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复习视角下家国情怀的培养
——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复习为例
2022-07-26重庆赵维伟
重庆 赵维伟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中学)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段文字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维度诠释了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学生经过高三前两轮的复习后,基础知识和历史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和巩固,三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就是运用学科知识,进一步训练学科思维,以此提高解题能力。笔者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一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概况,深刻认识并理解“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回答相关问题让学生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增强其国家认同的基本理念,提升家国情怀的人文素养。
主题一:两岸本是同根生
材料一台湾自古与大陆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证明,其土著居民高山族人同大陆古越族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和相同的习俗。大陆居民从三国东吴黄龙二年开始入居台湾及澎湖岛,从此交往日益频繁。元朝至元年间始设专门政权机构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省晋江县,至清代统一台湾,其间郑芝龙、郑成功经营台湾,设立台湾府,促成了大陆移民台湾的三次高潮。历史事实证明台湾和大陆人民同属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摘编自许正文《论历史时期大陆向台湾的移民与往来》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一,简述两岸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表现。
【设计说明】材料一根据考古和文献材料介绍了古代两岸的关系,学生通过阅读这段材料能够大致了解两岸的历史渊源,具体表现在血缘和习俗的相同、大陆居民移居台湾的悠久历史和大陆对台湾逐步加强行政管理三个方面。从而给学生树立这样一个意识:两岸人民同文同种,同属中华民族。台湾自古以来就与大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主题二:分久必合终一统
材料二
图1 郑成功画像
图2 施琅塑像
图3 1945 年台湾光复
【教师提问】三幅图片都与台湾有关,请从中提取一个共同的主题并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材料二通过图片材料的形式分别展示了郑成功、施琅两位历史人物和1945 年光复台湾这一历史事件。提到郑成功,学生会想到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历史史实。施琅是清康熙时期的一位将军,他打败割据台湾的郑氏集团,重新将台湾纳入到中国的版图。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被日本统治整整五十年的台湾光复的史实。综上,三幅图片史料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台湾回归。通过对这三幅图片的解读,学生对两岸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明确清晰的认知。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和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学生要具备读图能力,学会从图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炼主题。通过解答这道题还让学生明白无论什么原因造成两岸的分离,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事实不会改变,历史告诉我们两岸分久必合,终将统一。
主题三:海峡分隔仍一中
材料三(1958 年)10 月21 日,杜勒斯和美国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伊访台,逼迫蒋介石撤离金门、马祖,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为配合蒋介石同美国的斗争,毛泽东下令恢复炮击金门,及时帮助了蒋介石,使其获得拒绝从金、马撤兵的口实……蒋介石集团逐渐明白了中共领导人的意图。1959 年3 月底,蒋介石集团特别规定,今后对外提及大陆时,不再用“红色中国”等语,而称“中共政权”。
——摘编自凤凰书品编著《中国那些年:1949—1978 你所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教师提问】材料三国共双方采取相应措施的根本意图是什么?
【设计说明】通过材料三让学生明白尽管两岸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在面对美国干涉中国统一的问题上,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国共两党的这些措施是站在民族大义上,粉碎了美国企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有利于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学生通过这段材料能够感受到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政治党派和政治人物,在民族大义面前都应该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主题四:两岸炮火硝烟散
材料四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台湾各界人士也纷纷抒发怀乡思旧之情,诉述“认同回归”之愿,提出种种建议,热烈盼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摘自1979 年1 月1 日《告台湾同胞书》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的原因和随后采取的措施。
【设计说明】1979 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是对台政策的重要文件之一,之所以会发表这个文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国共内战导致两岸隔绝和敌对;②台湾同胞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③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中美关系的改善;⑤两岸统一顺应民意,符合历史潮流。
而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岛,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从1949年到1979年,两岸整整分离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间,海峡两岸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家人彼此之间无尽的思念。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自此,两岸关系迎来了和平的曙光。学生通过阅读这段材料并联系所学的中美关系改善、改革开放史等相关知识点,可以得出两岸关系破冰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由此可让学生认识到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大陆在解决台湾问题所秉持的一贯立场,那就是尽最大努力寻求两岸的和平统一。
主题五:两岸前行曲折路
材料五
续表
【教师提问】材料五反映了两岸交流过程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说明】材料五将改革开放后两岸交流的情况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通过表格内容学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就,但是也面临“台独”势力的挑战。学生不禁会对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感到疑惑。其实,“台独”势力在蒋介石和蒋经国主政台湾时就已存在,两人都曾严厉镇压过“台独”分子。但是随着政治条件的逐渐变化,“台独”势力开始发展壮大。加上美国、日本等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台独”势力愈加猖狂。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日增,这为两岸关系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两岸在经贸、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增强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两岸关系也迈向了新的阶段。最重要的是,两岸同胞同宗同源,同属华夏子孙,具有高度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维护两岸和平与稳定既有利于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同时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统一必将是两岸最终的选择。
主题六:家国一统是终途
材料六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设计说明】材料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涉及两岸问题的相关表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同时也加大了对岛内外“台独”势力的警告力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为国家的完全统一建言献策。譬如,文化上,中华文化是两岸交流的纽带,两岸对中华文化都有高度的认同感,这是两岸加强交流的基石。政治上,增强两岸人民“一个中国”的意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经济上,加强两岸经贸合作,鼓励两岸人民往来,增进彼此互信。教育上,大力推动两岸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欢迎台湾学者来大陆学习、访问。同时,大陆方面也需要加强自身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
高中历史学科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命运和世界发展。本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教学内容上,精选基本的、重要的史事展现两岸关系的发展概况,方便学生掌握并运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形式上,采用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提升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历史解释和历史思维的提升。问题设置上更体现了开放性,本课很多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需要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自身知识水平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答案。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和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视野,活跃思维。综上,学生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之余,还增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能够用人文情怀关注并尝试解决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