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调查记者的困境与突围

2022-07-26刘彪

今传媒 2022年5期
关键词:突围自媒体困境

刘彪

摘 要:媒体融合变革,自媒体崛起,在为记者提供更广阔职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调查记者的困境主要来源于UGC(互联网用语,即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的冲击和行业变革。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调查记者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在自媒体时代突破困境,探索转型和发展。研究认为,调查记者应该坚持“内容为王”;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和底线思维,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教化指导实践;有意识地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媒介使用能力。

关键词:自媒体;调查记者;困境;突围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5-0121-03

一、绪 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形式日渐多样化,渠道日渐多元化,平台不再是制约信息发布的首要因素。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新技术重新定义了媒体,丰富了媒体的内涵,拓展了媒体的外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鸿沟,逐渐消融,功能强大的复合型主流媒体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媒体变革给传统媒体人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平台提供了更多的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和就业机会,但也降低了新闻行业的准入门槛,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人员的介入,传统媒体人面临着巨大的职业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职业幸福感不断降低。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思维活跃的媒体人纷纷转型,有的开设了自媒体账号,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也有不适应者选择了离开这个竞争惨烈的红海,投奔新的蓝海,比如,转行企业做媒体专员、宣传策划等。媒体融合的核心在“人”,新闻人才是媒体融合、变革的内生动力,而传统媒体人的离职潮对处于融合媒体时代急需人才的传统媒体无疑是雪上加霜[1]。

在这一大背景下,原本受到各媒体争抢的调查记者的生存困境凸显。作为“新闻记者”的重要支流之一,调查记者因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和成稿时间的长期性,在“短平快”的新媒体时代,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目前,学界普遍将调查记者定义为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报道题材以社会、时政、财经等领域的负面题材为主,多对公共权力的使用、社会事件的真相进行突破性調查。因此,调查记者职业素养、道德水准不仅要具备很高的辩证思维,还要有较强的职业意愿和对工作的热情。然而,新媒体的灵活性和碎片化与这些要求产生了冲突,导致了调查记者产生了对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困惑。

(二)文献综述

中国调查记者的黄金时代大约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涌现了王克勤等一批著名的调查记者,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我国关于调查记者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10年前后,研究数量逐渐增多。

2010-2011年,有研究者实施了全国首次调查记者调查,当时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在纸质媒体工作的从业者。2016-2017年,有研究者开展了第二次针对调查记者的全国调查。张志安(2017)、曹艳辉(2020)等依托这两次普查数据,开展了记者媒介角色认知、记者职业认同等研究工作。

除此之外,调查记者应具备的素养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比如,方鑫(2020)探讨了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其中特别强调了调查记者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杨瑞铭(2019)通过深入剖析“汤兰兰案”,论述了当代调查记者应该具备基本素质,包括法制素养、新闻伦理等;陈馨(2021)提出调查记者应具备信息素养,强调调查记者应该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的调整和变化。

二、调查记者的困境

(一)自媒体时代:UGC模式的冲击

所谓UGC,是英文usergeneratedcontent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用户生成内容。互联网时代,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正是由于这个特点,部分受众更接近新闻事实,导致其创作调查新闻的数量,超过了职业调查记者所创作的新闻数量。这种传统媒体的调查记者不再是舆论监督的主力军,调查事实真相也不再是调查记者的专利特权。在一些社交网站上,可以看到许多自媒体创作者发布的类似于社会调查节目的视频,例如,自媒体账号“内幕纠察局”,曾暗访华莱士汉堡、杨国福麻辣烫、茶百道奶茶等多家著名餐饮企业,通过“卧底”后厨、秘密拍摄、实地探访等多种方式,揭露出此类餐饮制作环境的脏、乱、差,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因此,其在哔哩哔哩、微博发布的视频播放量累积过千万,华莱士汉堡等企业因此登上热搜,并且发布了道歉信息。

由此可以看出,UGC模式下的“调查权”不再是调查记者所独有的,自媒体创作者依托短视频平台、自媒体平台和社交软件制作的调查,视频同样能够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较好的创作环境和发布平台,这种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内容的创作者数量庞大,且规模还在急速地壮大。互联网调查内容来源的多元化、数量的庞大化,导致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的社会关注度被分流,社会影响力被弱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直接导致了我国收容遣送条例的废除,2003年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这是我国调查报道史上的一篇著名报道,也是保护公民权利的著名案例。事实上,这种推进社会进程的著名调查报道还有不少,其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主要在于切入点:调查够精准、够细致、核实够严谨,以及社会责任够强。

