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黎族传统医药特色简述

2022-07-27姜子祥黄旨涵涂笑微刘英莲陈应奇谢毅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黎族医药海南

姜子祥 黄旨涵 涂笑微 刘英莲 杨 旭 陈应奇 李 凯 谢毅强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0216

海南省是一个岛屿省份,四面环海,是中国唯一一个全部陆地地区都处于热带的省份,四季不分明,气候湿润,植被有明显的热带地域特色且种类极为丰富[1]。根据现阶段考古发现,海南黎族人民已经在海南岛上存在一万余年[2],有学者[3]指出,黎族在海南岛聚居生活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黎族先民一直同疾病作斗争,加之海南岛孤悬海外,古时交通不便,地处中原的中医文化难以深度影响海南黎族先民,为了本族人民的身体健康,黎族先辈们利用身边可见的具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对疾病进行治疗及预防,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极具黎族特色的医药文化。

1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田野调查和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寻海南黎族医药。

1.1 田野调查 通过对海南省内黎医药氛围较为浓厚的黎族聚居区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在获得调研黎族医药技术所有人允许的前提下学习了黎族医药的主要诊疗技术。

1.2 文献整理 翻阅及整理了《黎族医药》[4]《黎族药志》[5]《黎药学概论》[6]《黎族常用草药图本》[7]及《海南黎药》[8]等系列丛书,归纳了一批黎族常用药物及药物组合,从中了解到了海南黎族医药的大致情况和历史发展。

2 黎医起源及形成过程

黎医对药物药性的认识,源于土、水、火、气四行[9],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这也类似于早期中医药的认识形成。但与有文字支撑的中医不同,黎医药一直缺乏有效的支撑媒介,虽然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对医药、疾病的认识逐渐丰富起来,且至今都在临床运用,但一直未能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查阅文献[10]发现,黎族医药发展主要有三个时期,分别为“以巫师为医,以牛为药”时期、“以巫医为医,以草为药”时期、“以草医为医,以百草为药”时期。黎族医药起源受到巫医、咒术的影响,符合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大多数的民间医药亦或主流医药起源相类似[11],也有学者对此持质疑态度[12],本文不做详细论述。彼时黎族先民对世界认知水平不高,但随着临床实践,对疾病的认识愈加清晰,故逐渐将对疾病的认识形态转移到客观存在上,逐渐发展成“天、地、仁”三元学说及“天阳脉、天阴脉、地阳脉、地阴脉、仁阳脉、仁阴脉”六通道认识等非系统理论化的概念。在模糊理论概念的指导下,黎医先民对药物性味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之后的药物临床运用中检验黎医理论,互相促进,使得黎医药进一步的发展。

3 黎医药擅长病种

分析一种民族医药,主要从本民族所处地理环境出发进行多方位的分析[13],首先,作为热带海岛省份原住民,避免不了与高热、毒蛇、细菌及寄生虫等致病因素接触,从而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其次,黎族脱离母系社会时间较晚,女性作为社会劳动主力,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14],黎医中尤其注重针对女性疾病的治疗。因此黎族医药在跌打骨折、毒蛇咬伤、中暑发热、风湿痹痛、消化系统疾病及妇人病等一类疾病具有自身特色。以下各类型疾病的处方多从《黎族医药》[4]一书摘录或总结,部分为实地访求黎族医生得来。

3.1 跌打骨折 黎族人民主要聚居在海南黎母山系一带,《岭外代答》[15]记载“皆环黎母山居耳……而虎豹守险,无路可攀”,这里讲述的就是黎族人民生存的黎母山山系一带群山高耸,山势陡峭,道路艰难。黎族先辈就在此种恶劣的环境中劳作生存,在日常的劳作中,需要经常往返于山林与住所之间,或者是劳作于山崖之上,难免会有跌落山崖,造成骨折的情况出现。在生存与疾病的斗争中,黎族人民发现一批对治疗跌打骨折有治疗效果的植物,从而衍生出一批具有黎族特色的跌打骨折的疗法技艺,其常用药物见表1。在历史的不断演变中,黎族人民同时摸索出来一套确有疗效的用药方式,如笔者在保梅岭地区见识到以宽筋藤、鸡骨草、荆芥叶、沉香、大腹皮等药物各约500 g,点燃烟熏肿处20 min的治疗;还有和中医活血化瘀治法类似的以龙血树脂(血竭)9 g、土鳖虫15 g,研沫黄酒送服;以及以磨盘草(鲜)10 g、广花耳草(鲜)10 g、鸡骨香(鲜)10 g等多种海南特色药材捣烂外敷骨折处并加以夹板固定治疗等。

