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县人工鸟巢招引椋鸟治蝗效益评价及技术探讨
2022-07-26郭正财
郭正财
(新疆昌吉州木垒蝗虫鼠害测报防治站,新疆 昌吉 831900)
新疆是粉红椋鸟在国内的主要繁殖地,尤其在北疆博乐至巴里坤沿天山一带的荒漠半荒漠草原,以及伊犁河谷、塔城、昌吉地区广为分布[1]。新疆多年的治蝗实践证明,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是生物治蝗的最佳方法之一[2]。木垒县粉红椋鸟治蝗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根据记载当时木垒县蝗灾特别严重,但是治蝗技术相对落后,高密度、大面积的蝗虫灾害严重制约着当地农牧业的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庄稼和牧草,在治蝗物资农药及设备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主要是通过物理防治和生态治理来防治蝗虫灾害,也就是通过人工扑打和翻耕破坏蝗虫栖息地的方法防治蝗灾。后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治蝗技术水平也逐年提高,化学农药防治和生物天敌防治相继应用到治蝗工作中。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按照全国草地虫鼠害防治长期规划,全疆各地陆续把生物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3S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和天敌工程技术等手段运用到预警监测体系和应急防治服务队体系建设中,极大地提高了治蝗效率。
木垒县开展生物天敌治蝗,首先是饲养牧鸡牧鸭进行治蝗,而后是招引粉红椋鸟,期间我们也饲养了大雁鹅开展治蝗,都得到了相关数据资料,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通过实际对比发现,化学农药治蝗残留高、污染严重、费用高,生态治理目前已不切合实际,牧鸡牧鸭和饲养大雁鹅治蝗不但费工费力,而且销售困难,存在诸多弊端,招引椋鸟治蝗,一次筑巢可以多年使用,也不存在销路问题,而且非常环保,相比之下占据一定优势。近年来,招引椋鸟治蝗成了各地生物天敌治蝗的首选,木垒测报站根据椋鸟治蝗的先天优势,实施了人工招引椋鸟控制草原蝗虫灾害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1.1 背景
木垒县位于昌吉州东部天山北坡,可利用草场面积1 179 333 hm2,是全州唯一的草原畜牧业县,也是昌吉州蝗灾多发县,平均每年蝗虫危害面积在6 667 hm2以上。近年来,蝗虫应急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但随之而来的是农药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蝗虫的天敌也被杀死,而且浪费了大量资金,最终形成了年年投入资金防治,年年蝗虫成灾的被动局面。为探索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治蝗途径,我站曾利用牧鸡牧鸭和大雁鹅开展蝗虫防治,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为了使木垒县生物天敌治蝗工作走在全疆行业前列,木垒测报站借鉴疆内外对粉红椋鸟防治效果、迁徙、繁殖行为等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3],于2017年至2018年在木垒县实施了昌吉州人工招引椋鸟控制草原蝗虫灾害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万元,新建高标准砖砌鸟巢3座,修复历年堆砌、受到损坏的石头鸟巢1 197座。项目实施后,我们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连续3年调查监测(表1),记录相关数据,做出效益分析评价。
表1 人工鸟巢建设区自然生境统计表
1.2 项目概述
石堆鸟巢总投资22万元,位于木垒县大石头七城子水库、博斯坦乡霍尔吐沟、白杨河羊头泉子、照壁山乡一条里埂等蝗虫灾害常发区。此区域自东向西沿天山北坡属木垒县牧业区,我们新建、修复完善和保护原有的石头堆、砖堆鸟巢1 197余座。砖砌鸟巢总投资8万元,位于木垒县东城口村、鸡心梁村,该区是农牧交错区,自1998年后农区开荒力度大,截至目前草场面积不足以前的1/2,且多数在农田包围中成点块状,此区修建高标准砖砌鸟巢3座。
