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澎湃新闻如何在市场化运营下发展新闻理想

2022-07-26刘暖

今传媒 2022年5期
关键词:市场化工作者理想

刘暖

摘 要:新闻理想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行业指引和重要宗旨。在新闻市场化运营的形势下,部分媒体一味追求“眼球经济”,致使报道内容违背了新闻报道原则。本文以澎湃新闻为例,探讨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新闻理想缺失的表现,并对其如何守好新闻理想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新闻理想;新闻市场化;澎湃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5-0117-04

一、市场化运营下的新闻理想

(一)新闻理想的概念

新闻理想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既是情感的寄托,又是未来的方向,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范长江曾表达自己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如果新闻记者能够为新闻理想而工作,那是非常为之拼搏奋斗一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青年人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新闻理想而步入新闻行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正如童兵所说:“我心目中的新闻理想是:坚持以人们为中心的从业宗旨,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需求为中心使命,以客观、真实、公正为职业规范,挑好党的耳目喉舌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两副重担。”

(二)新闻市场化运营下,坚持新闻理想的必要性

在受众至上的年代,新闻传媒行业的市场化运营使得新闻生态纷繁复杂,新闻报道也是鱼龙混杂,这时候新闻理想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它能够引导新闻工作者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新闻理想不是自我美化、高谈阔论伟大情怀的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当有阻力阻断我们挖掘事件真相的时候,当谣言、谎言错误引导受众的时候,有着一腔热血的新闻人就会冲破阻碍,坚守着新闻人的底线和原则,勇敢地和谬论作斗争。这也是一个纯粹的新闻人该有的模样。

新闻理想得以让很多黑暗暴露在阳光之下。新闻工作者勇于选择隐性采访、暗访等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模式去揭露问题、揭露黑暗,弘扬主旋律,坚守主流舆论阵地。正因为他们心存新闻理想,才能生产出真实的、深度的、优秀的报道,他们将勇于揭露事实的真相、敢于伸张正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

新闻理想间接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新闻理想便是新闻工作者实现上述愿景的重要精神保障。

二、市场化运营与新闻理想的交锋

(一)市场化运营下,澎湃新闻的发展

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在互联网转型中诞生的果实。在报纸市场化运营的形势下,澎湃新闻在专注严肃实证内容产出的同时,也秉持着“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

首先,受众至上的年代,澎湃新闻一方面确保了新闻内容的质量,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在APP上开设了要闻、视频、时事、财经、澎客、思想、生活、战役、科技等多个栏目,同时下设视频、澎湃号、澎友圈等,把受众想要看到信息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形态地展现出来。此外,新闻生产的模式也至关重要。澎湃新闻在进行新闻发布时,会针对不同的报道内容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比如图片、视频、动畫、直播,H5、VR等,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抓住了受众的眼球。其次,澎湃新闻全力打造的新闻私人定制系统,能够帮助用户快速锁定自己想要浏览的信息。比如,用户可以自行在主栏目下添加自己感兴趣的澎湃号,澎湃新闻再根据用户感兴趣的订阅内容进行信息推送,大大提升了用户的忠诚度。最后,与用户进行良好互动也是增加用户黏性,提升用户忠诚度的有效方式。澎友圈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用户的所想所感都可以在这里发表,也可以对其他用户的评论进行点赞。与微信朋友圈不同的是,澎友圈以新闻信息居多。

市场化运营模式使得广告成为澎湃新闻的主要盈利点。澎湃新闻专注内容与思想,受众定位是知识分子、商务人士和思想活跃的青年一代,吸引了众多广告商投放广告。其广告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一是开屏广告,结合澎湃新闻的受众定位,定位于商务人士,吸引了路易威登等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二是地方政府或机构主办的各大活动;三是在专题中嵌入的广告,比如,澎湃新闻在财经、生活版块植入的产品,有的是具体产品,有的是销售课程。一般情况下,澎湃新闻投放的广告产品与其版块内容具有一定关联度。

澎湃新闻是市场化运营形势下,新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它以用户思维为主导,探索出了自己特有的运营模式。

