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体育综合体
——以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建筑设计方案为例

2022-07-27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与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育中心晋江市商业空间

文/陈 坚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硕 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杨 勐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讯作者)

引言

近年来,各个城市大量新建的体育中心运营问题越发凸显,大型体育场馆入不敷出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与前期设计存在重赛时轻赛后、重比赛功能轻配套服务密切相关。场馆条块分隔,各自独立,缺乏对项目赛后整体经营的考虑。建筑片面强调体育馆新奇的造型,缺少连续性商业空间,缺少聚集人气和长时停留的舒适空间。

城市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体育中心?城市不仅需要一个满足运动会赛事使用的体育中心,还需要具备文化展览、美食购物、娱乐旅游等服务内容,需要市民平时能够“待一整天”的全天候体育中心。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样需要一个集约化的、可持续的综合建筑才能够承载,体育建筑需要走向“精明营建”[1]。

1 城市体育综合体

2014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体育作为一种国民经济的产业。体育中心的建设逐渐由政府主导向资本参与转变;建设的目的从“赛事优先”向“效益优先”转变。因此,体育建筑需要向商业综合体学习,更加多元地复合各种文化、休闲、消费元素,提高经济效益。或者换一个角度考虑,我们可以将体育中心作为一个体育主题的商业综合体——城市体育综合体进行设计。满足赛后的可持续利用,创造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提升项目的公共和商业价值,这才是体育中心设计的重点。

2 项目背景及设计理念

晋江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历史的晋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现代的晋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被誉为“中国体育品牌第一城”。城市本身就是诠释体育与经济关系的典型缩影。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位于晋东新区规划中轴线东端,是新区的公共核心区域。项目总用地约350 亩。针对项目设计提出了:多元汇聚,海丝之花——全天候的“城市体育综合体”的设计理念。多元:不仅包含多元的体育项目、多元的商业业态,还包含了多元的空间建构和灵活的功能转换。汇聚:是开放的联系,是有机的聚集,是集约节能的整合。

3 设计策略

3.1 总体规划

传统的体育中心为了赛时疏散方便,场馆往往独立建设,导致整体占地面积较大,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场馆间的剩余空间往往是建筑的“负空间”,使用效率低,空间十分消极。城市体育综合体的设计,首先在规划上应当是集约化的,建筑高度集中,将剩余的空间解放出来,形成吸引人流的积极的室外休闲运动空间。在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的设计实践中规划形成了“一带、一核、两区”的规划结构。“一带”:以城市轴线为延伸,形成沿湖景观带,将西面的城市空间与人工湖景观联系起来;“一核”:以公共活动平台和商业为核心,将建筑集中环绕布置,形成复合汇聚效应;“两区”:通过集约化设计将北面用地解放出来,形成南部场馆区和北部全民健身区。

3.2 建筑设计

近些年国内的体育中心建筑设计思路普遍是将各个场馆相对独立,过分追求体育馆新奇的个性和结构形式,使体育建筑一方面脱离了实用功能的本质,华而不实;另一方面增加了项目造价和赛后运营的成本。城市体育综合体的设计,应从建筑的实用功能出发,以项目赛后运营的可持续性作为建筑造型设计的基础,将体育中心作为一个建筑整体进行设计。强调以公共空间和商业为核心、“多元汇聚”的建筑综合体的整体形象。不刻意突出体育场馆自身的造型,而是有机融合于多元系统的一部分(图1)。

3.2.1 体育馆

体育馆作为体育中心主馆,首先应考虑场馆定位。规模上应与策划团队合作,综合评估赛时和赛后高频观众数量,尽可能运用活动坐席、活动帘幕等方法解决规模变动问题。场地标准上根据目标赛事需要进行设置,同时考虑多功能性。

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体育馆定位为甲级大型体育馆,满足NBA 职业赛事、CBA 联赛的需要,平时可举行文艺表演、集会、展览等多功能用途。座席布置综合比较NBA 标准球馆的几类布置方式,采用了椭圆向心的座位布置,有更强的围合感。运用可变容积设计的概念,在上层看台设置活动帘幕,当常规赛上座率较低时,可以改善现场气氛,节省设备运行费用。

