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下的跨境电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2022-07-27

对外经贸 2022年7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教学模式

卢 洋

(1.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11300;2.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 99907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进而推动了应用型高等院校开设跨境电商相关课程,同时又激发了诸多高校一线教师投身于此领域开展研究。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无疑是尤为重要的,而且是学界研究的重要关注点。有学者从“一带一路”“互联网+”和“创新创业”等背景出发,探索跨境电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这些研究背景中,“创新创业”与高校学生的联系较为紧密,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注重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又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推进是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实战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

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跨境电商人才缺乏的现状对电子商务及国际贸易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跨境电商的实践教学是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一些难题,例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偏单一、实践教学平台门槛高、校外实践缺乏保障机制、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以及教师传统教学思路限制。其中,实践教学平台门槛高是各院校遇到的普遍问题,所以采用单一的跨境电商模拟平台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广泛的替代方案。但是,教学模拟平台很难重现真实跨境电商平台所具有的完整生态体系和动态变化过程,同时也缺乏真实的跨境电商创业环境。所以,单纯依靠模拟实践平台很难满足培养高素质实用性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

也有不少院校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尝试让学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如速卖通、eBay、Wish、亚马逊等平台开展网上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实战能力,但是往往由于学生本身资金、供应链和社会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实践效果不佳,实践的覆盖面也相当有限。最终导致跨境电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无法实现跨境电商的实操、实战演练,结果造成大多数学生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热情,自然也提升不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重点关注在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中,从模拟平台实训到企业真实实践过程中的衔接问题,寻求它们之间的过渡方式,提出一个基于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分析模型。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建立叙事过程从而形成一手资料,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注重与社会情境的互动及人际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提炼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核心内涵,并概括出具有生态效度的操作性概念。而扎根理论方法正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构建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对定类和定性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因此,适合选择扎根理论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来自对广东高校的7 位跨境电商专业学生、5 位高校教师以及3 位跨境电商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记录,从学生、教师、从业者三个角度探究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并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半开放式访谈法,研究人员只准备了粗略的访谈提纲,让受访对象发表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表述自己对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期望、感受和建议。围绕研究目标和主题预设了四个大的开放性访谈问题,在访谈过程中也灵活地切入一些引导性的小问题。人均访谈时间约二十分钟。四个大问题如下:一是你觉得创新创业教育和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课程重要吗?(为什么?)二是你认为怎样的课程才算是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课程?三是你认为学生应该或能够从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课程中收获什么?四是谈谈你对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课程授课教师的建议。

(二)研究过程

三级编码方法是扎根理论研究路径中资料分析的重要一环,包括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与选择式编码。在扎根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通过NVivo12 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与分析。第一步开放性编码是将原始访谈资料打散、编码、标签,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第二步是轴心式编码,对大量开放式编码甄别后,发现总类别和子类别之间的有机联系。第三步是选择式编码,整合与梳理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范畴,进而定义了5 个维度及下一层级的子维度(如表1 所示)。最后对研究对象的访谈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不断提炼和修正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课程分析模型直至理论饱和。

表1 访谈资料编码示例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从高校学生、教师和跨境电商从业者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资料的编码分析,析出概念和范畴,并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建构了一个基于境电商实战型教学模式的分析模型(如图1 所示)。此模型共有5 个主要维度,包括14 个子维度,反映出实战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高校”“企业”和“行业”四大因素环绕其中,并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图1 高校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课程分析模型

(一)学生层面

学生是模型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实战型实践课程最重要的参与者。受访者认为实战型课程有助于学生在思维养成、能力提升、经验积累和创业就业四个方面形成有效助推。在访谈者中,有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是2021 年的高校毕业生,他表示在工作岗位上思维是最重要的因素,包括经营、创新创业、风险控制、及时调整策略的思维等。这些思维意识模式应在大学时期得到引导并逐渐养成。反而,跨境电商运营操作能力显得不再重要,因为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这些微观技能可通过老员工传授获得,再加以平时的练习和经验积累进而熟练。而高校现阶段往往关注最多的是操作类的实践课程。在能力提升方面,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是应用和思考能力。他们认为现在的跨境电商实践课程注重真实业务。因此单纯地传授显性知识不足以支撑实践课程的开展。学生更加渴求隐性能力的提升,例如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抓问题本质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有益于跨境电商职业,更有益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最后,受访者一致认为开设实战型课程能够促进经验积累并且有益于创业或就业。接触真正的跨境电商平台和经历所有的运营流程会使学生在求职和面试时表现得更加自信,而且可能会激发部分学生创业积极性,进而更好地进入职场、适应社会。