(二)“变异”的新闻理想

每个初入行业的新闻工作者都心存神圣的使命感,想为新闻事业奉献自己所能,并为之努力奋斗。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到来,新闻市场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下,一些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想被渐渐腐蚀,甚至完全消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眼前利益,不惜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报纸为例,由于报纸所发布的新闻内容要受到读者和市场的检验,因此,读者的态度决定着报纸的发展。一些报人为了提高报纸曝光率,增加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筹码,不惜牺牲新闻真实性来刻意制造“新闻卖点”。还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徇私舞弊,公然接收贿赂,报道有偿新闻。2013年,因收受贿赂涉嫌虚假报道的《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就是鲜活的代表。

笔者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新闻核实不到位,一味追求新闻时效性,对报道的细节未加以核实,就会导致“反转新闻”的出现,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其二,混淆了新闻报道和商品广告的界限。

2.新闻人的转行。越来越多的纸媒工作者和传统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纷纷转行,对新闻行业的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3.新闻内容和标题的热点化。一些媒体为了增加曝光率,提高浏览量,所生产的新闻从标题到内容都与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关,以点代面,以偏概全,鲜有深度报道。但是,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事实的记录者,是新闻事件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担负着引导舆论的重大责任,必须以弘扬社会主旋律为己任,而不是一味追求浏览量和曝光率。

(三)澎湃新闻的市场化运营与新闻理想

1.澎湃新闻对新闻理想的坚守

新闻媒体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与我国的文化、经济政策有一定关系,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澎湃新闻创立之初就专注时政与思想报道,以新闻理想引领新闻事业,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树立了良好媒体形象,获得受众的高度信赖与认可,一度成为新闻行业的标杆。

2.澎湃新闻的新闻理想脱轨现象时有发生

新闻理想与新闻市场化运营并无本质上的矛盾与冲突,因此,新闻媒体在市场化运营的同时,应该始终坚守着媒体人的工作原则和信念准则。但是,一些新闻工作者只顾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只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大局考虑,不仅严重损害了媒体形象,更给整个新闻行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遗憾的是,近年来,澎湃新闻在市场化运营中也凸显出急功近利的问题,新闻理想脱轨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

(1)澎湃新闻的《“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故报道》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其中有一篇《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么悲伤的水域》的报道,笔者认为其内容过于制造温暖人心、让人感动的的氛围,有违背新闻道德伦理的倾向。灾难报道要求掌握好分寸,既不夸大事实,刻意营造氛围,又不遮掩真相,做到不煽情、不从众。然而,一直以严谨形象示人的澎湃新闻,在该报道中似乎也在向“浏览量”“曝光率”妥协,仿佛陷入一种“阅读量高才能彰显自己专业”的怪圈。

(2)2018年5月23日,澎湃新闻发表了《又有姑娘打滴滴被猥亵,“他把手伸到了我裙子里”》的报道,显而易见,这则新闻标题中的“他把手伸到了我裙子里”的字眼,无疑是为了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增加标题的存在感。这样的报道虽然能够吸引一部分受众,增加一定的浏览量,但也会释放暧昧信号,错误引导受众,并加深大众对女性受害方式的连带印象,间接助长了犯罪行为。这种标题显然与其专注时政与深度思想报道的形象不符,不仅有损自身公信力,也助长了不良新闻报道风气的滋生,更不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3)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有失准确性。“研究发现,在适宜的条件下,过去的一些冠状病毒,有可能存活五天”,这是澎湃新闻发布的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同时这也是一条未经过确认和证实的报道。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功利性动机,一些媒体在发布有关报道时,对专家的发言随意删减,经过多次传播,受众接收到的信息可能与专家原本的发言大相径庭,极易引起大众的恐慌,影响社会秩序。

(4)澎湃新闻舆论监督功能的缺失。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澎湃新闻发布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但对上海相关部门监督问责的报道几乎为零。这种淡化舆论监督功能的选择性报道,不仅舍弃了新闻理想,也有悖于新闻报道的原则,忽视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应该承担的社会舆论责任,成为不合格的“把关人”。

