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2-07-26崔俊辉

人人健康 2022年14期
关键词:耗材器械手术室

崔俊辉

(南京市江宁医院手术室 江苏 南京 211100)

手术室是医院十分重要的场所之一,为患者提供手术、抢救、护理服务。据统计,我国2020 年全国总计诊疗患者数量超过77.4 亿次,其中手术总量约906 万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也与医院整体形象密切相关[1]。因此,重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要求相应提升,传统质量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信息化流程管理则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流程化规范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同时提升工作效率,缩短管理用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管理服务,备受认可[2]。本文针对2021 年9 月~202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00 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简述信息化流程管理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21 年9 月~2022 年3 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 例患者研究,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21 年9 月~2021 年12 月就诊患者为对照组,共计200 例,男性102 例,女性98 例,年龄18 岁~50岁,平均(35.14±3.29)岁。2022 年1 月~2022 年3 月就诊患者为观察组,共计200 例,男性98 例,女性102 例,年龄18 岁~50 岁,平均(36.02±4.0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均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者;(2)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配合本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1)排除手术禁忌者;(2)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者;(3)排除信息缺失及排斥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实施常规模式管理。工作内容包括:预先准备好手术所用医疗器械,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护,术前核查患者基本信息,术后清点记录医疗用具等。

观察组患者采取信息化流程管理。具体为:

1.2.1 建立信息化流程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和科室主任牵头,在科室内建立专项信息化流程管理小组,根据手术室管理的实际需求共分为3 个小组,包括器械耗材管理组、仪器设备管理组、质量控制组。由护士长实施统筹管理,并代管质量控制组工作,其余两个小组挑选拥有手术室工作经验超过5 年、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担任。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3 个小组内各成员实施信息化流程管理的专项培训工作,内容包括医院信息系统操作技巧、手术室物品分类标准、信息化流程管理步骤等。培训完毕后开展同步考核,考核方式分为理论笔试和系统操作两部分,两部分考核成绩均合格者方可准许参与临床工作。

1.2.2 手术室器械耗材的信息化流程管理。手术室内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追溯系统、医用物资SPD管理系统可以记录器械包、耗材等的使用流程,并具有追溯功能,包括器械使用后的回收、清洗消毒、入库,以及耗材的领取、使用、消耗、计费等各环节。开展管理工作时,需由护理人员使用设备对器械或耗材外包装粘贴的二维码、条码等进行扫描,将所包含的信息录入至流程管理系统当中,查找条码内信息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器械或耗材的种类,要求每种器械均需使用统一的条码或二维码。在需要调用器械或耗材时,则需使用系统进行跟踪查找,确认当前器械所处的流动状态,跟踪其实时位置。在调用相关器械后,输入患者住院号查询患者相关信息并扫描器械二维码录入系统,记录器械使用的时间,并检索器械灭菌时各设备的参数,在确认消毒清洗达标后方可使用。

1.2.3 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信息化流程管理。使用系统中的仪器设备管理功能,实现对仪器设备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维护时间、使用频率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录入信息需建立单独的条目,并在系统中生成各环节的具体时间、操作人员信息、设备所处科室等具体数据。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将各设备信息录入系统当中,为相关设备生成具有唯一性的二维码,实时打印后粘贴在设备外壳处,以方便后续患者使用时记录设备状态。在此过程中每完成一个环节,就需要将相应时间录入系统当中,确保设备运行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便于后续溯源工作的开展。

1.2.4 手术关键节点的信息化流程管理。由麻醉医生负责记录和上传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各关键阶段信息,包括转运入手术室时间、术前等待时间、麻醉注射起始时间、麻醉生效时间、手术开始时间、麻醉结束时间、手术结束时间、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患者转入苏醒室时间、患者转出苏醒室时间、返回病房时间等,病情严重者还需记录进入ICU 时间和病情变化时间等。在患者转运出病房时需扫描其佩戴的腕带,以便将个人信息登陆至系统内,再在其信息中记录各关键节点的时间数据。质量控制组、巡回护理人员则可通过系统直接查询手术进行的实时进展,以便做好配合工作。在麻醉结束时间录入后,按照各手术的操作标准,在相应时间结束手术,并预先安排后续进入苏醒室、转运等工作,以便提升工作效率。

1.3 观察指标

通过医院自制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分,内容涉及护理安全评分(0-25分)、护理记录评分(0-25 分)、仪器设备管理评分(0-25 分)、专科护理质量评分(0-25 分)4 个方面,分数与护理管理质量呈正相关。待患者体征稳定后向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此次手术室护理管理满意度进行评估,问卷为100 分,以患者主观意愿为基础进行评估,根据得分划分满意(80 分及以上)、一般满意(60-80 分)、不满意(60 分以下)3 种情况,总满意度=满意占比率+一般满意占比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1.0 对此次管理结果进行分析,n(%)记录计数资料,X2检验,()记录计量资料,t 值检验,P<0.05 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估

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估

2.2 手术室护理管理满意度评估

观察组手术患者对护理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手术室护理管理满意度评估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内的特殊场所,其主要功能在于完成外科手术的整体操作,所接触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其工作质量与患者生命健康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同样影响着手术的整体效果,也是衡量医院自身医疗服务优劣的重要参考数据[3]。随着当前国内群众健康意识的觉醒,其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近几年信息化技术在国内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其在医疗体系的管理工作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高效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优化手术操作的各流程管理,还能够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整体指标[4]。

信息化流程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时,可强化对多种信息的集中化、规范化、时效化的管理,从而更好地打造智慧型医院。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将每台手术或每个手术室内的各项工作数据给予全面的采集和存储,并实现在院内局域网的共享,便于随时、灵活地调取患者相关信息,对于手术进行中的各环节是否符合流程和标准给予准确的评估。实际操作时,可建立管理小组,包括器械耗材管理组、仪器设备管理组、质量控制组。其中器械耗材管理组负责对手术所使用的器械数据进行查找,确认是否符合消毒灭菌标准,提升获取的手术器械的质量,并在术前将各器械使用数量、种类、使用时间等信息录入系统内,方便手术结束后进行核查[5-6]。仪器设备管理组则负责管理患者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包括培训、应用、维护等多个步骤,明确设备相关信息,以提升对患者使用时的安全性,为后续手术操作提供可靠的参考。质控监督组则负责实时核查其他小组和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评估各项数据录入是否完整和准确,发现问题后应及时上报[7-8]。

总之,临床开展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期间,可采取信息化流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为患者建立良好手术室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倡导运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耗材器械手术室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耗材两票制来袭临床话语权或将受抑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器械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