1.3 意义
木垒县人工鸟巢招引椋鸟治蝗,主要是为了实现草原生物灾害绿色防控,采用天敌防治蝗虫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降低防治成本,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发挥鸟巢的治蝗作用,利用椋鸟持续将蝗虫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以内。
2 效益评价
2.1 经济效益
从表2可以看出,2018年鸟巢建成后,在椋鸟控制区域,当年可以节约防治资金70.8万元,2019年节约防治资金77.4万元,2020年节约防治资金63万元,3年总共节约防治经费211.2万元,平均每年可以节约防治经费70.4万元。按照人工鸟巢控制区平均每年蝗虫危害面积15万亩计算,每亩地可以节约防治经费4.69元。人工鸟巢建成后,按照最低持续控制5年时间计算,即5年内人工鸟巢治蝗再无需任何费用,总投资30万元的人工鸟巢,可以节约防治经费(352-30=322万元),就防治经费而言,化学治蝗所用经费是人工鸟巢控制蝗虫灾害所使用经费的10倍以上。
表2 椋鸟治蝗与化学农药治蝗经济效益对比
2.2 生态效益
人工鸟巢建成后,从2018年至2020年,在椋鸟控制区域内,我们每年5月1日开始跟踪调查监测,每周定期前往鸟巢所在区域统计椋鸟数量、调查蝗虫密度和危害面积,计算经济效益,分析生态和社会效益。我们在鸟巢控制区内,没有使用过任何农药和其他方法进行防治,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广泛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扩大生物防治比例,结合木垒县虫害天敌资源优势,减少化学药剂对草地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草地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而且,每年从5月份开始,随着椋鸟数量的递增,蝗虫密度和危害面积随之递减。由此可见,人工鸟巢招引椋鸟治蝗不但节约了治蝗资金、减少了农药污染、保护了生态,同时也达到了控制蝗灾的目的。
2.3 社会效益
蝗灾属于突发性生物灾害,爆发周期短、危害严重,高密度的蝗虫灾害,在短期内可以将牧草和庄稼啃食殆尽。保护好草地和农作物不受蝗虫的侵害,可以提高草地生产力、缓解草畜矛盾,为当地草原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草地生产力提高了,载畜量增加了,农牧民生活质量也就相应提高了。最终可以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广大农牧民增加经济收入,以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3 技术探讨
3.1 人工鸟巢修建
鸟巢要修建在蝗虫宜生区[4],蝗虫密度在30头/m2以上,而且离水源较近的栖息繁殖地。人工筑巢分为两种:一种是用红砖砌成标准的招引巢,砖砌鸟巢高度在2~3.8 m,占地面积不小于24 m2;另一种是石头堆砌鸟巢,在蝗虫严重危害区域有计划地合理建造布局人工鸟巢群,用石头堆砌鸟巢,每个大小在5 m3左右,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地貌,每个招引点不少于6座。
3.2 鸟巢保护
椋鸟的数量及治蝗时间长短,与椋鸟生存条件有直接的关系[5],所以椋鸟及鸟巢保护至关重要。石堆鸟巢修建好后用铁丝网罩住,防止人为破坏,砖砌鸟巢用围栏围起,旁边竖立宣传牌。
3.3 椋鸟治蝗
粉红椋鸟在繁殖期和育雏期主要以捕捉蝗虫为食,每天可捕食120~180头蝗虫,食量相当大。特别6月中旬幼鸟孵化出壳后,椋鸟捕食蝗虫数量迅速增加,而此时正值蝗虫肆虐之际,对蝗虫的自然控制作用非常显著[6-7]。根据计算1 m3鸟巢可以栖息20~35只鸟,1只鸟一个防治季节可以控制2亩蝗虫灾害,1 m3鸟巢可控制蝗虫灾害 40~70 亩[8]。
3.4 营造舆论宣传
通过竖立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手机微信、广播电视等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利用“下沉”“访惠聚”“结亲住户”“精准扶贫”“农牧民科技培训”等时机,联系县乡村三级开展保护鸟巢、保护椋鸟的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