(二)教师层面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紧密,而且可以相互影响,因为学生的反应一定程度决定了教师授课积极性。在图1 中使用了双向箭头的粗线表示。受访者认为教师应着重关注三个方面,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方式。即使是实战型实践课程,受访者表示课堂教学仍是必要环节,因为前期准备和理论知识需要系统地和渐进地传达给学生。他们建议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让学生在“干”中体会理论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准备充分的教案和教学大纲可以避免只空讲理论和脱离实际的问题。在实践教学方面,授课老师最好有跨境电商企业的实践经验,并且有充足的时间,能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建设和运营真实的跨境电商店铺。可先从参与相关学科竞赛作为组织团队的出发点,发掘有潜力的学生。在教学方式上,受访者希望教师进行模块化训练,从基础的选品、写整条Listing、定价,到优化商品被搜索的概率,再到高级的判断是否需要投放广告引流,最终理解店铺的运营核心在于如何结合曝光点击来促进转化。另外,教师要具有创业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隐性能力。

(三)高校层面

对学生产生显著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学校。根据访谈材料,提取出的概念有考核机制、培养方式和环境条件。首先,高校对于实战型课程要制定创新的人才考核标准,而不是传统的考试和论文或实验报告的评价。建议分小组进行跨境电商实战竞赛,最终以真实店铺的营收或利润作为评定成绩的测度之一。此方法可极大地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和积极性。其次,改革培养方式。对于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实战课程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涯。具体做法可以是从大二上学期开始,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建设跨境电商店铺销售商品,真正实现“干中学”,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此过程可能需要借助外部企业的协助,因此有必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最后,高校要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条件,例如实战资源、启动资金等,尽量为学生参与实战训练降低门槛。

(四)企业层面

人才是第一资源,而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在当下市场上仍然是稀缺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匹配度有待提高。原因有两个,一是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课程设置没有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二是高校在设置培养方案时应对企业人才需求做调研,学生在学校里学的内容和职场上需要的能力契合。高校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格外关注企业的人才需求求。

(五)行业层面

企业是融入行业之中的,因此,学生除了埋头实践,还应抬头观察行业的发展。加强对整体行业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有效地判断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变化。这不仅对学生有益,对教师、高校和企业的发展都很重要。跨境电商行业也有其自身特点,例如,它的强实操性使得“干中学”更有学习效果。另外,相比于国内贸易,跨境电商涉及到复杂的国际贸易,但其过程复杂性又高于传统的国际贸易,这点又进一步说明高校专门培养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的必要性。

四、结论和建议

研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从开放性访谈材料中析出和跨境电商实战型实践课程相关的概念和范畴,进而总结归纳出教学模式的分析模型。该模型包括“学生”“教师”“高校”“企业”和“行业”五个因素,后四个因素围绕着“学生”,并且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养成、能力提升、经验积累和创业就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为相互影响的关系,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课程的反应,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节奏。教师要着重考虑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开展,系统性地结合在一起,还应设计模块化实战课程。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提升他们的隐性能力。高校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载体,要设置更符合实战课程的考核机制,同时改革培养方式,尝试用长期实战方式训练学生,并提供适合创新创业的环境和土壤。促成以上效果的方式之一是企业与高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一方面高校可获得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以设置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紧随行业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够持续吸收专业人才,保持公司成长活力。深刻了解行业特点以及判断行业发展趋势是学生、教师、高校以及企业的必修课。同时,学习和掌握跨境电商行业本身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在参与实战训练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根据研究提出的分析模型,提出如下建议:第一,高校对跨境电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评机制进行创新性改革。具体做法是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单位为学生团队提供实战运营跨境电商店铺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安排学生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参与店铺的建设和运营,直至学生大学毕业。店铺每学期产生的营业收入或利润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之一。第二,高校教师要淡化显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而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经营思维,提升他们的隐性能力。因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未来人才的竞争注定是思维的竞争。第三,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习惯和方式,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学生,除了要学会动手应用的技能外,更要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教学模式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