表1 跌打骨折常用黎药(例举)

3.2 虫蛇咬伤 海南气候潮湿,植被广袤且温度适宜,适合多种蛇类、昆虫及其他具有攻击性动物的生长,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为蛇类,在海南有多种蛇类为有毒蛇[16],一些昆虫在叮咬人类时也会释放毒素。古时黎族缺乏有效的防蛇虫护具,在田间地头劳作或是在树林荫翳下休息时,常常会遭受到毒蛇昆虫的叮咬,导致人体受伤。且岭南地区素有捕食蛇类的饮食习惯[17],海南特为尤甚,但在抓蛇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受毒蛇的反击,故被毒蛇咬伤较为常见。被蛇虫咬伤之后,轻者皮肤瘙痒、红肿热痛,重者则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导致生命危险。黎族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生与死之间逐渐摸索出一些对于虫蛇咬伤具有良好效果的药物,见表2。而应用在虫蛇咬伤的药物用法无外乎以田基黄(鲜)、瓜子金(鲜)、一支箭(鲜)等量捣烂外敷蛇咬伤口及周边[4]307;内服用半边其60 g、鸭趾草60 g、半边莲60 g,捣烂取汁,以黄酒送服[4]295-296两种方式。

表2 动物咬伤常用黎药(例举)

3.3 外感热病 海南省气候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高,极端最高温可达39 ℃左右[18]。在高热天气,机体通常会出现散热不畅,引发咽喉肿痛或中暑等外感热病,海南热病至今都依然常见。黎族人民在高温天气外出劳作,从事强体力劳动,身体水分流失迅速,极易引发中暑等不良状况,甚者还可能出现热射病等一类急重病症。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海南黎族人民利用身边的常见药植进行预防与调治,详见表3。总结出了一套极具海南特色的热病治法,除了传统的采用凉茶[经典配伍为淡竹叶(鲜)20 g、白花蛇舌草(鲜)10 g、野菊花3 g、白茅根5 g、冰糖草(鲜)15 g、田基黄5 g]来预防外感热病的发生外,还在实地探访中见识到黎族医生以牛耳枫根15 g、火炭母(鲜)30 g、半边莲(鲜)30 g、大青叶 15 g、旱莲草10 g煎水擦洗全身及上额的水洗疗法。

表3 热病常用黎药(例举)

3.4 风湿痹痛 海南岛四面环海,岛内居民喜食海鲜及骨头肉汤等一类高嘌呤食物,引起体内尿酸堆积,导致痛风的发生[19]。且当地气候湿润,气温较高,湿热之邪常易侵犯人体,引起肢节痛疼,证型类似于中医的风热湿痹。饮食习惯及生活地区的气候环境导致海南地区风湿痹痛的发生率居高不下。黎族是我国南方的狩猎民族,古时主要以狩猎为生[20],以食肉为主,更易导致体内嘌呤代谢的紊乱及尿酸的堆积,引起痛风一类的风湿痹痛的病症,虽然古时黎族人民对于其发病机制没有深入认识,但在长期的经验用药下总结部分颇有疗效的特色药物,见表4。而这些药物的运用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其配伍用法也多种多样,如传统药物内服法以海风藤15 g、姜黄15 g、千斤拔30 g浸酒服[4]371;药物外用则有以穿破石、虎杖、忍冬藤各30 g捣碎外敷痛处[4]343;对于药物外用法的进一步延伸则有以猫尾木叶、山杜英叶、三叶青叶等分混合点燃烟熏痛处或置于木桶水煮,全身熏蒸。

表4 风湿痹痛常用黎药(例举)

