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2022-07-27肖文秋黄海芸
肖文秋,黄海芸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1 急救护理技术实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1.1 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急救护理技术是一门研究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不仅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1],更需要其熟练掌握和配合专科医师实施各种急救技术,高质有效的课程实训尤为重要。
急救护理工作实施场所复杂多变,涉及院外、急诊科、手术室和专科ICU等,服务对象病情危重多变、伤残率高,工作特点是病人躯体活动障碍而合作性差、突发事件多、抢救时间紧迫、工作量大。急救护士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有爱心、诚心和同情心,要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努力培养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牢记“健康相托,生死所系”“时间就是生命”,永存同情与仁慈之心,才能够提供优质的急救护理服务。因此,急救护理技术课程要在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常用专业技能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可提升护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素养,达到传授知识和三全育人的双重目的[2]。
1.2 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急救护理工作涉及内、外、妇、儿等众多临床学科,工作量大,而且患者病情多变,救治方案复杂。团队协调与合作对急救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效的团队协作可保持急救人员的积极救治态度、提高救治效率,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和改善救治结局,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教学过程中要让护理专业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知识与技能的局限性,认识到急救护士不但要出色地协助、配合医师完成救治措施、观察判断和处理疾病反应,还要有效协调急救团队成员间的信息传递与互动,保持与患者和团队其他成员的有沟通,使团队成员在实施救治过程中能相互提供及时高效的支持。将思政元素融入急救护理技术实训教学过程并结合应用案例教学及项目教学等方法,能在接近临床护理的实训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护患沟通、医护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
1.3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急救护理工作具有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工作流程高度紧凑、组织完整性受损率高、接触群发性伤亡事件机会大等特点。急救护士必须具备健全的体魄、饱满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及时、有效地参与专科护理工作。思政元素融入急救护理技术实训教学可培养护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临危不乱的内心情感,以满腔的热情、积极的态度鼓舞病人,增进护患双方和情感交流,增强护生的整体护理护理能力。
1.4 培养较强的伦理与法律意识
急救患者伤残率、死亡率高,涉及的个人隐私、权利等法律问题以及生存、器官捐献权利等医学伦理问题较多。随着我国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患者伦理与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临床岗位对急救护士的伦理与法律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急救护理人员既要有专业的临床护理水平又要有良好的伦理与法律意识,才能够有效的保障临床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思政元素融入急救护理技术实训教学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和有利与无伤原则这两个基本的医学伦理原则,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思政教育也更能促进学生对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为今后的临床急救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急救护理技术实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2.1 教学目标制定
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方式方法和侧重点各有不同点,护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急救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是最能体现护士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心理素质、法律意识等职业素养形成的课程。如果将思政元素简单的整合到专业课程,难以达到课程思政“寓道于教”的目的。在急救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在结合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剖析,提炼内在思政要素,调整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期能达到培养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3]。本课程组根据本校高职三年制大专在急救护理技术实训教学中人工气道的建立、HeimLich气道异物清除术、球囊-面罩通气术、电除颤术、现场心肺复苏术、外伤现场急救等主要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收集临床经典案例、生活时事热搜、医学前沿动态等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进行整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爱病护伤、献身医护事业等社会责任意识[4], 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融入急救护理技术的实践教学大纲
2.2 教学过程实施
2.2.1 课前准备
急救护理技术最终的教学目标始终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临床护理技能型人才,只有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和思政元素紧密联系、充分融合,只有在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最终完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备课阶段运用课程组全体教师的智慧,课前研讨交流、集思广益,分享各自收集的思政元素,充分挖掘急救护理技术实训的素质教育切入点、课程思政结合点,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意识、职业自信、职业情感等,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
随着信息化教学及“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教学方式。课程组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急救护理技术实训项目的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全过程”有机融合。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组于课前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原有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上传了与实训项目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较突出的临床案例分析和 “最美逆行者”“最美女护士”视频观看等学习任务,督促护生根据临床案例和学习任务进行资料查阅、调研、分析和讨论;在超星线上平台的实训作业与测试内容方面增加思政元素的问题讨论、师生教学互动、护理人文与法律法规相关知识比重,引导护生注重专业与思政学习并重;在充分集体备课、交流的基础上,课程组将线上平台的教案和PPT与思政元素进行了有机融合,增强了相关内容的隐性教育作用,引导护生在课前能自主预习并有所思考,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5]。同时,学生可通过完成布置的“线上”预习任务,能增强学生自主终身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2.2 课堂教学
