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方法与技巧分析
——评《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教程》

2022-07-26白相春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舞蹈演员技法肢体

书名:《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教程》

作者:王佩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191-2

出版时间:2018 年1 月

定价:89 元

舞蹈是一门以肢体语言为主的艺术形式,舞蹈演员主要借助各类肢体动作的组合表达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在实际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要想更为生动地呈现舞蹈作品魅力,就需要运用各种情感表达技法,利用表演动作将情感呈现给观众,从而拉近观众与舞蹈表演之间的心理距离,实现情绪上的共鸣与思想上的传递,进而达成更好的舞蹈表演效果。由此可见,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是影响舞蹈表演效果的关键因素。

由王佩英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教程》一书,是一部系统论述舞蹈表演理论以及指导舞蹈表演实践方法的专著。该书以我国古典舞表演艺术为研究对象,从“舞蹈的想象”和“舞蹈的情感”两个角度总结舞蹈表演实践的美学特征和规律,论述舞蹈想象与舞蹈情感对舞蹈表演的关键作用,最终分别给出运用舞蹈想象以及舞蹈情感的相应技法。该书内容精炼,理论阐述清晰,归纳提炼出舞蹈表演的特性,并指导具体的舞蹈表演技巧,对舞蹈表演从业人员以及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来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在分析舞蹈情感来源时认为,情感表达是舞蹈表演的根本目的所在,舞蹈演员借助肢体动作向观众传递情感方面的认知,将舞蹈作品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展现给观众,以少数民族舞蹈为例,如壮族的“捞虾舞”“采茶舞”描绘出壮族人民辛勤劳动、自给自足的景象,传达出壮族人民对劳动生活的满意与快乐之情;苗族舞蹈“鼓声咚咚”则是表达出苗家青年对美好恋情的向往;傣族舞蹈“孔雀舞”则传达出傣族人民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之情。可以说,情感表达是舞蹈表演的生命力所在,是确保舞蹈作品呈现完整性的重要保障。

在实际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情感表达往往通过视觉要素与听觉要素相结合而实现,比如舞蹈演员服饰、现场灯光以及舞台背景音乐等,实际上都会对舞蹈表演所呈现的情感产生引导效果,拉近观众与舞蹈表演之间的情感联系。除此之外,作者在书中给出舞蹈演员在表演中可以运用的情感表达技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强化肢体语言表达。肢体语言无疑是舞蹈表演的第一语言,更是舞蹈演员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方式。要想呈现出舞蹈作品的思想情感,单纯依靠高超的舞蹈动作远远不够,舞蹈演员只有将肢体动作与情感表演进行深度结合,才能更好地塑造舞台形象、表达作品情感。比如在舞蹈作品《孔雀之灵》中,舞蹈演员通过肘部弯曲、膝部弯曲以及腰部弯曲的“三道弯造型”,生动形象地模拟出孔雀的体态造型,同时手指也在变化着多种动作,模拟孔雀嘴部形态,并且整体动作随着音乐节奏时快时慢,映衬出孔雀的心情变化。肢体语言是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第一要义,需要舞蹈演员着重关注肢体动作与情感的深度融合。

其二,巧妙运用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脸上的不同表情往往会被观众赋予特殊的情感内涵,比如一位眉头紧皱的舞蹈演员,观众可能会认为其带有紧张、不安等情感;一位面带微笑的舞蹈演员,观众可能认为其有着自信、开心等情感。作者认为,舞蹈演员的面部表情是影响观众情感认知的重要因素,当舞蹈演员的面部表情与实际舞蹈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相一致时,更易搭建出舞蹈作品与观众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因此,舞蹈演员应当在充分代入舞台形象的过程中,顺应作品情感表达以展现不同的面部表情。例如在舞蹈《绿水青山》中,舞蹈演员扮演的形象是一只小鸟,当四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时,背景音乐低沉喑哑,扮演鸟儿的舞蹈演员眉头紧锁,表情充斥着无奈、悲伤、痛苦。随着剧情演进,周围生态环境变好后,舞蹈演员面部表情随即变得欢快愉悦。

其三,充分运用舞蹈想象技法。作者在书中强调了舞蹈想象的作用,指出舞蹈想象技法的合理运用可以使舞蹈表演更为生动形象,使情感表达更为有效。舞蹈演员可以借助氛围想象、心态想象以及形态想象三种舞蹈想象技法,使自身更加深入舞蹈作品,生动展现出舞台形象,从而使观众能深刻把握角色形成,引起观众与舞蹈演员之间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舞蹈表演并非歌唱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用人们熟悉的声音表达和传递情感,但通过对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视觉要素的编排,同样可以使舞蹈表演呈现生情、传情和动情的效果。

猜你喜欢

舞蹈演员技法肢体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演员的角色塑造力
舞蹈表演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肢体语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试述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
肢体写作漫谈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