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研究

2022-07-28陈丽君

治理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地活力要素

□ 陈丽君 李 言 傅 衍

一、引言

二、生态系统及其相关研究回顾

(一)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相关研究

(二)人才生态系统及其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创新高地的生态系统特征

表1 国内外创新高地的生态系统特征分析比较

对表1创新高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归纳总结后,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多元主体参与在推动创新高地的生态系统打造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中至关重要。在本研究选取的创新高地中,有以美国硅谷等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即一切由市场来检验,政府只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运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创新积极性等方式,为人才提供支持;有像日本筑波科学城等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即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参与创新高地的建设,引导人才集聚;也有类似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等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发展和市场自主配置相结合的良性互动互促模式,在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的同时又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此外,从深圳前海、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等创新高地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可以窥见几个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人才个体、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以及具有创新粘结功能的人力资源服务或风险投资等中介机构。这些行为主体相互分工与协作,通过官产学研协作、搭建技术平台和信息平台、提供政策或资金资助等形式协同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由此研判,创新高地的生态系统主要根据建设需要对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进行有机结合,重点在于如何正确处理创新主体间的关系。

从国内外创新高地生态系统的共性要素来看,创新要素的集聚融合、促进要素耦合的制度环境、与外部的开放协同是当前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效应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必然选择。换言之,集聚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再是政府行为抑或是单一政策的问题,而是多主体协同、人才及其关联创新要素的共生演化,本质上是一个多元主体和多元要素耦合、多元制度供给以及区域生态子系统间突破地理空间的深度互动等在内的生态系统构建。

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结合生态系统相关研究,在总结借鉴国内外创新高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是以人才聚合为中心的各类创新要素、要素间作用机制及其空间形态的有机统一整体。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人才在知识的生产、扩散、应用各环节中进行配置与链接,受到所在集群(组织)、要素间制度安排、多个生态子系统间的空间交互影响。因此,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了要素层、制度层和空间层三个层次的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构思图

(一)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要素层结构

命题1: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中要素层={(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多链融合)},要素层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是要素集聚与融合。

具体而言,可以从多元化的人才主体、创新载体、资源支撑要素体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人才是核心,是最重要的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开展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必须围绕人才展开。作为知识生产、技术开发和市场应用的基本单位,人才通过自身禀赋和后天努力习得的知识、技能可以为组织和社会发展带来收益和满足,是隐性知识的主要载体,包括了从事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活动的人才,以及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科技中介人才等。

(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制度层结构

命题2: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中制度层={人才评价制度,人才激励制度,法治保障制度等},制度层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在体制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领域创新,以期更好地推动创新要素的融合与互动,可以重点从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用人单位自主权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其次,推行智力成果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以增加人才知识价值。技能型、创意型、专业技术型等不同类型人才的胜任力特征不同,基本工资、职位工资和绩效奖励等基础性薪酬激励与组织福利、带薪假期等高成长性薪酬激励对个体的创新活力作用激发不同。可以探索总结分类型人才适用的薪酬激励方案,提出现有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与薪酬总量决定机制,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工作人员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的完善路径。

再次,实施用人单位自主权的市场化改革,增加人才知识价值的市场化激励机制,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从产权激励的视角来看,用人主体自主权层面的“三权”下放(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研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落实程度,以及个体成果权属关系层面的个体成果权拥有与否,都会作用于人才创新活力。因此,需要适当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分配自主权改革、经费管理自主权改革,智力主体与智力成果的权属关系机制等。

(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空间层结构

命题3: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中空间层={创新策源地,统一人才市场,地方政府协同合作},空间层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在区域协同。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空间层,应当沿袭“中心引领-创新策源”与“均衡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发展思路,发挥人才创新策源地的辐射溢出效应,构建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治理机制,用“以邻为伴”的合作关系取代“以邻为壑”的竞争关系。为此,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基于相关内容论述和研究命题,本研究提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其中,要素层的重点聚焦于如何促进创新主体、创新资源等多要素投入、集聚融合,推动人才的知识生产与扩散应用;制度层重点关注如何以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分配激励制度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构建,发挥制度供给效能和保障合力,维护系统动态稳定运行,进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在空间层,着重围绕如何以区域协同创新的空间治理,打造具有高辐射性和引领性的人才创新活力策源地,实现以人才为中心的区域串联共建格局。

图2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结构框架

(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基本特征

五、结语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呈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框架。相较于将生态系统简单等同于环境或割裂地探讨生态系统中的单一要素,本研究将影响人才创新活力的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等多元集群,促进多元要素融合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区域间地理空间互动等统一纳入到分析体系中,搭建了多元主体集聚、多制度供给促进要素耦合和空间治理等在内的生态系统框架,定义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层次。第二,围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生态系统的“要素集聚-体制改革-区域协同”的分层治理理念,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视为一项整合性工程,对制约人才创新活力的要素集聚与融合问题、制度环境问题、碎片化创新空间问题等多个源头予以溯源。第三,采用了宏观的空间纵深视角,抓住了创新策源地这一核心引擎,构建以人才创新活力策源地和人才高地为中心引领的区域空间治理机制,试图为我国人才创新活力的空间集聚优势转化为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创新生态优势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虽然研究构建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生态系统框架,分析了以创新要素、制度体系和空间治理等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要件,但还未深入研究其对人才创新活力激发的影响机理。未来研究可作如下尝试:第一,可以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进一步关注多主体、多要素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要素和薄弱环节;或采用QCA等方法,探索什么样的创新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第二,适当考虑运用政策模拟仿真方法,分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人才创新活力的影响,并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等准实验评估方法检验政策效应。第三,聚焦于我国人才创新活力的空间分布状况,探索运用莫兰指数等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衡量人才创新活力的城市集聚效应,以及各个地域单元和邻近地域单元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差异性及其结构问题。□

猜你喜欢

高地活力要素
燕晗高地
高地
活力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