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高龄难治性高血压1例报道并相关文献复习

2022-07-26赵帅星杨梦柴会荣赵宁姚均迪陈海涛

实用老年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脉压缓释片高龄

赵帅星 杨梦 柴会荣 赵宁 姚均迪 陈海涛

本文为严密随访的1例超高龄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病例,并通过该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1 病历资料

病人,男,91岁,因“头晕4月,加重1月”于2020-10-27入院。病人主诉于2020-06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头晕,2020-09因配偶去世,头晕症状加重,血压超过150/90 mmHg时出现耳鸣,无黑矇晕厥,无视物旋转,无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口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等控制血压治疗1个月后,血压仍波动于(120~190)/(90~110) mmHg,且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病人既往有糖尿病史20余年,口服药物控制;心脏起搏器植入状态12年;高血压病史5年余,最高血压为200/110 mmHg;腔隙性脑梗死1月余。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0 ℃,心率60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165/85 mmHg,BMI为26.47。心前区饱满,无异常隆起及搏动。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 cm,搏动范围直径约3.0 cm,触及心尖抬举样搏动,未触及震颤、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尚在正常范围。心律齐,A2亢进,A2>P2,未闻及心音分裂及额外心音,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初步诊断:(1)高血压3级(很高危);(2)腔隙性脑梗死;(3)2型糖尿病。

入院后完善实验室检查。血生化:钠为143 mmol/L,钾为4.0 mmol/L,葡萄糖为5.7 mmol/L,Hcy为17.9μmol/L,肌酐为141μmol/L,肾小球滤过率(GFR,MDRD公式)为51.14 mL/min;24 h尿蛋白为56.1 mg/24h;HbA1c为6.4%;BNP为11.62 pg/mL;甲状腺功能正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正常;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站位、卧位均正常;心电图:AAI起搏模式,起搏器功能未见异常;椎动脉、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内膜毛糙、内中膜增厚伴斑块形成;肾动脉超声:双肾动脉血流指数增高;腹部超声:肝囊肿;甲状腺超声:双侧甲状腺结节,TI-RADS 3级;心脏超声+左心功能测定:三尖瓣少量反流,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左室肌增厚,左室肌顺应性下降,左室收缩功能正常(LVEF为62%);24 h动态血压(入院第2天):24 h平均血压值为154/78 mmHg,脉压差为75 mmHg,最高SBP为184 mmHg(08:00),最低SBP为120 mmHg(22:00),最高DBP为158 mmHg(07:00),最低DBP为57 mmHg(15:40),白昼平均血压为158/80 mmHg,脉压差为77 mmHg,夜间平均血压为143/74 mmHg,脉压差为68 mmHg。

入院后行老年综合评估:MMSE评分为29分,提示智力及认知功能正常;FRIED衰弱量表结果提示衰弱前期;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Morse)评分为30分,提示跌倒中危人群;微营养评估量表(MNA-SF)评分为12分,提示营养状况正常。综合评估为衰弱前期超高龄病人。病人以反复头晕起病,症状变化与血压波动相关,入院前规律服用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超过1个月,血压控制差,且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符合RH诊断标准[1],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排除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动脉狭窄等继发性因素所致的高血压。结合各项检查后诊断为:(1)高血压3级(很高危),RH;(2)HHcy;(3)腔隙性脑梗死;(4)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Ⅲ期;(5)慢性肾脏病3a期。

入院后暂停口服降压药,密切监护下观察血压变化(图1)。入院第4天给予缬沙坦氢氯噻嗪92.5 mg/早、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晚,叶酸片5 mg/d控制血压。入院第6、7天血压以午后偏高为主,最高165/80 mmHg。入院第8天加用非洛地平缓释片2.5 mg每天中午服用,控制午后高血压。入院第10天复查24 h动态血压示:24 h平均血压值为150/78 mmHg,脉压差为72 mmHg,最高SBP为175 mmHg(15:47),最低SBP为131 mmHg(08:46),最高DBP为118 mmHg(15:47),最低DBP为63 mmHg(08:46),白昼平均血压为150/78 mmHg,脉压差为82 mmHg;夜间平均血压为145/77 mmHg,脉压差为68 mmHg。出院后随访1个月,病人无头晕等症状,血压波动于(120~150)/(60~90) mmHg,出院后2周复查血Hcy为13.9μmol/L,出院后4周Hcy为8.7μmol/L。

图1 病人血压变化图

2 讨论

RH指经改善生活方式并合理、足量使用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1个月血压仍未达标(<140/90 mmHg),或至少使用4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使血压达标[1]。目前临床上通常认为>90岁为超高龄老人,该例病人(91岁)经老年综合评估后考虑为衰弱前期超高龄病人,且入院后日常血压监测及第一次24 h动态血压提示SBP升高、脉压差增大,病人的GFR(MDRD)提示慢性肾脏病3a期,而且既往有2型糖尿病、脑梗死病史,因此,该病人的降压治疗需谨慎。既往研究表明,高龄高血压病人宜采用分阶段降压[2],血压≥150/90 mmHg,即启动降压治疗,目标为<150/90 mmHg,在可耐受情况下,SBP可进一步降至140 mmHg以下。经评估若为衰弱的高血压病人,血压≥160/90 mmHg,启动降压治疗,SBP控制目标为<150 mmHg,但尽量不低于130 mmHg[3]。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病人推荐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若能耐受,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以下[4]。既往有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一般认为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可获得较大收益。SPRINT研究表明,将血压控制在120/90 mmHg以下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综合临床研究意见,结合病人实际,确定血压控制目标为<150/90 mmHg;同时为避免不当降压导致靶器官灌注不足,采用分阶段降压治疗;在病人可耐受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调整血压目标为<140/90 mmHg。

病人为RH合并HHcy,Hcy可通过促进动脉硬化、诱导动脉收缩、增加水钠重吸收等导致高血压。有研究表明,Hcy浓度与高血压风险呈正相关[6]。根据病人的临床特征及血压变化规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降压方案[3]。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调节蛋氨酸代谢,降低血Hcy水平,避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血管硬化,促进一氧化氮生成,减少血管内皮损伤[7]。入院治疗 3 d后,病人血压初步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但午后血压偏高,出现在13:30~14:30,非洛地平缓释片药物代谢动力学提示,血药峰浓度出现在服药2.5~5 h,因此于中午11:30加用非洛地平缓释片2.5 mg口服后,血压逐步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病人此次RH与心理应激事件也存在一定关系。研究表明,不良的社会家庭因素(如亲人病故等)易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甚至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8]。故对于RH病人,除关注躯体疾病导致的血压控制不佳外,还需了解是否存在不良的心理因素,加强医学人文关怀。

本文就此病例进行分析,旨在引起临床医生对超高龄RH治疗的重视。超高龄RH病人的血压控制需要在血压监测、饮食调整、心理干预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范降压才有可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脉压缓释片高龄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脉压异常需要治疗吗?
高压、低压和脉压,哪个异常更危险
高压、低压和压差,哪个更危险
石台行
部分控缓释制剂可掰开服用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