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回顾性研究

2022-07-27黄嘉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期
关键词:针对性障碍情况

黄嘉瑜

(广东省中医院 芳村睡眠障碍科,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睡眠对于维持人体各项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身体功能失调、疲劳等现象,均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睡眠进行改善。所谓睡眠障碍,主要指的是各种因素导致的睡眠不足或者睡眠异常行为等,其不仅会导致正常生活、工作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其他疾病。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可知,大约3成的老年人群体均存在睡眠障碍症状,已经成为制约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老年人自身习惯、心理情况、外部环境等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否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直接关系到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但从临床传统的护理工作来看,其仅仅是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并未考虑患者的差异性,效果不够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个性化护理模式,致力于围绕睡眠障碍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现针对护理方案、干预效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9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历编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个体化护理),每组分别为45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50~78岁,平均(57.5±3.3)岁。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51~77岁,平均(57.2±2.9)岁。

1.2 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向患者进行睡眠障碍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规律作息、科学饮食,特殊情况下需要遵医嘱用药。

对于观察组,则给予以下几点个性化护理模式:

1.2.1 建立个性化护理组织

为有效保障个性化护理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规范性,本研究建立专门的个性化护理组织,分别安排护理人员、咨询医师共同组成,全面负责护理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建档立案,针对每一个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梳理,了解患者需求,尽可能初步掌握引发患者睡眠障碍的各种原因,综合参考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患者档案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动态更新,以便于结合患者状态改变,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案,从而有效保障护理工作的动态性、针对性。

1.2.2 健康宣教

根据患者认知能力、文化水平,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包括面对面宣教、集中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线上健康教育等。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睡眠障碍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致病因素、治疗方案、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等,以此来改善患者的认知,争取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开展。

1.2.3 心理护理

正如上文所述,心理因素也是引发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时间负性心理的影响下,会导致睡眠障碍症状进一步加剧。对护理人员来说,应当在日常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进行内心真实想法的倾诉,充分结合患者心理状态、引发负性心理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方案,让患者意识到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睡眠障碍是能够有效改善的,从而有效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1.2.4 睡眠监测

通过在病房中进行感应仪器的设置,临床能够针对患者呼吸频率、翻身动作等进行全面的收集,以此来针对其睡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了解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临床可以参考患者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进一步保障医护工作的针对性。

1.2.5 睡眠干预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情况,临床还应当结合不同患者的睡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具体来说,需要在睡眠监测当晚,全面分析患者实际情况,以便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在睡前开展松弛护理,通过心理暗示、播放轻音乐、睡前按摩等多元化的措施,尽可能让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身心放松。对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患者,睡前可以安排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此来提升患者消耗过多体力。条件允许的医院可以选择刺激控制、物疗仪等,使得患者脑电波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放松,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1.2.6 加强刺激控制

患者回到家中以后,通过线上联系,掌握患者睡眠情况,并通过线上指导,加强刺激控制:针对刺激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只有当患者自身产生困意的情况下,再上床准备休息。卧床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大脑的思考,保持全身放松状态,倘若在20min内仍旧无法顺利入睡,应当下床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当再次产生困意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上流流程。翌日,告知患者仍旧需要坚持按时起床,且不能进行午休。

1.2.7 睡眠习惯干预

针对患者进行睡眠习惯干预,针对生活中各种负面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指导患者睡前应当避免咖啡、浓茶、饮酒、抽烟等行为,同时也应当避免过饱饮食现象,并针对完善饮水量进行全面的控制,睡前需要尽可能进行排尿。与此同时,患者每日睡前可以尝试使用40℃的热水泡脚休息,并在这个过程中针对足背、足底进行适度的按摩。

