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出版社的文化担当与使命

2022-07-26桂方海

今传媒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化

桂方海

摘 要:大学出版社作为党的重要意识形态阵地之一,必须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厘清自身的文化担当与使命,才能更好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传承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本文在梳理大学出版社文化担当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文化;担当与使命

中图分类号:G2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5-0137-04

出版是人类社会传播思想、文化成果、知识信息的一种重要社会活动[1]。出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有力工具,应社会需要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对人类社会文化传承与积累、科学文化与社会文明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出版工作作为党的重要意识形态阵地,必须确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引导人们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理想信仰、价值取向,培育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在新时代,出版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守正创新,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奋斗。为此,要通过创作生产一大批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美好心灵的各类出版物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建设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2]。

2020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向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体同志致以问候,并对教材编研出版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体现了国家对出版工作的重视,又给教材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大学出版社诞生于大学,不同于大众出版社和一般的教育出版社,大学出版社既有教育出版社的性质,又有专业出版社的功能[3]。因此,大学出版社不仅具有一般出版社“兴文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还有做好学术出版,促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等使命。

一、“兴文化”的使命担当

文化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兴文化”是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挺起精神脊梁的需要,也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奠定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出版作为社会文化活动,其根本任务就是在保障人民群众对出版物的基本需求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大力出版健康有益、形式多样,足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优秀出版物。“兴文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5]因此,出版工作者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整理、校勘、刊行古典文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品格情操和价值诉求,发掘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内涵,探索乐于奉献、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特质的养成方式,继承革命文化;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树立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扩大出版内容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出版本质是传播的属性,让优秀的内容准确便捷地找到读者,发掘潜在读者,与读者进行更直接、更有效的沟通。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的讲话指出,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如今,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兴起,以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为主流的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以微博、微信、抖音为标志的新媒体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的传播形式与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与途径。因此,大学出版社应在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中深化内容出版,以数据化为中心,推动内容在互联网上更有效地传播,充分体现出版工作优化内容供给,准确对接受众的阅读需求和价值取向,加强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出版业态。

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担当

国家重大战略是促进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出版工作对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影响体现在:通过引导社会舆论、培育思想信念对政治发展产生影响;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进而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通过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发现、宣传、普及与应用,不断提高人民大众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进而促进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大学出版社是党和国家宣传的主阵地之一,应立足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开展图书选题策划,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实现重大主题的阐释阐发,按照传播理论把国家意志转化为人民行动,配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不同时期的主题主线,以精品出版积极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019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其中,主题出版是重中之重,是内容建设、精品出版之首。主题出版的核心在于抓准治国理政的时代主题,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时间节点、重要思想理论、重要决策部署、重要时代课题,做深、做透、做新、做好出版的文章,在弘扬主旋律中强化出版作为,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增强出版声音,自觉践行宣传出版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二)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6]”大学出版社应肩负起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的时代责任,用精品力作书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三)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中的作用。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提出“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正式将文化扶贫纳入政策的中心议题,文化扶贫成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学出版社作为文化扶贫的重要力量之一,应积极践行中央号召,深入探索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比如,可以通过出版相关出版物、产业化经营、公司化运作等方式,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进展;还可以通过赠书、捐款、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还可以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采用版权输出、图书实物输出等模式,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担当

出版工作承载着引导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当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纷繁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这种形势对大学出版社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体现为:

(一)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首先,图书内容要讲品位、讲格调、能够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大学出版社要自觉抵制和反对“唯发行量”,防止图书沦为市场的奴隶;其次,要确保图书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又能经得起市场检验,在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中实现文化价值。

(二)在社会有需求的时候,勇于担当。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导致人心恐慌,在此形势下,一些大学出版社积极行动,克服种种困难,出版了一大批心理疏导、疫情防控方面的图书,及时传达了科学、系统的防护知识,为人民群眾做好自我防护、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帮助。同时,大学出版社通过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新媒体途径,推介权威、实用、针对性强的防控读本,提供多种非接触式购书、送书服务,多措并举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此外,大学出版社为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相继开启了教材的电子版,保证了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正常教学。

四、服务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

当代中国大学出版事业是应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对教材建设的需求而诞生的[7]。大学出版社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出版高校教学需要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及学术成果,推动高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教材作为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以及教学组织的重要依据,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教材建设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出版高等教育教材成为大学出版社重要的使命担当。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教材提出了新要求,大学出版社必须坚持正确的教材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出版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履行好教材出版的使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要求,国家教材局也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必须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材体系[8]。

2015年,教育部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做好各类教材和教学用书的出版工作,在出版物的数量、质量、结构和载体等各个方面满足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大学出版社在承担教材出版、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出版和学科体系提供后劲;充分发挥教材铸魂育人、关键支撑、固本培养、文化交流等作用;坚持正确出版方向,全面提高教材出版的科学化水平。

大学出版社是大学教育、教学、学术思想、学术成果交流和传播等功能的延伸和拓展[9]。学术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之基,高校无不把出人才、出成果看作是学科建设、学术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7年,国务院建设世界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方案颁布后,大学的学术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大学出版社也应提升高端学术出版能力,及时反映和传播高校一流建设成果,服务于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

总而言之,大学出版社不仅应担当起兴文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大局、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还应成为“双一流”大学科技创新的引领力量,服务高等教育,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参考文献:

[1] 许力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0:38.

[2] 龙新民.感悟宣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317.

[3] 柳斌杰.只有高起点才能大发展[J].大学出版,2007(4).

[4][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7-10-27.

[5] 李合亮.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18-11-28.

[7] 李永强.王磊.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的使命和责任[J].中国出版,2019(23).

[8] 教育部教材局党支部.加强教材建设奠基教育强国[N].中国教育报,2017-11-29.

[9] 庄智象.新时代大学出版社的坚守与创新[J].现代出版,2008(1).

[责任编辑:张楠]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