3.2.2 训练馆与游泳馆

训练馆设计中应考虑可举办单项比赛,以提高场馆赛时使用率。可采用活动看台和升降垂幕,对场馆进行灵活分隔,满足平时训练、商业展销的使用需求。

图1 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功能布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多元汇聚”的功能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通过分时段的计价方式来平衡经营性和公益性(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游泳馆结合儿童消费群可考虑增加室外戏水池,以提高平时使用率。通过综合对比国内泳池运营情况,室内泳池应考虑恒温泳池和地暖,以提高泳池全年使用效益。同时可考虑采用活动盖板,可将泳池转变为水上展厅。

3.2.3 公共活动及商业空间

公共活动空间是城市体育综合体的核心。它应当与各个场馆相互联系,同时将商业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既激发联系,又向内汇聚的中心。公共活动空间可以是开放的、半开放和室内的;可以是放射状的、带状的和空间立体的。设计可通过平缓的台阶、坡道与广场空间相连,赛时可起到疏解人流的作用,平时则成为活跃的城市空间,市民可在这个平台进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和露天演出,使体育中心成为吸引市民的城市客厅(图2)。

3.3 赛后运营

3.3.1 场馆赛后运营

体育馆可通过灵活的座席布置方式,在适应赛事的同时,可举办演出、展会等多种商业活动,提高场馆利用率。赛时用房可以变为健身房、体育俱乐部、KTV 等功能,实现“多元化”商业盈利模式。游泳馆夏季可结合室外戏水池构建水上乐园,对外经营。春秋季可铺设临时地板,成为水上舞台举办水上演出。冬季可局部开放恒温泳池,达到全年盈利的目的。训练馆内设置活动隔断,使空间可分可合。分隔时可同时进行不同的体育培训项目,合并时可举办大型展会和演出。

3.3.2 商业空间运营

目前国内多数场馆仅是利用场馆下部剩余空间进行业态规划,商业面积小,空间呆板,缺乏整体规模和连续的商业界面,无法吸引足够的商业人流。城市体育综合体通过对核心商业空间的设计,将商业、酒店、餐饮、院线等设施与体育场馆进行复合,通过与周围城市设施互补,形成一个集体育、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不夜城”,大大提高了运营空间的商业价值。同时各商业空间是可灵活转变的,以适应城市不断变化的需求,使建筑在全生命周期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达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3.3.3 全民健身区运营

通过规划解放出的室外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客厅,吸引市民参与公共活动。虽然没有直接盈利,但其汇聚的大量人流成为场馆和商业空间的潜在消费者。全民健身区的室外运动场地,可根据使用频率分时段进行收费。例如,篮球、网球场地白天可对市民免费开放,晚上则可有偿租用(图3)。

3.3.4 采用经济高效的技术措施

综合体建筑能够采用集约化设计,将多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对比相互独立的场馆建筑,有效减少了建筑外表面积,降低区域建筑整体能耗,能够有效整合各种设备系统,实现场馆的集约化管理,节约造价,节省运营管理成本。建筑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可通过设置天窗和外墙通风装置,有效降低赛后运营能耗。

结语

“城市体育综合体”不同于后期被动的“以商养馆、以馆养馆”的概念,而是从设计之初便主动考虑城市的多元需求,将体育中心作为公众活动的“城市客厅”,将综合功能放在比赛事功能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是将以往的体育配套功能作为“主角”,从“改造利用、分设并置”[2]向“有机融合”的质的转变。晋江市第二体育中心建筑设计方案以“多元汇聚,海丝之花”的整体形象,构建了充满体育文化气息,兼具健康运动、休闲娱乐、时尚购物为一体的“城市体育综合体”。这是解决类似项目问题的一次突破尝试,希望对城市体育建筑的设计提供有益的探索经验。

猜你喜欢

体育中心晋江市商业空间
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表达特点与设计探析
气氛营造下的商业空间与展示策略有机结合——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专辑
深圳湾体育中心
当代艺术观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探析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体育中心游泳馆汉画像石墓M18出土陶器
展示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