3.5 消化系统疾病 海南气候炎热,而黎族人民以肉食为主,高热环境易导致细菌滋生,食用之后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腹痛、腹泻等肠道疾病。并且如今人们更喜食生冷之物,但生冷之物易伤脾胃,导致消化系统疾病。未经充分煮熟的食物,常常会携带一些寄生虫,食用后寄生虫寄居在肝脏上,可引起肝大、肝硬化等一类肝脏病症。在海南长时间暴露于高热环境,肺与外界接触,引起肺火旺盛,肺与大肠相表里,火劫肠道阴液,灼伤肠道血络,导致便秘、便血等一些下消化道疾病。消化系统与饮食有着莫大的联系,也正是在饮食中逐渐发现部分动植物能够缓解相关症状,并加以总结继而逐渐成为黎族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见表5。在药物的使用中,黎族先民们发现不同的药物对某一类疾病有显著效果,如肠胃炎时用辣蓼根24 g、牛耳枫12 g水煎服,现代中成药“枫蓼肠胃康”即受此启发得以研发推广;肠道蛔虫病时以苦楝皮6 g、槟榔3枚水煎服[4]350;在东方市访问某黎医,得知其擅长用胆木、卷柏等分混合点燃,外熏肛门,治痔疮便血。

表5 消化系统常用黎药(例举)

3.6 妇人病 黎族脱离母系社会时间较晚,在古时,女性不仅担负着生育后代的重任,而且需要劳作养活家庭,被视为社会的主力,社会地位较之男性高。故在医疗资源贫乏,医疗水平落后的情况下,妇女疾病常被更加重视,尤其是产后月子的护理、产后虚证及乳汁不足的调养,其用药总结见表6。由于妇人病的种类繁多,其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醉鱼草(鲜)、黑面神(鲜)等量捣碎掺醋涂阴部可以治疗阴虱、阴道炎[4]418;落地生根捣烂敷乳房治乳痈[4]401;番木瓜500 g、猪蹄300 g炖服具有下乳的功效[4]404;海南粗榧叶 9 g、木通6 g、槟榔3枚以水煎服治产后腹胀[4]382;咸虾花、茜草、韭菜根等量泡酒服可治痛经、闭经[4]364。

表6 妇女疾病常用黎药(例举)

4 黎医用药剂型及方式特点

黎族医生常用鲜药或仅晒干的药植进行入药治病,其常用用药方式有煎煮、外敷、熏蒸、药浴、代茶饮及配酒用等。文章选取黎族医药较为特色的用药方式进行介绍。

4.1 擅长鲜药运用 海南地区地处我国岭南地带,是我国南药的主产区,其中一些道地药材,如槟榔和益智等,都具有极高的药效价值,曾是我国古代朝廷的贡品[21]。由于古代交通不便药物运往中原地区耗时弥久,故从海南采集的药植物需要晒干或进一步加工炮制,才可以保证长途运输途中不会出现变质。但在海南当地,药植随处可得,且多数药物常年生长,可达到随需随采随用的需求,故多数药物不需要进一步烘干储存即可进行使用,尤其是在跌打骨折、蛇虫叮咬等外伤或皮肤病用药方面,尤以鲜药使用最多。运用现代药理学知识,鲜药的有效成分,尤其是挥发油成分含有量要远远高于干品,在皮肤外用可有效穿透皮肤屏障,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的目的。黎区调研中观察到黎族医生常对求诊病人开具用药处方,由病人或其家人自行采药。由于病人并不具备药材炮制的技能,常以鲜药煎煮服用或外用,直接导致黎族地区鲜药用量或频次要高于干药或成药。另外,有很多黎族人民常用的鲜药在国内外文献中并未有相关记载,属黎药特有[22]。黎族医药因其所在环境、历史、常见疾病等多方面影响下,形成了区别于其它传统医药常用炮制药物,以鲜药为主的用药习惯。

4.2 以药作茶 海南人民素爱喝茶,在城镇的大街小巷依旧随处可见老爸茶馆,可见茶饮对海南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最初的茶品只有当地的红茶、绿茶、苦丁茶及鹧鸪茶等[23],随着人民饮茶习惯及人群的改变,后其才逐渐丰富口感,加入咖啡、奶制品等饮品。黎族人民作为海南岛的原住居民,常年劳作在高热潮湿地带,为了满足身体水分在劳作中的流失,且为了能够达到清热降暑以防中暑的目的,常常在随身携带的水壶中加入一些海南当地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功效的药用植物,如白茅根、白花蛇舌草等,相当于中药中代茶饮。在长时间的以药做茶的养生实践中,黎族人民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药茶饮用习惯,不仅改良了口感,还使疗效得以增强,如五指山万家宝生命科技公司生产的的忧遁草茶,在炮制中将忧遁草同陈皮共同发酵炒制,以复合香味,不仅改善单味药茶口感不佳的缺陷,还增强了养生疗效及范围,达到一饮多效。

