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城改造应杜绝断根阻脉

2022-07-27《重庆建筑》编辑部

重庆建筑 2022年7期
关键词:崖洞文脉古镇

中国城市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好些居住城市的人才真正地感觉到,一座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处处高楼大厦,还应留住它的历史之根、文化之脉。那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城市如一棵生命之树,不管将来它发展成怎样,都生长在这棵生命之树强劲的根须上。

这根须,就是千百年来养育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之源。

近年来,在各地如火如荼的旧城改造中,很多古老街区消失在现代都市的扩张和拆迁大潮中,还有一些在所谓改造开发或者保护复原的旗号下,丢掉了真实性和完整性,变成一座空洞的博物馆、一个虚幻的表演舞台,甚至低劣的仿古一条街。很多地方兴建古镇只是为了经济发展而已,根本没管有没有历史根基与文化之源,凭主观臆造或搬弄仿造,大多相似雷同,没有特色。失去了文化的命脉,就失去了一座城市的根基,不管你怎么打造,哪怕臆造出花样百出的文化赝品(假古镇、假文创、假历史人物故居等等),都不会有生命力。因为任何诚实的人都容不得被糊弄欺骗,哪怕投入再多的金钱打造,都会因为游客的失望而萧条惨淡。

陕西花费2 亿多打造出来的诸葛古镇,位于陕西省勉县西2km 处,打造时也注意到了所在地的历史文脉,定位就是集三国文化、诸葛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但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却特别骨感。在缺乏历史实物依据的情况下,景区仅凭捕风捉影的传说,就耗资近2.5 亿元,修建了一批仿古建筑,这些建筑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大多是为商业市场而设置,根本不具有吸引力,以至于现在这里的商贩都比游客多,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这样一时冲动,为短暂的商业利益或政绩打造失败的假古镇假文创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当然,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在现代城市建设时注意保留历史文脉,在不损毁城市生命根基的条件下进行拆迁或修缮。那是棵没断根的树,它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共生共长,它的顽强不朽的生命力必然会以独特的文化形象发扬光大。

重庆洪崖洞便是一处成功范例。

洪崖洞,位于重庆渝中区沧白路下段,即嘉陵江索道南站的正下方至嘉滨路段,它是一片极富巴渝文化特色又极为抢眼的建筑群落,被称为“悬崖上的吊脚楼,记忆中的老重庆”。这便是洪崖洞在重庆人心中的历史底蕴,在古代便风光无限,在悠悠漫长的岁月中,洪崖洞相继形成了江隘炮台、明代城墙、亭台古寺、书院遗风、辛亥丰碑等众多历史遗迹,更有巴渝十二景“洪崖滴翠”一说。大约是上个世纪40 年代,在那悬崖上开出一条小路来,沟通了城内外。洪崖洞下临镇江寺和纸盐河街,都是码头,且相当热闹。于是,那洪崖洞两侧的悬崖下就建起一排排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似摇似晃,构成重庆城特有的风景。但岁月流逝,它早已在风吹雨打中残破不堪了。

经过多次研究,有关部门决定在洪崖洞现有工程完工的基础上,在嘉陵江上建设一座休闲水岸平台,使之与洪崖洞成为一个整体,达到山水相连的效果。2002 年,小天鹅集团获得洪崖洞片区的开发权。2006 年9 月29 日,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落成开业。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洪崖洞有着13 层楼的“魔幻高差”,中西碰撞的餐饮文化,雕塑、彩雕、浮雕等展示的民俗文化,以及浓缩在青石板、木雕窗里的建筑文化,且消失已久的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洪崖滴翠”经过发堀修整重现洪崖洞!

改造后的洪崖洞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精神的象征,浓缩了重庆3000 年历史文脉。尽管它是把原有的建筑进行拆迁后打造而成,但它没有断根阻脉,完全保留住了洪崖洞在重庆这座历史古城中的文化地位,新建的楼房群又在山地建筑中寻找灵感,把吊脚楼与山城固有的环山叠层的街道市井特色融入新的建筑物里。而它又与江岸的气氛以及后面顺山而生长的现代高楼大厦和谐统一,现代气息与历史文化共生共长,使其成为重庆最红火的打卡地之一。

因此,只有在尊重城市古镇老街原住居民意见的前提下,对历史遗存尽量保存,对记录岁月印痕、承载文化传统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气息全力延续,解决好存在与发展、传统与现代、变化与永恒、自然与城市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留住时间的脚步,传承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城市的文化保护才能真正共赢互惠、泽被后世。重庆建设的步伐还在前进,像十八梯,下浩老街等老地方逐渐在消失,留给重庆人的已经不多了。希望在建设的同时保护好重庆的历史,别让重庆城的历史见证消失不见,把一个具有现代气息和历史温度的丰厚完整的重庆留给后人。

猜你喜欢

崖洞文脉古镇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刘俊
美丽的洪崖洞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推进乡村建设 留住文脉乡愁
文脉清江浦 非遗“磁场圈”
洪崖洞这个超级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何永智:洪崖洞这个超级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