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的中医辨证规律研究

2022-07-27田进莹王全年李秀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无极同构阴阳

田进莹 王全年 李秀美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

“证”是中医学所特有的概念,是对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一定阶段的部位、性质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根本,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望诊、问诊、闻诊、切诊四诊所得到的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因、病位及病性等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治疗疾病提供思路和方法,也为医生立法处方用药提供了依据[1]。中医学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辨证方法有多种,如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在临床中往往并不是单一使用的,为了得到更准确的临床资料,医者们经常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辨证体系来诊断疾病。

在中医临床中,辨证方法多种多样,难以使医者们有统一的辨证方法,从而造成中医临床治疗的差异,为了使辨证体系科学化,模型中医学[2]从辨证的发生学角度来综合分析,从多种多样的中医辨证体系中高度统一出一种辨证方法。模型中医学[2]认为任何相对独立的生命结构演化单元,虽然具有截然不同的原型,但其背后潜在的哲学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却是高度统一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体系,作为中医理论中独立的信息结构单元,显然有一定的发生规律,用模型中医学看待中医辨证,能让中医辨证更加科学和规律化,笔者认为其发生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而发生。

1 中医辨证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辨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是历代医家经过不断创新、总结和实践而得出的,王迪、陈蓉等学者[3-4]认为中医辨证方法起源于先秦时期,最早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多处关于辨证方法的内容记载,通过经典条文论述了对疾病的病位、病性以及将“藏”与“象”的结合,为后世八纲辨证以及脏腑辨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随后,在东汉时期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得到较大的发展,《伤寒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治疗外感疾病的思维过程,明确提出了六经辨证方法,《金匮要略》部分在《内经》的基础上,确立了脏腑辨证方法体系,逐渐形成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汉代以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历代医家在张仲景的基础上使中医辨证方法体系不断得到创新,创立了传统辨证方法体系,如温病学派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以治疗外感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的三焦辨证,以及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气血津液辨证等,使中医辨证方法不断发展和进步。

2 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发生哲理同构律

《太极图说》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在此《太极图说》通过简单的叙述揭示了宇宙万物演化的哲理同构规律[5]:中国古典哲学认为,无极是宇宙万物演化的本原物质,以一片混沌、无始无端的状态存在,当能量慢慢蓄积时,量变发生质变,无形的无极开始有形,逐渐聚集,无序变得有序,演化形成了太极,即一个个演化范畴或演化个体,在形成了一个个演化个体后,太极开始形成一个中心或中轴即为冲气,随后以冲气为中心向两个对立相反的方向演化形成两仪(亦为阴阳),阴阳则代表一定范畴内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属性,此后万物的发生以“冲气以为和”来维护宇宙的稳定性。

无极模型——没有演化中心的、混然无成的状态,是宇宙万物的初始物质,在人体中对应于“气血精津液”等物质混元存在的状态。

太极模型——无极生太极,描述了宇宙万物自然演化的过程,则无极中无形的元气慢慢蓄积能量,量的变化则导致发生质的变化,无形开始变得有形,无序变得有序,则形成了太极。这时所谓的太极,相当于一个个演化范畴或演化单元,在此范畴中蕴含着阴阳,此时阴子与阳子的数量相等,未显示出差别,没有阴阳属性。

冲气模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指太极范畴内形成的一个“中心或中轴”,处于演化的核心状态,即在人体中是未受病邪因素影响的阴阳气血调和的生理常态,表现为阴平阳秘的状态。在人体中,不管是运行于全身的元气,还是运行于脏腑中的元气,元气演化的阴气、阳气,这二气相互融合产生的“中和”之气即为冲气。

阴阳模型——阴阳,是一对矛盾体,为太极统一范畴内的两个相互对立的属性,以太极为统一的演化范畴,以“冲气”为演化的中心,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形成趋阴或趋阳演化,“一分为二”呈现出对立制约的状态,在人体中以阴气、阳气的形式存在,当处于“阴平阳秘”的平和状态时,人体则为理想的健康状态。若人体受病邪侵袭时,阴阳平衡的状态被打破,则发生疾病,在“阴平阳秘”的平证状态下,向着趋阴或趋阳演化,疾病所表现的症状也随之发生变化。

3 中国古典哲学元素发生数理同构律[6]

《易经》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就是前文提及的由无形的无极化生而来,“两仪”则是指天地或阴阳,由太极而化生,而“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由演化根源太极而化生。《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通俗而易理解的话语概述了宇宙演化的数学规律,“道”则与无极相对应,太极便是由道演化而来的“一”,是一个演化范畴,包括演化中心的“冲气”;“二”则为两仪,即阴阳,是以“冲气”为中轴对立演化得来;“三”则为包括冲气和阴阳偶对在内的演化之大律,也是老子提出的“三生万物”的著名演化命题。以上《易经》揭示了宇宙演化数理同构律的象数偶数规律,道生论揭示了宇宙演化的象类奇数规律。