每次急救护理技术实训课堂教学中都采用了分组教学,每组自行选举产生了负责人,组内自行分配、组织完成学习任务,以期提高护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对课堂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与认识。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护生分享各学习小组的课前查阅、调研结果,阐述各自的观点,小组互评,教师总结、点评。
急救护理技术实训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如现场救护环境评估、操作者素质要求、患者评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后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等各个环节的教学中都可充分融入思政教育。专业技能示教环节中,教师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的进行思政教育,强调急救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任何工作上的疏忽都可能带来生命的代价,牢记“健康相托,生死所系”;强调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时间就是生命;强调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面对突发事件时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在进行各项实训项目的练习时,课堂教学都结合了真实的临床案例,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演练。通过仿真临床急救过程的实施与护患角色互动,学生能更好的与病人和家属共情,增强护患沟通能力;更能深切体会到护理工作中职业使命感与救死扶伤、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急救操作练习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自我突破,培养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学生体验式、自主性学习,为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急救能力。
2.2.3 课后拓展
课堂思政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任务,本课程组在学生的课后布置了撰写实训报告与心得,线下作业中增加了与职业道德、人文法规、社会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密切相关的习题与社会案例收集与学习;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上布置了思政教育意思比较明显的教学视频、社会案例等学习任务点及线上测试题。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及测试题的完成情况,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通过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
指导学生组织成立红“+”字救援队、急救协会等社团组织;开放急救护理实训室提供专业技能训练场所;定期指导和组织社团及个人参加校、市等各级急救护理相关的培训、竞赛活动,在其他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的院系学生中开展急救技术知识推广的讲座与技能展示。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自主性、过程性学习,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了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与职业使命感。
鼓励和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等开展急救知识宣教活动,宣传与推广家庭常用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将校内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通过服务社会、认识社会,以行固心,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6];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了学生的急救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通过社会服务活动锻炼了急救技能、护患沟通和健康宣教能力,培养了学生对待病人的耐心与爱心,增强了职业自豪感与归属感。
2.3 调整课程考核标准
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考核标准,能通过以评促学的方式巩固急救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引导学生有目标性的提高护理职业素养。第一,关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过程中和实训报告的书写等方式根据本课程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进行直接或间接自我评价。通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良好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不断提高自已职业素养,进而促进自我实现。第二,重视过程性评价。实践课程现场考核的成绩不稳定因素较多,另外,课程思政教育旨在引发学生在思想认识、精神状况、职业道德、三观五讲等层面发生良性变化,而相关层面的评价无法单纯通过量表、试题、问卷等方式客观实施[7]。为此,本课程提高了过程性评价占比,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占比60%、总结性技能考核占比40%的方法进行课程评估。过程性评价采用了课堂观察、课堂提问与演练、实训报告、线上教学平台学习与互动、课外拓展能力等多方位综合评估。第三,增加护理职业素养的考核评分权重和内容。在急救护理技术实训项目的操作程序和考核标准中增加护理职业素养的考核评分权重和内容,将人文关怀、护患沟通、心理素质、团队协作、法律伦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量化在评分项目中,以评促学、以评促德,促进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训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8]。
3 结语
专业课和思政课都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将两者有机结合,使每门课程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才能真正起到协同效应。我校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急救护理技术实训》课程实施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制定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考核标准,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与方法,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充分利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演练、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措施[9],将思政元素“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教学“全过程”,起到了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切实提高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有效推动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