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连云港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研究

2022-07-27陈昱冰

对外经贸 2022年7期
关键词:连云港吞吐量航线

陈昱冰 许 凌

(1.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2.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2)

一、连云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

“一带一路”沿用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符号,与沿线国家积极展开经济、文化交流,实现政治互信、繁荣共通。经济是国家间合作的纽带,物流便是基石,想要通人、通商必先通路。整体倡议中,“互联互通”是重要也是首要发力点,“互联”离不开信息,“互通”离不开交通的辅助,只有打通空间与信息上的壁垒,人与货物具备高效流转的可能,经济、文化、政治才得以在频繁的往来中加深链接。

2015 年,发改委发布了一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到“一带一路”的框架思路包括,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含新亚欧大陆桥在内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连云港正是这条新亚欧大陆桥的东起点,被称为东方桥头堡。大陆桥,严格来说属于多式联运的一种,它以铁路为主、公路内河为辅,贯穿大陆串联两片海域。连云港一面连接陆桥,一面临眺海洋,作为“一带”和“一路”的交汇点,它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向西,由陆路可探中国西北部地区,顺中陇海、兰新铁路一直延伸至中亚、欧洲;向东,由海路联通东南亚、南亚等太平洋沿岸地区,外贸航线可达日韩、美西。

2021 年,国家将连云港港与上海港、大连港等11个港口定位为国际枢纽海港。随着倡议的实施,连云港不仅是经济走廊上的首位节点城市,也是连接海陆、发展联运、承担对外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东西双向开放的格局为连云港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连云港需要构建完善高效的国际物流体系,以港口为核心,提升装卸、集疏运、仓储能力;围绕港口进行其他运输方式、政策、金融、产业等多方面同步建设。构建硬性设施完备、软性服务全面高效的国际物流枢纽,从而吸引更多国外货源,实现经济增长引领作用。

二、连云港的港口物流现状

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连云港在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体系建设上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水准。

(一)港口现状

连云港地处江苏省东北方向,港口由主体港区(连云港港区)和“两翼”(赣榆、灌河、徐圩港区)组成,是我国沿海12 大港区之一。主体港区水深9 米,全年不冻不淤,可供5 万吨级船舶单向航行。根据2021 年连云港发布的统计年鉴,2020 年连云港港口吞吐量达到25169 万吨,增长率3.01%,较“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的2012 年增长了1.35 倍。大陆桥的集装箱运量达到6.39 万标箱。港口拥有泊位84 个,生产用仓库堆场总面积574.21 万平方米,容量2432.35 万吨,生产用码头总延长17525 米。目前,连云港港口开放至日韩、东南亚、中东、西亚和欧洲等多条集装箱国际航线,拥有直达泉州、青岛等地的国内航线和内支线,与16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通航关系,中远海运、法国达飞、长荣海运等国内外知名船公司纷纷在此挂靠。

(二)集疏运能力

近年来,连云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多种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在外围集疏运条件上,G15 深海高速南北向连接长三角及山东地区,G30 连霍高速延伸至霍尔果斯口岸,是连云港连通东西两极的干线之一。除国家高速公路之外,还有G310、G204 等国道,贯穿东西南北四向。陇海铁路线深入我国西部地区,中欧班列形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沟通渠道。内河航道连接京杭大运河以及周边多个地区,腹地关系紧密。截至2021 年12 月2 日,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是补充白塔埠民航机场功能的4D 级民航运输机场,可满足年货物吞吐量2.4 万吨,飞机起降2.5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港内外衔接设施上,4 个国铁车站连接入港,承担客运、货运、作业、中转等分工,与多个大型物流公司的仓库专用线接轨。另外,港区具备两条东西向以及一条南北向疏港路,其中东西向大港路直接联通徐连高速。