从自媒体的影响力来看,2021年,哔哩哔哩自媒体账号“英大吉”整理剪辑的韩国“兄弟之家福利院”事件,讲述了这里被收容的韩国人的故事。此条视频也获得了130万/次的观看量,引起了小范围内的讨论,但缺乏深度调查。深入研究自媒体的“调查报道”就会发现,它们有着致命的先天性缺陷,即:为要符合互联网受众注意力分散、喜欢短平快的阅读特点,于是他们的调查报道多以快、精、简的视频形式呈现,标题吸人眼球,实则文题不符,缺乏深度。《人民日报》也曾发文批评这种“碎片化阅读”“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理解xx事件”等视频形式。

异军突起的调查自媒体是否能够持久地输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UGC模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采访权”,只是通过资料搜集等方式进行内容加工生产,真正的一线采访少之又少,难之又难,这就犹如无源之水,早晚干涸。事实证明,真正能获得受众认可必须是真实和原创的。在这一点上,调查记者依托于新闻组织和规范的传播渠道,有权威的采访权和公信力,应该牢牢把握这个优势,开展专业和深度并存的调查。

(二)融媒体:挑战与机遇同在

自媒体并不具备深度报道的采访权,新闻报道的话语主体依旧离不开职业媒体人。在互联网带来的的机遇面前,传统媒体迎难而上,纷纷进行传播技术和组织形式的革新,设立了各类新媒体,比如,自建网站、APP新闻客户端、各大网络平台的媒体号等,形成了新媒体矩阵,以此弥补、拓展传统媒体的受众覆盖面。国家也在鼓励这种创新转型,从2018年开始,设立了媒体融合奖项,以此来引导传统媒体转型。各大主流媒体也根据国家要求提高“四力”的政策,全方位开展全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和布局。

尽管融媒体的发展为调查记者开辟了新的平台和职业空间,但是调查记者的数量仍在减少。2017年的第二次全国调查已经显示出调查记者数量快速下降的趋势,2021年,调查记者的就业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多数调查记者选择了转业、转型。面对这种形势,提升调查记者的职业认同感也是传统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素质更高、更有职业操守的传统调查记者在减少;另一方面,片面追求点击量的自媒体,缺少专业素养和行业监管,出现了一些失实报道,有的甚至违背了新闻伦理道德,反映出新闻报道整体从业水平的下降,这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是相悖的。融媒体背景下,媒体人才流失,裁撤了深度报道部,一些压缩了用于调查报道的采访成本[2]。因此,对传统媒体而言,如何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很多营销号甚至没有人工投入,直接用技术通过洗稿、转载等方式,恶意解读调查报道,给媒体组织造成了损失,也带来了负面的社会影响。

三、调查记者的突围与转型

(一)坚持内容为王

无论技术如何先进、社会如何发展,优质内容永远是人民群众关注新闻的核心诉求。贯彻落实“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创作优质内容的必要保证。脚力指调查记者要深入基层、联系实际,作品要贴近生活;眼力指调查记者要具有新闻敏感性,学会发现身边的好新闻,捕捉社会热点话题;脑力是指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问题,坚持深入事件进行报道,同时把握好报道方向、控制好舆论方向,避免走偏;笔力是指要提高写作水平,用人民群众喜欢的语言和笔触,表达新闻事件,用出彩的文风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自媒体时代的竞争,早不是简单地看谁更快、谁拥有的信息量更大,而是看谁能更加准确地洞察到受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在“内容为王”的思想指导下,如何发现新闻、表达新闻,是调查记者需要着重提高的基本素养[3]。

调查记者在新闻发现和采写过程中,要明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面对受众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调查记者不仅仅是“信息提供者”,更肩负着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因此,调查记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遵守新闻伦理,真正做到脚踏实地,增强报道深度和影响力。

(二)强化职业道德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需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职业道德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教化指导实践。由于其没有法律的强制性,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丰富自我、提高职业素养,将职业道德逐步转化为个人的主观意志和行为习惯,才能在日常的调查采访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惯性,除自律外,新闻界应该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公布违法乱纪黑名单,及时更正不当报道,将真相公之于众,用制度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严谨性。

(三)提升信息素养

首先,调查记者应该提升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如掌握部分编程语言和信息筛选软件,以便更加快捷高效地找到值得报道的新闻线索;其次,调查记者应该学会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和交流,调用更多的信息,以查证调查过程中涉及的文化、伦理、经济、法律和社会等问题;最后,调查记者还要对各类视频制作、图片剪辑等技能有所掌握,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动性。

四、结 语

自媒体时代,调查记者的转型需要多方共同携手,融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也为调查记者的转型和突围带来了的丰富的启示,调查记者应该充分利用手中的话语权,为写出优美的深度报道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方鑫,王世涵.融合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和方法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2):118-121.

[2] 张志安,曹艳辉.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J].现代传播,2017,39(11):27-33.

[2] 宋守山.作为调查记者的“丁香医生”们[J].青年记者,2019,624(4):31.

[责任编辑:李婷]

猜你喜欢

突围自媒体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跟踪导练(一)
极速突围战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