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神经内镜技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探究

2022-07-26

人人健康 2022年14期
关键词:基底节血肿脑出血

乔 木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人民医院 甘肃 定西 748200)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属于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将血肿清除,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有较大损伤,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基层医院,经常采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方法创伤性较大,容易损伤周围正常脑组织,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差,术后并发症多,住院费用多,康复缓慢。近几年来,我国神经内镜技术逐渐成熟,应用该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成为可能,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可清楚观察到脑出血具体位置,并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手术安全性明显升高。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促进患者康复速度提升,避免患者术后残疾[1]。本文收集我院近3 年应用内镜治疗的36 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针对神经内镜技术的实际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参与研究,共计36 例,就诊时间介于2019 年1 月~2022 年4 月,利用随机单双号抽签法进行分组,单号18 例患者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归为对照组,另外18 例患者接受神经内镜手术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男性10 例,女性8 例,年龄37 岁~79岁,平均(56.2±1.8)岁。

观察组:男性9 例,女性9 例,年龄36 岁~78岁,平均(55.6±1.4)岁。

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组间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纳入科学对比。

纳入标准:(1)入院患者经检查脑出血血肿量在30 毫升~60 毫升,且发病时间不超过12 小时;(2)入院时均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但都为初次发病患者;(3)患者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目的,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4)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本次研究审批。

排除标准:(1)有脑卒中病史、脑血管畸形病史、肿瘤病病史患者;(2)本身患有精神疾病患者;(3)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接受相关检查确定病情状况后为患者实施急性开颅手术,将血肿全部清除,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开展骨瓣减压治疗、硬膜下置入颅内压监测管等措施。

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CT 检查,并根据结果在体表清楚标记,尽可能将脑部功能区避开,将骨瓣作为手术中心,在发际内切一道约4 厘米的切口,切开无血管区皮质约5 毫米后,利用导引器穿刺,沿着导引器旋入套筒至血肿腔底部,工作通道建立后,在内镜帮助下清除血肿。手术过程中需保护各类静脉,然后置入引流管,有利于残余血肿引流,还纳骨瓣并固定,常规关颅。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接受抗感染治疗。

1.3 效果观察

1.3.1 两组研究对象接受不同方式手术后,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

1.3.2 通过GOS 量表对两组手术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鉴定标准如下:(1)若患者恢复正常工作,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发生,则评定为5 分;(2)若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出现轻微神经功能症状,则评定为4 分;(3)肢体活动能力改善,但未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且无法独立行走,则评定为3 分;(4)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则评定为2 分;(5)患者死亡,则评定为1 分。

1.3.3 对两组研究对象随访6 个月,统计生存情况,主要分为完全康复、轻微症状、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死亡。

1.3.4 利用SF-36 量表对两组手术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其中分成4 个维度:躯体功能、情感状况、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全部通过SPSS2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算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展开不同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所用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而血肿清除率超过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康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呈更理想显示,GOS 评分更高,两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观察组手术患者中,5 分患者共4 例,4 分患者共5 例,3 分患者共6 例,2 分患者共2 例,1 分患者1 例。

对照组手术患者中,5 分患者共0 例,4 分患者共2 例,3 分患者共5 例,2 分患者共6 例,1 分患者5 例。

2.3 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随访结果对比

统计随访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相比较明显更好,残疾率明显更低,二者随访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观察组手术患者中,完全康复患者6 例,轻微症状患者7 例,轻度残疾患者3 例,重度残疾患者1 例,死亡患者1 例。

对照组手术患者中,完全康复患者2 例,轻微症状患者9 例,轻度残疾患者2 例,重度残疾患者3例,死亡患者2 例。

2.4 两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对预后情况展开评估,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状况、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如下:观察组手术患者中,躯体功能评分(9.5±0.2)分,情感状况(9.1±0.5)分,社会功能(9.4±0.3)分,角色功能(9.3±0.4)分。

对照组手术患者中,躯体功能评分(7.1±0.6)分,情感状况(7.5±0.7)分,社会功能(7.6±0.2)分,角色功能(7.2±0.4)分。

3 讨论

据临床调查研究发现,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救治成功率较低。甘肃省渭源县地处西北高原,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海拔高,春冬季昼夜温差大,脑出血发病率高。如何及时就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如何节省救治时间,改善预后,节省费用,一直是每个神经科医生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但是前者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并无较大益处。所以说,临床上更推荐外科手术治疗,可快速将血肿清除,恢复脑组织局部供血,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伤[2]。在我国神经内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神经内镜技术的辅助下,医生可以提高颅内血肿清除率和清除速度,降低手术中出血量,优势非常明显。自2019 年开始,我院引进神经内镜系统,并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更新了原有的传统手术技术,按照就近、就地治疗的理念,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救治。通过本次结果分析发现,神经内镜技术具有视野开阔的特点,可以将脑组织中病变情况清晰呈现出来,有助于血肿充分地暴露,且不会出现过度牵拉的情况,手术精确度在内镜帮助下明显升高,减少了病理性损害[3]。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所用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而血肿清除率超过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呈更理想显示,GOS 评分更高,(P<0.05);统计随访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相比较明显更好,残疾率明显更低,(P<0.05)[4-5]。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技术辅助手术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效果,降低了术后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了家庭和社会负担,能够被更多患者所接受。即使对于病灶较小的部位来说,神经内镜也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止血,减少了颅内感染和血肿清除不完全情况,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得到了广大神经外科医师的认可[5-7]。

综上所述,将神经内镜技术应用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可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减少对神经组织的损伤,手术时间缩短的同时,康复速度加快,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改善,是一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技术。

猜你喜欢

基底节血肿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