1.3 临床评价指标

临床评价指标包含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与潜伏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进行评价,具体指标包含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等7个单项,单向分值为1~5分,分值越高,即睡眠质量越差[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根据表1所示,观察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n) 主观睡眠质量 睡眠潜伏期 睡眠持续性 习惯性睡眠效率 睡眠紊乱 使用睡眠药物 白天功能紊乱对照组(45) 2.2±0.2 2.5±0.1 2.1±0.2 2.5±0.1 1.4±0.1 1.5±0.2 0.7±0.1观察组(45) 1.4±0.2 1.5±0.1 1.4±0.1 1.4±0.2 1.2±0.1 0.2±0.1 0.4±0.1 t 18.974 21.118 17.638 22.576 9.487 26.716 11.391 P P<0.01 P<0.01 P<0.01 P<0.01 P<0.01 P<0.01 P<0.01

2.2 睡眠时间与潜伏睡眠时间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睡眠时间分别为 (236.35±55.28)min、(306.25±51.63)min, (t=20.158,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潜伏睡眠时间分别为(35.16±13.18)min、(26.28±12.54)min, (t=8.158,P<0.01)。

3 讨论

众所周知,睡眠是有效维持人类正常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人体精神状态、体力恢复以及疾病康复等各个方面来说,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倘若个人发生睡眠障碍,往往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不断降低,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如焦躁、焦虑等,在长时间不良情绪的影响下,无疑又会导致睡眠障碍症状进一步加剧,使得两者转变为恶性循环状态,部分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食欲降低、心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等[4]。

根据近年来统计数据可知,诸多老年人群体均存在程度各异的睡眠障碍症状,而睡眠障碍症状的发生,与老年人心理状态、外界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关联。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个人内分泌功能、糖代谢等受到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对人体正常衰老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大部分研究均认为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诸多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病不断恶化[5]。而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诸多患者均存在各种慢性病,再加上长时间睡眠障碍的影响,会导致机制功能进一步降低,慢性病进程加快,导致患者生命安全遭受威胁。因此,能否针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质量。

根据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可知,老年睡眠障碍是因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理因素。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都处于衰退的状态下,同时新陈代谢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降低,极为容易对正常的睡眠结构、睡眠模式等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存在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来说,其往往还会面临外周循环系统控制机制受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问题,导致患者舒适度受到负面影响,最终影响患者睡眠质量。②身体健康情况因素。大部分老年患者都存在不同的疾病,少部分老年患者甚至会同时并发多种疾病,疾病影响会导致睡眠进一步受到负面影响。而睡眠质量长时间处于低下的状态,还会导致老年患者本身的情绪较为低落,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烦躁、焦虑情绪,导致情绪与疾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6]。③社会与心理因素。一些老年患者生活方式较为单一,每天的生活也较为固定,生活中缺乏乐趣,长时间容易产生不良心理。与此同时,部分老年人长时间独自生活,子女工作繁忙或者外出务工,陪伴在身边的时间非常少。也有部分失孤老人会存在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正是因为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老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④环境因素。环境如何对患者的睡眠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人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容易入睡且睡得香甜,反之,如果环境嘈杂,就不能很好地入睡[7]。一些患者生活中的环境相对较差,外界各种刺激造成干扰,在长时间的负面影响下,产生睡眠障碍问题。尤其是对于睡眠质量本就较差的老年患者来说,一些细微的声音都会对他们睡眠产生不良影响。⑤生活方式。相较于中青年群体来说,老年人本身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差,同时部分老年人生活习惯相对较差,如饮食过饥或者过饱、久卧或者久站、缺乏运动等,都会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⑥药物因素。对于存在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来说,生活中需要长期规范用药,甚至存在同时使用大量药物的情况,而诸多药物都对睡眠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如降压药、利尿药等,最终引发睡眠障碍。

正如上文所述,老年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外界多种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显然是远远不足的,临床还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针对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症状[8]。个体化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建立专门的个性化护理组织,全面负责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制定,同时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睡眠监测、睡眠干预等,均是根据每一个患者实际给予更为精细化的护理干预,以此来针对各种负面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

从本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与潜伏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肯定了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针对性障碍情况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跟踪导练(四)2
脱发 养“老金”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