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县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现状与建议
2022-07-26范珊珊刘继远陈素贤张新刚
高 飞,范珊珊,刘继远,季 卫,陈素贤,张新刚
(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北京 100029)
李克强总理提出“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1]。因此,加强耕地建设与保护体系建设,守住耕地红线至关重要。科学、准确的土壤检测是耕地建设与保护的前提。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健全土壤检测体系是确保土壤检测顺利进行的基础[2-5]。为建立北京市耕地建设与保护检测体系,了解北京各区耕地土壤检测现状,掌握耕地质量评价技术支撑能力,开展标准化实验室创建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采取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的形式,分别前往北京13个区县进行调研工作,听取了各区县种植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推广站、土肥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质检站等多家单位的详细介绍和现场考察,最终对北京市耕地建设和保护实验室体系建设做了深入思考,这对北京市耕地质量评价、培肥改良土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证农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现状
1.1 实验室结构初步形成
通过调研得知,北京13个涉农区县中,有9个区县拥有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包括:大兴、通州、顺义、平谷、怀柔、密云、昌平、延庆、房山,分别隶属于各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推广站、土肥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质检站等单位。其中,7个区县的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隶属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是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个区县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隶属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是区农业农村局;2个区县通过认证,是耕地质量建设的标准化实验室,分别是大兴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通过了《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认定,密云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通过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其他区县均没有认证或没有通过认证,通过认证率仅为15.4%。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涉农区县大部分配有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只有涉农较少的区县没有设立实验室,且这些实验室均属于事业单位,但大部分实验室都没有通过《耕地质量标准化实验室》认定,属于无认证状态。
1.2 硬件条件基本齐全
通过调研得知,现有的9个区县中,密云和怀柔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检测面积较大,达到近895 m2,其次是怀柔,面积达到466 m2,因为密云和怀柔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隶属本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质检站,职能包括多项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的检测,检测职能较广、检测工作量较大,也正因此密云的仪器设备最多。其余区县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面积多在200~300 m2之间,房山和延庆实验室面积较小,分别为120 m2和180 m2。从仪器配置上看,9个区级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均配备了定氮仪、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pH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此外,密云、怀柔、房山、延庆配备了原子荧光光度计,昌平配备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范围更广泛。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涉农区县大部分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具有较宽阔的检测场所,环境有所改善,设备配套基本齐全,具备了检测土壤基本养分和微量元素、重金属的硬件条件,具有土壤检测的基本能力。
1.3 人员队伍结构优化
由表1可以看出,多数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人员在3~5人之间,昌平最少,只有1人;延庆为2人。由于密云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质检站除土壤检测外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多项其他职能,所以人员较多,达11人。实验室人员多为具有正式编制人员,都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以上人数基本上超过三分之一。怀柔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正处于机构改革期间,土壤检测职能纳入怀柔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质检站,人员尚未确定。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涉农区县大部分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在强化三级检测技术培训的同时,也在广泛提高专业素养、吸引专业人才等,以加强检测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保证检测质量和检测的顺利进行。
表1 北京各区县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人员情况
1.4 检测能力日益提升
由表2可以看出,除怀柔因人员未到位尚未具备检测能力外,其余8个区县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都具有检测氮、磷、钾、有机质、pH等指标的能力,部分区县实验室具有检测土壤微量元素和土壤重金属的检测能力。2016-2020年,大兴年平均检测土壤数量最多,平均值达706个;通州检测数量最少,平均只有12个,近3年未开展土壤检测工作;延庆2016年检测数量达1 267个,但2017-2020每年检测数量在100个及以下;密云、怀柔2020年未开展土壤检测,其余区县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土壤检测工作开展比较平稳。通过调研发现,北京市涉农区县大部分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除通州外,其他各区县每年都在承担大量检测工作。
表2 北京各区县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检测能力
2 存在问题
2.1 检测人员水平有限
检测工作对检测人员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技术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能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各种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但当前部分人员检测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检测能力相对较弱,质量控制意识较差。加之农业系统的改革,检测人员在数量和水平上都得不到保障。当前各地化验室化验员面临出成果难、晋升难等现象,检测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平均年龄达40岁以上,体力受限。同时,检测人员培训少,业务能力跟不上等,都影响了实验室的运行。
2.2 实验室资金不足
检测用品和试剂购置的经费普遍较少,难以满足实验室日常人员聘用、检测用品和试剂的购买需求,很难正常开展日常工作。基层土壤肥料化验室检测的仪器设备大部分是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期间购置的,但是当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经费被压缩整合后,各化验室面临着经费缺乏的状态。
2.3 仪器设备老化陈旧
受项目经费限制,大部分区县的仪器设备只能检测土壤、肥料和植株中的大量元素等常规指标,且性能和技术指标落后,对于部分微量元素,还不能完全检测,阻碍了技术创新和检测效率。另外,各地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老化现象比较普遍,加之缺乏持续的运行与养护,导致仪器配置和升级滞后,造成实验室检测能力下降。
2.4 检测体系不健全
部分区县实验室不能正常运转,检测能力低,实验室质量管理能力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从没有经过验证。由于检测技术薄弱,部分仪器长期闲置,没有启动,造成资源浪费。由于人员不足,样品量大,不能按时完成检测,经常是项目需要总结时,检测工作还没有完成。
3 建议
3.1 完善和添置先进的现代仪器设备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完善和更新仪器设备,配备用于重金属和中微量元素检测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设备,淘汰精度不符合要求的老旧设备,提高检测能力、拓展检测范围。同时,仪器设备及时进行计量检定和维护保养,保证能持续满足检测需求。
3.2 造就一支技术扎实的检测队伍
优化人员结构,多引进年轻、学历高、知识水平高的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各岗位人员上岗前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学习检测方法、规范实验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完善考核制度,每年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检测相关知识的考核,保证检测人员持续具有相应项目的检测能力;提升能力,请进来走出去,培训学习检测标准、检测技术、仪器应用、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提高检测人员检测能力和综合素质。
3.3 强化日常监管,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日常工作中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运行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建立健全各类档案,及时、规范出具检测数据和检验报告,提高对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认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4 与项目和基地联动,与各区县创新合作
实验室的工作不能单独开展,否则检测工作没有意义,建议和各类业务项目或者示范基地进行联动合作,提升数据挖掘能力和仪器使用频率。以市为单位统筹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合作与创新,以完整构建市、县两级检测体系。
3.5 积极进行能力验证和资质认定
耕地建设保护实验室资质认定主要涉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认定。能力验证和实验室认证过程是一个规范实验室管理和提高实验室能力的过程。通过认证,达到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水平、提高人员能力的目的。通过认证后需按照要求运行实验室,有利于实验室持续稳定地保持检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