三、连云港港口数据对比

吞吐量可以反映港口在一定设备条件水平下为船舶装卸货的数量,是衡量一个港口经营活动和规模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提供的2020 年数据,作为连贯东西的国际化大港,上海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30TEU,即使在疫情的干扰下,也维持着4.3%的增长率。同处于长江三角洲沿海的宁波—舟山港以2753TEU 的集装箱吞吐量和117 240 万吨的货物吞吐量占据国内港口前列,连云港的货物吞吐量不到其21%。仅江苏省内,连云港落后于南京、江阴等内河港口,与货物吞吐量全国第六的苏州港差距明显,如图1。

图1 连云港货物吞吐量对比

细分货物结构层面,流通货物结构结合吞吐量有助于判断一个港口的职能属性,可以侧面反映港口腹地的产业结构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位置。连云港运输货物以煤炭、建筑材料、金属矿石以及其他货类为主,占总量的87%,种类特色突出。但连云港港就同类货种占全国沿海港口运输体系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属于中型港口。

图2 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百分比

连云港与日照和烟台港港货物结构相似、腹地重叠度高,连云港虽然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优渥,但相比“一带一路”中其他重要港口,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港口综合实力排名中,它一跃挤进前十,原因是除了硬性吞吐量数据,该排名还将未来发展空间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加入衡量标准。尽管投向连云港的战略目光密集且热切、港口近两年吞吐量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但一直未呈现破局之势。漫长链路中的一个转轴,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寻连云港国际物流发展的问题,不仅是带动腹地经济的良好契机,也有利于形成“一带一路”交汇点更高效的资源流转。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腹地的经济水准出发,环顾港口的基础设施、集疏运能力、物流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分析现存问题同质化竞争。

(一)腹地经济水平低

腹地指围绕港口集散物资的地域,对连云港来说,直接腹地包括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安徽东部地区。以苏北地区为例,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五市2020 年人口总量3041.6 万人,占13 市人口总量的37.6%,人均GDP 为77168.6 元。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人口与经济呈现不同步的状态。港口聚集大量资金、信息、人才要素,可以吸引相关产业集聚,促进资源整合配置,从而有效拉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辐射效应。腹地经济同样影响着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连云港港腹地的经济增速不如苏州、宁波等地,当地企业货源不充足。从货物进出口结构上看,以煤炭、矿石、矿物原材料等传统散货为主,自有产业需求对港口吞吐量的支撑性不强。而且集装箱运输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载体,连云港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受到腹地外向经济影响。其次,港口物流依赖于服务、信息以及区域内其他支柱产业,连云港及周边腹地缺少领先的物流服务企业,围绕国际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在确定扭矩限制器打滑扭矩时,需要核对机组的扭矩疲劳载荷谱,保证打滑扭矩设定值大于扭矩疲劳载荷谱中的最大值。根据风电机组的设计和运行经验,一般打滑扭矩设定值为齿轮箱输出额定扭矩的1.5~1.8倍左右。

连云港港间接腹地与国际化大港重叠度高,竞争压力大。上海港作为中国第一大港,国际航线触达亚欧、中东、非洲、东南亚多个地区,基本覆盖海上丝绸之路规划轨迹。其港口物流发展离不开腹地支撑,依托于自身的金融中心地位和长江经济带,腹地为上海提供了大量的货源和完善的贸易服务体系。由于连云港周边的港口发展水平较高,聚集宁波—舟山港、上海、青岛港等成熟先进的大港,服务和价格差距导致大部分国际货流选择传统干线运输。在低附加值领域,处在东部沿海的日照港与连云港港口货物结构相似,多以煤炭、矿石、粮油等原料为主,竞争激烈。

(二)港口基建设施

基建设施、通讯设备的先进程度和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港口物流效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连云港港口吞吐量逐年增长。根据连云港统计年鉴公开的最新数据,港务船舶、装卸机械以及机车车辆整体与前几年维持在相同水平,机车台数自2012 年起就稳定在10 辆。工作船、起重机械、搬运机械等较2018 年有小幅度下降。设施器械数量的波动一方面来自短期的贸易波动,如受疫情、油价以及其他国际局势影响;另一方面,设施设备的使用现状影响着采购需求。在吞吐量整体攀高的情况下,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港口势必要跟上多种运输方式转换的节奏,硬件设施建设跟不上,将很难为建设国际港口、优化联运衔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内河航道运输

