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生猪粪肥还田利用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2022-07-26韩开林安徽省定远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推广站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粪肥粪污资源化

文│韩开林(安徽省定远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推广站)

鲁帆 浦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猪粮安天下”,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猪肉也是我国居民主要消费的肉类产品,保障生猪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但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难题,成为制约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畜禽养殖业水污染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000.53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4%;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42%和56%,其中,畜禽规模养殖场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604.83万吨,总氮和总磷分别为37万吨和8.04万吨。据测算,生猪约占畜牧业排放总量的1/3。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支持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实现了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截至2020年年末,全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7%,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6%,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一、粪肥还田利用是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扶持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培育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形成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一批成熟的组织方式和补贴方式畜禽粪肥还田试点是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试点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探索。2019年,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鼓励指导各地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畅通粪污还田渠道,加快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从重达标排放向重全量利用转变。2020年农业农村部遴选确定了12个县,以固液混合发酵液体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为重点,开展畜禽粪肥还田试点。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在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奖补试点,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化,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

二、开展粪肥还田成本收益分析是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依据专业化服务主体在不同环节的服务量予以补奖,补贴比例不超过本地区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总成本的30%;对提供全环节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主体,可依据还田面积按亩均标准打包补奖;对商品有机肥使用补贴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各项目实施相关县(市区)根据粪污类型、运输距离、施用方式、还田数量等合理测算各环节补贴标准,对不同主体进行补贴,补贴标准有所差异。

对于补贴的主体,各项目实现有所差异,主要为粪肥还田专业化服务主体(或称社会化服务组织),华南区、西南区和黄淮海区对部分种植大户或种植合作社纳入补贴范围。在补贴标准上,全环节粪肥到田(全量还田)一般为每亩80~100元,对于有机肥的补贴,各地差异较大,黄淮海区为150元/吨,而在东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则为300~350元/吨,华南区的不同县也有所差异,广东阳东对于施用有机肥每亩补贴122.5元,广东化州则每吨有机肥补贴350元。

就利用成本而言,粪污全量处理就近还田可实现全量化利用,利用成本低,但覆盖半径有限,一般为3~5千米;粪便增值外运、废水就近还田,适宜较长距离运输,综合处理和利用成本相对较高,一般也按照就近就地原则,社会化服务组织一般以企业所在地为中心,粪肥还田服务辐射半径不超过30千米,一些社会化服务组织粪污处理设施运行费用较高,导致其选择粪污处理设施减量工作或少量工作。某项目县18家主体被遴选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参与主体,但在项目实施后不久,6家主体就因经济不合算自愿放弃项目参与和补贴资格。粪污生产有机肥及液体肥可实现跨区域使用,但处理成本高,产品价格高,种植户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效益,不会施用于粮食作物,主要以果、菜、茶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为主。

表1 我国主要生态区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三、开展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势在必行

各地对不同粪肥还田模式的成本收益缺乏系统分析。粪肥还田服务补贴比例不超过本县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总成本的30%,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总成本如何确实是关键。粪肥还田总成本指生产还田有机肥所产生的全部成本,包含收集、运输、堆沤、还田等总成本费用。目前我国推广的“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合作社”“分散养殖户+粪肥处理服务组织指导+各自还田”等三种运行服务模式,不同模式的成本各异,目前各项目县尚缺乏针对性分析,对于补贴标准的确定,也大多根据补贴总金额和能实施项目乡镇作物面积进行分解确定。

对不同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较为合理。对不同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进行分析,对于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顺利建设实施、持续健康运营、切实发挥效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养殖场户采用哪种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受区域资源禀赋、养殖规模,财政支持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是生态环境项目经济学评价的重要评价方法,能从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整体性评价,被广泛运用于生猪粪污综合利用、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项目。采用全周期生命理论,分析粪肥还田利用(粪污收集、处理和利用等)全链条各环节的生产成本和收益,寻求关键经济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对于破解中小生猪规模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经济瓶颈较为有效。社会化服务组织牵头建立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是缓解粪污资源化利用困境的重要措施。目前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仍是我国畜牧业的生产主体,截止2020年年底,全国年出栏500~5000头的生猪养殖场出栏占比56.5%,中小规模养殖场分布广、一般资金有限、粪污处理设施简陋,就近还田利用现象比较普遍,是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的重点难点,规划建设区域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是各畜牧大县的通行做法。沼气和有机肥是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项目主要产品,在获得财政补助资金的同时,优化成本结构,实现合理利润,是项目可持续实施的关键。有机肥生产和沼气工程处理技术成熟,但是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有机肥和能源产品的补贴政策能否到位以及沼液能否得到合理地利用。在部分地区,沼气发电被以“发电量太小”“不符合技术标准”为由被电力部门拒绝入网,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执行工业电价而不是农业电价。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能识别完善资源管理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全面分析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项目顺利建设运营、切实发挥效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表2 部分项目实施县补贴主体和标准一览表

猜你喜欢

粪肥粪污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退役三元材料资源化利用研究新进展
畜禽粪肥在草地上的应用
蛋肉鸡养殖粪肥利用以及土地承载能力测算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