网红身份出现,以各类品牌的代言、“硬照”为主要传播内容,如阿喜、AYAYI、ASK等。3.明星的虚拟分身。这一类分为真人“扫描版”和“创意版”。在发展趋势上,未来明星的“虚拟分身”或将以特定年龄段的真人形象为主。同时虚拟偶像将出现“多栖”现象,比如,“会捉妖的美妆达人”柳夜熙就横跨了表演型与时尚型。最后,虚拟偶像还将出现“转会”现象,在数字资产归属、技术团队、运营团队发生变化时,类似球员转会的情况将时有发生。

虚拟偶像凭借超高颜值及良好的运营在社交平台上创造巨大的流量,“顶流网红”柳夜熙、二次元歌手洛天依、超写实数字人AYAYI纷纷入榜。通过打分,虚拟偶像总分前十的依次是:柳夜熙、洛天依、梅涩甜、yoyo鹿鸣、AYAYI、翎Ling、无限王者团、A-Soul女团、星瞳、华智冰。(见图4)

图4 虚拟偶像影响力指数玫瑰图

综合来看,虚拟偶像在传播影响力、营销创新力上一骑绝尘,前有AYAYI一篇小红书笔记阅读300万、涨粉4万,后有柳夜熙七天涨粉超400万,堪称超级流量明星。但不少虚拟偶像因为版权方、运营方、技术方存在多方拥有、割裂、代运营等,普遍在IP的自主性、技术创新上得分不高。此外,在环保、公益、文化等社会价值贡献上,也有待加强。打造虚拟偶像,汇聚了年轻流量聚集、形象不易塌房、技术玩法新颖等优势,让各大短视频平台、企业对虚拟偶像青睐有加,促使虚拟偶像走上了繁荣发展的康庄大道。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虚拟偶像行业仍存在内容运营难、成本居高不下、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虚拟偶像运营的持续性也将迎来大考。

四、虚拟数字人路在何方?

在元宇宙概念持续火热的当下,虚拟数字人的发展路在何方是业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元宇宙的本质特征是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结合,本质上元宇宙是基于数字技术的一种社会化场域。它的基本立足点还是现实世界,与现实的关系可谓“若即若离”:元宇宙里的虚拟分身与现实世界真实身份的人既有联系,也有超越性。未来在元宇宙数字世界的想象中,每个人或将实现虚拟化身。而元宇宙中的“人”的相貌可能并不一定在地球上真实存在,但它是有生物特征的,与真实人类相仿,甚至能有自己的行为或思维方式。笔者希望未来在元宇宙时代,人类与虚拟数字人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即元宇宙的发展并不影响真实世界的存在,双方并不是零和游戏,而是齐头并进、相容相生的状态。

在未来应用场景上,虽然短期内,虚拟数字人不会在各行各业被大规模地使用,但在特定的场景下会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目前演艺、综艺、娱乐这块是最核心的驱动力,但未来增长性更快的可能是主播和员工,也就是具有辅助性功能的助理角色。此外,如果我们把这些虚拟人放在元宇宙的框架下,赋予它们更多的角色,比如你可以在家睡觉,让你的数字人帮你做主播或者客服,到那时可能就不会按照所谓的虚拟员工、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这样划分了,我们就要去思考人类如何使用自己的虚拟角色实现第二人生,就要去思考这些虚拟数字人的权益、法规、工资、纳税,甚至道德、人格等问题了。

虚拟数字人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虚拟数字人的身份和权益上。到底虚拟数字人对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如果沉浸感过强,人就会混淆现实,特别是在社交环境下。我们目前就面临着Deepfake,也就是深度造假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已经是有图没真相、有声音没真相、有视频也没真相了,因为今天声音、图像和视频都可以合成。从这个角度来讲,人们需要更多思考一些社会问题。挑战是巨大的,因为科技创新的聚合能量是巨大的。这是人类进入数字世界后颠覆以往传统观念的挑战,是新的思想、观念能否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挑战。在后真相时代,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这都需要人们思考和辨析。元宇宙中的虚拟数字人作为一种与真人非常相似的科技产物,在商业应用中需要十分谨慎和小心,稍有不慎就有引发法律风险、伦理风险的可能。古往今来,从未有任何自然和人造事物能像虚拟数字人一样与真实的我们如此相似,因此,在充分利用其经济价值时,也应当积极探讨科技对伦理道德的挑战和改变。归根结底,科技发展的目的应当是造福于人。

注释:

[1]徐骏.“虚拟数字人”展露现实价值[EB/OL].(2022-02-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512887629248958&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主播偶像宇宙
村支书化身主播网上卖农货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大众偶像
偶像报
宇宙第一群
这宇宙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