内河航道的运输短板制约了连云港海河联运、河江海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发展。长三角一带,内河网络密集,是紧密衔接周边地区的优良通道。同时,作为疏港方式的一种,它的构建水平也影响着港口运力和相关联运方式的效率。虽然连云港港口在集疏运能力上具有优势,相比于青海港和苏州港,这种优势并不均衡,连云港港的内河航运呈现出明显短板。截至2020 年,三级航道已经是全市最高等级航道,总量不足9%。航道等级的主要划分标准是水深,偏低的航道等级使得行船以大宗散货、杂货运输为主,能承载的集装箱船舶不多,难以满足海河联运的需要。另外,从性价比上,连云港通航闸数偏多,影响运输效率的同时削减了内河运输的价格优势。

(四)航线运输密度

目前,连云港远洋航线密度较小,缺乏直达航线。不少航线需要转到基本港进行货物配货,使得集装箱的海运费上涨。此外,对于近洋航线,虽然密度比远洋航线大,与其它港口竞争缺乏优势;对于内贸航线,大多数均是中转航线,直达航线数量少,中转时间长。

(五)服务协同水平待完善

1.管理机制

从具体问题上,连云港当地已经提出多条政策改进,以期对症下药,例如针对航线单一问题开辟新航线、调整排班出航密度;针对内河运输短板修缮碍航路段,允许集装箱船舶免费过闸;并为公路运费和港口作业费提供多项补贴减免。但由于关联部门众多,导致各种运输方式转换的环节多、成本高,流畅度降低,联运优势难体现。为符合“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物流枢纽的要求,连云港势必要在联运方式的发展和整体机制协同上做出突破。

2.信息交流

连云港已经具备智能闸口、远程操控、电子场图等技术,初步实现了车、人、船、货、场的智能调度。尽管口岸信息化建设颇显成效,内部信息较为畅通,港口与公路、内河、铁路的信息却是割裂的。例如,中国铁路部门设有TMIS 信息系统,航运则依托于各大物流公司的自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相互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经营人或客户在跟踪货物流通情况时不够便利。2021 年全国首个“海事、船检、运政三部门协同信息系统”在福州上线,虽然短期内不可能突破所有环节的信息壁垒,但福州信息协同一体化的布局方向也为连云港提供了一个参考。

3.企业发展

不同地区的港口有不同的产业特色和经营模式定位,如深圳港以智慧物流为特色,天津港更侧重金融服务。连云港将重心放在了绿色电子口岸和多式联运上,2021 年前7 个月,它的海河、海铁联运量分别增长了13.8%和9.4%。连云港目前缺少可以承担多式联运业务的物流领军企业,现有企业以分段货运代理为主。国际船代货代和结算服务业,工业生产、金融、贸易、物流等产业融合度有待提高。

4.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是港区提供联运服务的重要节点,目前五大园区中最为先进的是中哈物流园,拥有与码头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可以做到船站直取,并在车号箱号识别后自动放行,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由于建立时间短、资金投入、基础设备等问题。除了中哈物流园外,其他物流园区尚未实现与港口的信息共享。

五、“一带一路”倡议下连云港国际枢纽海港的发展建议

(一)港口建设

1.航线增密度、强品牌

可以秉持“近洋增密度,远洋增线路”的思路,加快完善集装箱航线覆盖网络。对于近洋航线,随着江苏自贸试验区的批准,港口未来的进出口量期望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将近洋航线作为发展重点,与中外运、中远海运等公司进一步合作,提高联通日、韩、东南亚等地的航线密度。对于内贸航线,连云港货运结构以原料、粮食、化工品为主,此类货品附加值不高,需要用密度换价格、用效率促竞争,在增加近洋航线的同时应加强发往厦门、泉州、天津、青岛以及国内多地的干线建设,形成规模优势。远洋航线多依托于国际化大港,较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增长,可以采用精品航线打造方式。裁去冗余低效航线,选取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列的重点地区,点对点增开班次,并优化线路,减少在其他港不必要的停靠,提高运行效率。还需联手国际航运集团以及国内龙头航运企业,形成品牌特色,通过精细化分工和较低价格吸引目标地货源,稳步发展。