4.3 以酒为媒 黎族有着极为丰富的酒文化,山兰酒更是黎族人家款待贵宾的常备之物[24]。在酒文化丰富的黎族之中,黎族人民巧妙性地将药与酒结合起来。与常见药酒不同的是,黎族人民不光擅长内服药酒的泡制,也擅长将药与酒混合进行体外运用,尤其是在跌打骨折等一类外伤疾病中,在药敷中加入一些当地白酒,以加速药物有效成分进入体内到达外伤患处,促进患处愈合。并且酒性发散,有行气活血之效,能够活血祛瘀,加速血液运行,为患处补充新鲜血液濡养。

5 特色外治疗法

5.1 黎族医药特色外治疗法之藤灸技艺 黎族医药在灸法上种类多种多样,如藤线点灸、藤灸、石头灸等,其中属藤灸运用最为广泛。不同于中医艾灸,黎医藤灸融合了火疗、穴位按压、药敷等多种疗法技术于一体,给病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理,其应用器具如图1所示。藤灸之灸材一般取自海南岛中部黎母山脉的百年野生降真香和九龙藤;藤灸液来自海南岛黎族居住地所产老虎藤、弓钉藤、丁香藤、松筋藤、杜众藤、过江龙、鬼针草、愰伞风、海巴戟、土甘草等数十种黎药鲜藤(药)分别熬制成[25],再用海南当地的白酒调配后使用;藤灸泥用山姜、榕须、清香叶等黎药熬制成泥状。黎医认为藤灸为纯阳之法,叫真火,可去除寒毒。黎医藤灸时以“藤灸真火调天水,通仁气,养地母”为原则,以“拔寒毒培阳气,祛风鬼扶阳气”为指导思想,施灸时尤其注重阳气的培养,故一般不在晚上及阴天进行,除非遇到急重病症亟须回阳之时,方会在夜晚或阴雨天气施灸。藤灸常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为明火施灸以拔寒毒,所用燃剂即为上述所述老虎藤类藤灸液;第二步为暗火施灸以祛风邪,所用燃机为鬼针草类藤灸液;第三步为黎药泥藤灸,以达到滋阴扶阳的目的。藤灸虽为纯阳之法,但在前面两步中,火劫阴液,如不及时进行第三步的保阴之法,则会造成患者阳无所靠亦无所制的阳亢局面,病人出现口干、发热等症状,甚者皮肤烧红溃烂,引起进一步的危象。

图1 应用器具图

5.2 黎医药特色外治疗法之熏洗疗法 黎族人民认为,疾病是身体染上不洁之物所引起,而药材是天地间精华的化生,内服药液,外用药物熏蒸及浸洗全身,不仅在患病时可以驱除病邪,还可以日常生活中养足自身正气,使邪不可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名医扁鹊“疾之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的论述[26],可见此疗法运用时间之长远。

黎族熏洗疗法方法为:将所需药植物用大锅煎煮,放于大盆中,患者服小碗药后,蒙上双眼,坐在大盆旁边,用草席围起,让药水的蒸汽蒸腾而上,萦绕周身。待药水冷却到能洗浴时,用药水洗身。

用药液蒸汽对患者进行熏蒸,药性成分可随蒸汽经呼吸道和扩张的毛孔进入体内。适宜的温度能使皮肤肌肉的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使体内邪气随汗、泪、涕等排出体外。黎医认为,用药物对人体进行熏蒸,可以达到平衡三元脏腑,疏通六道气脉的目的,从而使机体处于和谐状态,邪毒在体内无所存,疾病即可治愈。药液洗身,可让药液药效成分透过皮肤进入体内,与病邪进行斗争,另有药液遍布周身,可有效防治外来毒邪进入人体,起到防御的作用。

6 小结

黎族医药是在海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适用于海南黎族人民的一种诊疗方式,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维护着海南黎族人民的生命健康。其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临床印证,在海南黎族聚居地倍受推崇。虽然碍于海南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黎族医药缺乏明确的文字记载,大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但其仍然在民间广泛应用且社会各方都开始重视和保护黎族医药。黎族医药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更多更深入地探访和挖掘,人们对于黎族医药的认知水平和认可度将有一定提升,以及黎族医药的创新与发展也都将更进一步。

猜你喜欢

黎族医药海南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医药导报》第十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