模型中医学[2]认为,任何相对独立的自组织物质系的演化,都潜在着一定的思维模型,表达着一定的哲理,同时隐含着一定的数理。设演化单元演化出的总象数为S1个,演化出“四象”的个数为n(n为自然数),则可得出总象数S1就是n个四象的乘积,即象数偶数律的公式为S1=4n;设宇宙任何相对独立的演化单元演化出的四象的个数为4n,演化出象数的分类数为S2个,如地球围绕太阳做周期往复运动时,造成气候的变化则产生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的气象节点分别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若以温度来划分,则夏至为热类气象,冬至为寒类气象,春分与秋分属于温类气象,为“异象同类”的现象,则用阴阳杂合子来表示,所以阴阳杂合子的象数与四象的个数4n的关系为4n-2,阴阳杂合子的分类数为(4n-2)÷2,则象数与象类的关系为S2=(4n-2)÷2+2=2n+1,即象类奇数律为S2=2n+1。

由以上可知,象数偶数律公式:S1=4n,象类奇数律公式:S2=2n+1,n为自然数,当n的取值为0,1,2,3,4……时,S1的值为0,4,8,12,16……分别对应为零象,四象,八象,十二象,十六象……,则揭示出事物的演化成对立反演且呈偶数形式。S2的值为1,3,5,7,9……分别对应为一类,三类,五类,七类,九类……S2=1时,1为演化之中心或中轴物质,则在人体中为“冲气”。

4 中医辨证发生同构律

万物的发生不是无序而随便发生的,均有各自的规律,而中医辨证的发生规律同样符合同构律,即疾病产生的证的类型围绕平证的发生是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而发生的,以太极、阴阳、三才、五行最为突出。

“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是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表现。而病是病因作用于人体,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等的发展变化过程,则人体内呈混元状态存在的“气血精津液”等是疾病产生的基础物质,与无极对应。

人体中呈混元状态存在的“气血精津液”,在人体中运行表现出生理或病理状态时,对诊断一个人是否健康提供了重要依据,而疾病中证的表现则是从太极这一范畴中演化而来的。这里的太极范畴表示为元辨证体系,“元”的含义为“始也,初也,根也”,所以元辨证具有元态性、始端性,在人体中是指生理意义上的元态,为构成人体脏腑组织的最基本物质元精、元气等,以及走行于脏腑中的脏精和脏气。元精是禀受于先天的父精母血,是人体生命物质的本源,若元精虚时,则胎儿在母体中发育较差,出生后孩子表现为体虚多病等;人体元气是由先天的元精靠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所化生,为推动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原动力,当元气虚损时,则人体可表现为发育迟缓、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上则为元辨证体系,与太极模型相对应,相当于道生论中的“一”。

当人体的元精、元气运行到机体的各个脏腑后,演化为脏腑的元阴和元阳,这是生理意义上的趋阴、趋阳演化,此时元阴元阳趋于平衡维持各个脏腑正常的功能活动。在辨证中,以“阴平阳秘”的平证为参照物,如八纲辨证,阴阳辨证统领其他六纲,则表、里、寒、热、虚、实是对阴阳模型的具体细化,病位浅的表证为趋阳演化,病位深的里证为趋阴演化;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为趋阳演化,寒证为趋阴演化;从邪正盛衰来看,实证为趋阳演化,虚证为趋阴演化;由此气血津液辨证中,气实证、气逆证、气滞证、气闭证、血热证、血瘀证等为趋阳演化,气虚证、气陷证、气脱证、气不固证、血寒证、血虚证等为趋阴演化。在卫气营血辨证中,中医将卫气看作是阳、营血为阴,所以卫分证为表证阶段、气分证为热证阶段,则二者为趋阳演化,营分证为邪陷内闭、血分证为出血阶段,则二者为趋阴演化。根据中医理论同构律推论,由疾病发展演变的辨证分类可分三类——平证、趋阳证、趋阴证。

即人体的“气血精津液”等混元状态存在的物质(无极模型),遭遇病邪侵袭时,在人体中运动变化表现出疾病状态时而产生的证的类型,则为元辨证(太极模型),以“阴阳气血平和”的状态(即平证)为演化中心向阴阳两端趋阴或趋阳演化出阴证、阳证(阴阳模型),则形成的证候分类为——平证、趋阴证和趋阳证三类,演化出证的数量为偶数,符合象数偶数律公式S1=4n,演化出证的类型为奇数,符合象类奇数律公式S2=2n+1。如图1所示。

图1 中医辨证发生学同构律示意图

5 小结

在疾病状态下,人体所发生的变化是无穷的,古往今来,中医辨证的方法种类繁多,差异较大,便于分类,笔者使种类繁多的中医辨证体系有统一的规律,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而发生。在中国古典哲学元素无极、太极、冲气、阴阳中,其中无极对应着人体全身呈混元状态存在的“气血精津液”等物质,是产生疾病之本源物质;而太极代表一个演化范畴,即元精、元气等物质在疾病状态下表现出的证候,为元辨证;冲气则为“气血阴阳平和”的状态,即平证;阴阳,代表以平证为中心而演化出的对待阴阳类辨证纲领,即趋阴证和趋阳证。演化出的证的数量永远为偶数,即符合公式S1=4n;演化出的包括平证在内的所有辨证纲领的分类数量永远是奇数,公式表达为S2=2n+1,这反映了中医辨证发生学中的根本规律。

猜你喜欢

无极同构阴阳
牵手函数同构 拨开解题迷雾
——以指数、对数函数同构问题为例
广义C3模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无极归一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