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推广实践探讨

2022-07-26卢梅山东省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粪污猪舍疫病

文│卢梅(山东省昌邑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随着我国农业基础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畜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由于现阶段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物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绿色生态养殖成为现阶段养殖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养猪业中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型养猪技术,其可有效解决传统养猪中存在的污染问题,生态养殖更加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生态养殖模式也满足了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做好猪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猪生态养殖技术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1.意义。第一,发展猪生态养殖技术可有效提高猪肉品质。传统的养殖技术需在饲粮中添加大量的铜、锌等矿物质和抗生素,进而会导致猪肉整体质量下降。同时,还会给广大消费者带来较大的健康危害。另外,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往往过度重视猪生长速度和瘦肉率,对于猪肉的口感、色泽等未进行详细的分析。所以,生态养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养殖技术造成的肉品质下降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猪肉整体质量。

第二,发展猪生态养殖可有效维护环境效益。养殖过程中生猪产生大量粪便等污染物,若未及时对污染物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可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利用生态养殖技术对粪污进行发酵处理可使其生成沼气作为生活燃料。同时,也可将污染物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液可对植物进行灌溉,从而降低无机化肥的使用量。通过加强对粪污的处理和利用,从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第三,猪生态养殖技术符合当下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猪生态养殖是现阶段及未来猪养殖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猪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猪生态养殖可整体提升猪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2.发展趋势。遗传改良是现阶段及未来猪生态养殖的发展方向。为了有效提高猪生产性能,育种人员需对传统的生猪品种进行改良。目前常用的改良技术为冷配技术,即利用优质种公猪和母猪杂交从而产生优良的杂交后代。后代可保持父本和母本的优良性状。另外,在猪品种改良过程中,还可通过利用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技术对不良遗传性状进行去除或添加有益的目的基因,从而不断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使其适应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遗传性能更稳定。

二、猪生态养殖技术实施要点

1.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猪舍在建设前,工作人员应对猪舍进行选址。建设地区应满足向阳背风、光照充足、地势平坦、远离居民区等要求。猪舍建设时可选用高架网床和漏缝地板。对于平养的猪舍应使用水泥混凝土或渗水性以及吸水性更好的材料铺设地面。地面铺设应保持一定的坡度且不可过于光滑,便于尿液能及时排到排污沟内。另外,猪舍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顶部铺设隔热层。圈栏两侧采取半开放式结构。水槽、料槽放置其下。同时,猪舍内还应设置排气扇和通风口。定期对猪及猪舍进行消毒,选用特定的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抑制病原体的滋生以及苍蝇、蚊虫等的繁殖,从而减少猪舍内异味的产生,改善其生长环境。对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和其他垃圾应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环境清洁。其次,养殖人员应合理的控制饲养密度,保证猪舍内饲养密度合理,避免高密度饲养造成猪舍内拥挤,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2.科学选种。对于有繁育条件的养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对于新建的养殖场则需进行引种。引种前需对产地疫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引入后还需对生猪进行全面的疫病检查,确保健康后进行隔离,隔离30天后再次进行疫病检查,在确保猪群健康情况下方可与其他猪进行混群饲养。

3.做好疫病防控。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严格遵循检疫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疫病防控计划,从而有效预防疫病发生。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对猪疫病定期进行检测,从而及时发现病猪并进行处理,避免疫病扩散影响整个猪群的健康,从而导致养殖损失增加。另外,养殖人员还应与防疫部门加强信息交流,及时阻断疫病传播,加强针对性治疗。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从而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降低传染病发生的概率。另外,养殖人员还应加强对猪日常的观察工作,充分了解猪群健康水平。

4.猪原生态放养。生态养殖技术倡导在养殖过程中对猪进行生态放养。通过总结猪的行为和饮食习惯,从而建立适合猪习性的场所将其放养,从而使猪能在特定的活动范围内进行活动。猪放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科学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生态养殖不仅有利于改善猪肉品质,同时还可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疫病的发生,对于猪群整体安全和质量有显著的提升。另外,还可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排泄物在经过发酵处理后可用作有机肥料,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将施加有机肥种植的农作物作为猪饲料也可降低养殖对周边环境产生的污染,同时降低人工饲料依赖程度。

5.沼气利用技术。猪生态养殖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粪污,若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可造成环境污染。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排放到沼气池中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沼气池的安装应选择在通风良好、地势较高的地区进行。粪污在排入沼气池后经过发酵可形成沼气。沼液也能排放到农田中使其充分发挥肥料作用。沼气利用技术不仅能显著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6.发酵床养殖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的优点。发酵床养殖技术可实现粪便处理、环境控制以及有机肥处理一体化。养猪过程中使用的垫料可选用秸秆和锯末粉、菌种。在将其不断进行搅拌后产生发酵物。粪便在发酵期间内会被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有机肥。该技术不仅能有效处理粪便问题,同时还可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7.林下养殖技术。林下养殖技术是将猪舍和林地进行有机结合。该技术可降低养殖污染,缓解土地紧张问题。林下养殖技术可有效提高猪肉品质。养殖区域需选择天然林地,保证猪不会受到伤害,从而帮助其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对猪体型进行合理控制,同时在合适的位置放置水槽、料槽。

三、猪生态养殖模式

1.一体养殖模式。一体养殖模式是指将公司、基地和农户融为一体的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通常在供料、供种,防疫、采购等工作过程中实现一体化。按照猪生态养殖的各类标准对饲料、药物等进行选择,实际工作过程中实现一体化。生猪养殖过程中选用一体养殖模式能够保证猪肉品质良好,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环境污染程度下降,有效解决资金、技术和销售过程中的难题。一体养殖模式可操作性强,目前较多养殖企业采用。

2.结合养殖模式。结合养殖模式是生态园与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根据生态园大小可确定生猪数量,确保生猪养殖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因此生态园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养殖数量。生态园内的植物在天然条件下生长,不使用任何农药,因此猪在喂食过程中主要以自然采食为主,饲料喂食为辅。另外,工作人员还可在种植园内种植果树或农作物,从而提高对粪便的利用,降低农药使用量。

3.立体养殖模式。立体养殖模式是指在现有的空间环境内形成完整的生物链,通过对不同动植物群体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立体养殖模式可有效降低猪饲养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其他模式相比,该模式是一种创新模式。目前常用的模式有猪-蚯蚓-鸡模式、猪-蛆-鸡模式以及猪-鸡-鱼模式3种。

四、猪生态养殖技术推广

1.加强技术指导。养殖技术人员应对养殖场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帮助其充分了解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节点和关键时间点。另外,还可通过开展专家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户生态养殖技术水平。

2.培育示范户。对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应积极对接,同时不断强化饲养管理操作流程,推进无抗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不断提高科学饲喂水平。另外,还可加强养殖环境控制,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除此之外,还应打造交流平台,实现基层技术培训及研讨、示范户培训和经验交流。

3.落实补助。针对猪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需求,工作人员应重点采购养殖过程中需要的消毒剂、药品、检测试剂、环境控制设备、饲养设备、饲料等用品。

五、结语

综上所述,猪生态养殖是一种新型绿色健康的养殖技术。该技术符合现代化养殖需求。生态养殖技术可不断提高猪生产性能以及其产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健康。同时,还可以改善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再利用,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粪污猪舍疫病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