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规制、产业集聚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2022-07-26郑飞鸿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资源型规制

郑飞鸿

(合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提升至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随着资源开发的不断推进,过度的资源开采以及粗放的资源利用,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了过度的能源资源损耗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更严峻的是,我国已有约20%的资源型城市进入了衰退期,它们面临着资源短缺甚至资源濒临枯竭的困境,以致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处境。资源型城市要想避免落入“衰退陷阱”,必须积极谋求产业转型升级,而环境规制作为一种矫正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政府行为,具备通过对市场主体施加资源环境约束而形成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激励机制的可能性。因此,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倒逼效应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破解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高度集中,具有集聚产业控制污染溢出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并且可能作为环境规制倒逼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机制。厘清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清和把握环境规制的倒逼规律,因势利导地利用环境规制的倒逼效应,更好地发挥环境规制倒逼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

一、文献综述

产业集聚建立在企业区位选择的基础之上,凭借要素资源共享的优势实现规模经济。然而,环境规制是否影响到产业集聚的产生,进而又能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学术界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以Acemoglu等[1]、覃伟芳等[2]以及周锐波等[3]为代表的一派学者认为,环境规制能强化产业集聚的形成,基于的是对清洁型生产要素流动的诱导机制。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产业集聚具有技术溢出和知识共享更加显著的特性,因此可以凭借创新优势资源的空间配置提高产业集聚速率和扩大产业集聚规模,同时吸引更多的产业参与产业集聚过程,发挥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4-5]。Aarstad等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的共同作用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6]。

以高永祥[7]、Wu等[8]以及Solarin等[9]为代表的一派学者则指出,环境规制难以形成产业集聚,而是引发企业寻找新的生产区位来规避环境规制,将部分污染型生产转移到环境规制强度较弱的地区。Millimet等在研究跨国贸易时的结论显示,发达国家的环境规制强度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地租、原材料等要素价格又相对低廉,这就为发达国家污染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提供了契机[10]。上述研究论证了产业转移的负面影响。然而,基于本地化产业集聚的角度,梁琦等[11]和师博等[12]指出,产业过度集聚并达到一定的阈值之后将会产生“拥堵效应”,致使生产资料争夺加剧和要素错配,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同质化竞争、企业利润下降等使产业发展受阻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派学者对环境规制能否形成产业集聚持“不确定性”观点。Efthymia等认为,环境规制强度必须控制在合理区间才能促进产业集聚,否则就会因环境规制过度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13]。刘金林等结合我国高污染产业的区域集聚特征,认为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关系[14]。樊兰的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呈现非线性关系,短期内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集聚,但从长期均衡的角度来看,环境规制不利于形成产业集聚[15]。姜启波等的实证研究得出,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环境规制的生态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环境规制的协同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对生态效率的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而在东部地区的效果不显著[16]。

综上,既有研究主要从生产要素流动与配置、跨国产业转移以及污染集聚等角度研究了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但并没有系统阐释产业集聚在环境规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中发挥的作用机制,也尚未发现有专门针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基于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以环境规制的管控机制为入口,构建环境规制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模型,系统阐释产业集聚在环境规制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中发挥的作用机制;第二,将研究对象聚焦于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深入研究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对资源型城市这一特殊类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第三,比较分析环境规制在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下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表现的差异性。

二、机制分析

在环境规制的管控下,通过将“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及生产要素集中到资源型城市的特定区域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不仅能够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提高环境规制效率,还能够通过污染要素的局部集聚降低环境污染负外部性对资源型城市其他区域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限制污染溢出。同时,在此集聚区域内,产业集聚的优势能够显著地发挥出来。一方面,产业集聚能够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速率,并且有利于促进各种要素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要素充分流动、资源互补以及资源共享的良性互动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关联产业之间协同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达到产业集聚、共生以及增容的效果;另一方面,产业集聚能够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以及学习效应,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生产成本,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效率,并且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的传播扩散实现技术外溢和知识共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生产效率,推进企业不断实现生产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因此,通过在环境规制的引导下形成产业集聚,促进资源型城市实现污染管控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赢。详情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

H1:在环境规制的管控下,将“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及生产要素集中到特定区域形成产业集聚,促进了资源型城市实现污染管控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赢

三、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构建

为了验证研究假设1,构建计量模型:

其中,i代表城市,t代表年份。INDi,t表示产业转型升级指数,ERIi,t表示环境规制强度,IAi,t表示产业集聚,ERIi,t×IAi,t表示环境规制强度与产业集聚的交互项,Xi,t表示可能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其他控制变量。α0为常数项,α1α2α3和βj分别为估计系数,ui和vt分别表示刻画地区特征和时期特征的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由于环境规制变量具有一定的惯性特征,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本文构建引入滞后一期的产业转型升级指数的动态面板模型,这样既可以反映模型中相关变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又能够有效规避模型潜在的联立性偏误问题或者内生性问题。

(二)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1. 核心解释变量

环境规制(ERI)采用环境规制综合指数度量环境规制强度。首先,对废水排放达标率、二氧化硫去除率、工业烟(粉)尘去除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5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采用改进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权重和标准化数值计算得出环境规制综合指数。该综合指数得分越高,意味着环境规制强度越强。