2.完善配套基建设备

基础设施是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通畅联运衔接的物理基石,连云港想要成为集运输、中转、装卸、仓储为一体的国际化枢纽、承担“一带一路”东西互联的有力桥梁,应该进一步提高物流设备水平,鼓励企业加大港口设备投资,对工作船、拖船、机车、起重和搬运器械进行整体配套改造。在运能方面,应配合航线开发持续增建泊位,扩容仓库和码头堆场,在管理体制和内部设施上同步优化,提高装卸仓储能力;几个港区之间,应就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明确分工,形成合力而非分散货源。

(二)全方位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

针对内河疏运的不足,可以减少非水利要求的船闸,参照扬州的内河船舶船闸费用优惠策略,在航运效率和价格上创造优势;另需疏通河道浅点,管理整治碍航路段,贴合“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提升由南北两翼连接主体港区的通达程度。参照宁波—舟山港的海河联运特色,内河的疏通治理不仅可分散集疏运压力、提高港口周转效率,而且有利于连接京杭大运河,开辟更多集装箱海河联运直达通道,为“一带一路”节点提供多样化的联运可能。

航空方面,航线采用“国内强密度、国外增直达”的理念,在东亚、西亚、南亚等地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主要城市百分之百覆盖。

公路铁路方面,向西完善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的高铁线路,增发班次,加快到山东临沂的货运铁路建设,密集长三角、安徽、山东等地区的公铁网络,协助延伸腹地范围,加快临近区域内的交通往来,吸引更多高质、高量货源。

(三)优化国际物流服务

除了吞吐量和航线范围,国际物流服务水平也是衡量现代港口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对于期望构建内外贸易沟通新节点的连云港来说,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形成体系化的物流务模式更是不可回避的话题。物流服务水平的改善将从贸易通关便利化、物流园区建设和信息平台搭建三个角度展开。

1.通关便利化

对内,政府部门应高度协同,整合海关、检验、税务和市场相关资源,通过多部门内部信息共享来删繁就简,尽量减少冗余手续,去除重复的单证审核关卡,尽可能提高通关效率。对外,可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紧密合作,共同建设“单一窗口”制度,提高多方手续制度的统一程度,推动检验检疫“一体化”机制,逐步试点“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2.物流园区建设

依据大型化、新型化、专业化、高端化的标准要求,完善铁路装卸、公路港、内河港等基础平台服务,发展智慧物流信息、冷链物流、食品加工等特色平台服务。加快推进港口与物流园区联动一体化发展,依托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吸引更多战略关联地区合作项目落地园区,形成以港口和物流园区为核心的产业带。连云港港腹地经济总量偏小,战略上应注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共赢,鼓励与大陆桥沿线合作开发物流基地,促进连云港建成以“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地区为服务对象的国际物流中心,落实与周边地区、中欧班列以及国内国际航线的协调发展。

3.物流信息平台搭建

可以参考香港特区的贸易通(tradelink)物流信息平台,向实现进出口申报审批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方向做出努力。拓展线上服务范围,整合公路、铁路、内河信息系统,由仅有的网络咨询和粗略的货品跟踪,慢慢拓展至精细化跟踪查询、单证交易处理、船期安排、全港泊位仓储动态情况显示的全方位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EDI 技术,推动港口、铁路、航空、公路多渠道以及流程中多部门的信息融合,打造信息全覆盖、服务全流程的线上物流网络。

猜你喜欢

连云港吞吐量航线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21)新航线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太空新航线
太空新航线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