三、澎湃新闻如何在市场化运营形势下坚守新闻理想

在坚守新闻理想和新闻市场化运营中找到平衡点,就是要做到在坚守新闻专业性和新闻原则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守“内容为王”,探索用户付费阅读模式

新时代下,内容付费成为大部分新闻媒体的运营模式,澎湃新闻也在不断向内容付费的新运营模式转变。据笔者调研,目前我国网民对内容付费的传播模式持较为消极的态度,只有当新闻内容足够吸引人,或是具备一定特色,部分受众才愿意接受该模式。因此,澎湃新闻要不断创新新闻产品形式,深耕细作,形成独家系列新闻报道,并适当向受众提供免费试读的优惠政策,打下坚实的受众基础。比如,《华尔街日报》凭借及时、准确、快速的财经信息、股市动态、经济数据以及专业的报道分析,形成了一条具有独家风格的特色化新闻道路,增加了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华尔街日报》在推出内容付费阅读模式后,原有的用户并未大量流失,体现出极高的用户忠诚度。澎湃新闻可以借鉴《华尔街日报》的部分做法,去粗取精,扬长避短,结合自身實际,打造出一个不可替代的独家媒体形象。同时,澎湃新闻要继续深耕时政与深度思想报道,不断提升新闻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自身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坚守新闻真实性,做好舆论监督工作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越高,其所发出的新闻报道越容易影响社会舆论,也越容易对公众的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相较于传统新闻媒体,新闻行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新闻内容和新闻传播形式都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为创新新闻传播形式提供了便利和平台,现代新闻媒体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新闻内容生产、制作、传播、监督等全过程的监督引导,始终坚持新闻公正性、真实性、客观性,坚守新闻理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投放

李普曼提出,稳定的读者群才是报纸制胜的关键。澎湃新闻的受众定位是知识分子、商务人士和青年一代,在进行广告投放时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和习惯。此外,澎湃还可以拓展产业链,积极开拓其他业务,比如邮箱、天气查询等服务,这有助于强化其品牌影响力,增强用户黏度。喻国明曾说“媒介行业的本质就是来搜集注意力资源的,然后利用这种资源来进行信息的熏染,打上媒介的烙印影响人们的认知。如果用户对此粘性很高,就说明了媒介更具有了社会影响力,从而更具有了社会价值,而媒介产业,真正的竞争就在此。”

四、结 语

范长江认为“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就是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新闻理想的塑造即是这一行业群体对自身的要求。新闻理想和新闻市场化运营并无本质上的矛盾和冲突,但部分新闻工作者已然将新闻理想抛之脑后,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不断地触碰新闻原则和底线。这样的新闻报道内容不仅污染了风朗气清的新闻传播环境,还严重玷污了媒体人的崇高信仰。一个优秀的新闻媒体,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保证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也能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澎湃新闻的新闻理想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个别新闻报道中,新闻理想偏了航。因此,澎湃新闻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受众为先”的原则,以新闻真实性为首要原则,兼顾好时效性,并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要借鉴国内外新闻付费模式的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独有的新闻付费阅读模式;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受众,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投放,并适当拓展产业链,这样一来,澎湃新闻才能在坚守新闻理想的前提下,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吴涛.析范长江的新闻实践对新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启示[J].新闻传播,2018(9):105-106.

[2] 童兵.理想·理念·规范———寄语新闻传播学专业新同学[J].新闻记者,2014(9):3-8.

[3] 陆晔,周睿鸣.液态”的新闻业:新传播形态与新闻专业主义再思考———以澎湃新闻“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故报道为个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7):24-46.

[4] 李普曼.常江,肖寒译.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4-5.

[5] 喻国明.吸引眼球的媒介[J].知识就是力量,2004.

[6] 杨秋.如何保持记者的新闻理想不消失[J].应用新闻研究,2016(12):86-88.

[7] 彭柏林,伍晴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闻伦理失范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0(6):82-88.

[责任编辑:张楠]

猜你喜欢

市场化工作者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