2.调节变量

产业集聚(IA)采用产值区位熵衡量产业区域集聚程度。借鉴曾鹏等[17]的做法,并在他们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构建反映资源型城市产业集聚水平的产值区位熵测度方法,改进后的产值区位熵计算公式为:

(公式1)

3.被解释变量

产业转型升级(IND)采用产业转型升级指数度量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计算出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其次,计算出泰尔指数,公式为:

(公式2)

其中,i表示第i产业,n为产业部门数,Y和L分别表示产值和就业人数;最后,利用熵值法将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与泰尔指数进行合成,得出产业转型升级指数。

4.控制变量

选取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自然资源(NRE)、人力资本(HC)、经济发展水平(PGDP)、市场化程度(MI)、科技创新投入(RD)。其中,自然资源禀赋采用采掘业从业人员与年末总人口之比来衡量,人力资本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人均实际GDP来衡量,市场化程度采用非国有经济单位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来衡量,科技创新投入采用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数据来源主要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国民经济与发展统计公报和相关统计部门网站上发布的统计信息。选取的样本为我国2006—2019年116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并且对所有变量均取对数处理,这样有利于消除异方差并突出弹性意义。

(三)回归结果

1. 总体回归结果及分析

为了考察环境规制在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下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依次在模型中加入ERI、IA以及ERI与IA的交互项,并且采取固定效应估计和系统矩估计两种方法进行层级回归,以增强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表1为总体回归结果。可以看出,(1)、(3)、(5)列的R-squared值均大于0.7,(2)、(4)、(6)列的AR(2)检验和Sargan检验结果均大于0.1。因此,可以判定(1)至(6)列的设定和估计结果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ERI的两种估计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环境规制对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IA的两种估计回归系数同样均显著为正,表明产业集聚对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作用。ERI与IA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9(P<0.05)和0.094(P<0.01),说明环境规制能够引导并形成产业集聚,并且环境规制在产业集聚的作用下增强了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效应,从而实现了资源型城市污染管控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赢,假设1得到了验证。

表1 总体回归结果

续 表

2.不同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回归结果分析

表2为我国不同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ERI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IA的回归系数也相对较高,ERI与IA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均高于其他区域资源型城市。说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管控形成产业集聚的作用效果显著,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集聚能力相对较强,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以及学习效应能够显著地发挥出来,而东北地区资源丰裕度较高,并且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其要素资源整合能力和生产要素流动速率相对较弱。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ERI的回归系数同样显著为正,而IA的回归系数以及ERI与IA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均低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相较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言,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链较为薄弱,关联产业协同发展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不强。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ERI和IA以及ERI与IA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主要由于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较为松散,资源开发难度相对较大,并且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生产方式较为粗放,不利于形成产业集聚,因此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效果不显著。

表2 不同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回归结果

续 表

3. 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回归结果分析

表3为我国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成熟型城市ERI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且IA的回归系数以及ERI与IA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在各类型资源型城市中最高,这是由于成熟型城市产业发展已相对成熟,能够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实施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从而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成长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ERI的回归系数以及IA的回归系数同样均显著为正,而ERI与IA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均低于成熟型城市,表明成长型城市和再生型城市通过实施环境规制促进产业集聚能够实现污染管控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赢。然而,成长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对于资源的依赖和消耗量大,同时也容易造成较多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而再生型城市经历过经济转型,处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初级阶段,因此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从而这两种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力度较小。衰退型城市ERI的回归结果显著为负,且ERI与IA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同样显著为负,表明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的共同作用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这是因为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全面衰退,并且面临着较大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濒临枯竭的压力,从而在环境规制的作用下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以至于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

表3 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回归结果

续 表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第一,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表现为:在环境规制的管控下,将“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及生产要素集中到特定区域形成产业集聚,促进了资源型城市实现污染管控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赢。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环境规制在产业集聚的作用下促进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了资源型城市污染管控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赢。

第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在产业集聚下的作用效果较为显著,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作用效果相对较弱,而西部地区作用效果不显著;成熟型城市和成长型城市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再生型城市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而衰退型城市的作用效果呈负向。因此,必须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具体实际,实施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倒逼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倒逼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二)建议

第一,引导产业向重点园区和集聚区集中,建设“三生融合”的产业集聚示范区。应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对实现污染管控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赢的作用,对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限制污染排放和溢出,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负外部性对资源型城市其他区域的影响。同时,应重点加强资源型城市产业集聚区的生产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创新。此外,围绕产业集聚区的生产建设,还应加强产业集聚区的生态和生活配套设施的改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应坚持“美化、绿化、净化”的优化目标,加强产业集聚区的道路、线路、公共绿化、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改造,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提高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产业集聚区吸引更多的人才提供资源。

第二,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具体实际,实施差异化的优化环境规制和促进产业集聚的措施。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应加强产业战略重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产业集聚示范区;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应有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降低边际污染治理成本;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应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及优良的产业基础设施,加强优势要素资源集聚;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应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平衡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成长型城市应在突出重点发展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成熟型城市应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集聚各类高端要素,发展清洁生产和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衰退型城市应坚持产业政策的倾斜导向,加大扶持力度,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实施严格的集中管制,避免生态环境恶化;再生型城市应围绕新的产业定位,发展和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打造新型产业集聚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资源型规制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控制股东滥用权利规制的司法观察及漏洞填补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完善地方政府行政作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PPP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策略探究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