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个性语言,守住民族未来
2022-07-25王卓航
王卓航
金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2: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3: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汉语言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指向明确的任务驱动型多材料作文。运用“求同存异法”,我们可以确定材料的关键词为“个性化用语”。第一则材料来自《新华每日电讯》,认为个性化用语会造成“文字失语”的社会问题;第二则材料是网友观点,从“个性化用语”的使用主体和每一代青少年表达共性的角度切入,认为个性化用语是“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第三则材料是学者观点,认为个性化表达方式无可厚非,即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语言工具性的角度分析了大量使用个性化语言的危害性——影响交流、伤害汉语言的纯洁性。三则材料代表三种观点——否定个性化用语、肯定个性化用语、辩证看待个性化用语。考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种作为作文的立意,但根据三则材料的出处可以推断命题的主要导向是批判个性化用语,规范青少年用语,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因而这篇作文的最佳立意角度是“批判个性化用語”。
习作展示
“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充斥于我们青少年的日常交流之中,被看作是个性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但是,大量使用个性化语言真的能够展现青少年个性吗?它利于社会发展吗?我对此持否定态度。我认为要想守住民族的未来,必须谨慎对待个性化用语。
大量使用个性化用语,会影响人的表达能力。当看到一道美丽的风景时,我们说“绝绝子”;当认为某件物品性价比高时,我们说“绝绝子”;当品尝到美味佳肴时,我们还是说“绝绝子”。“绝绝子”真的这么万能吗?还是说我们找不到其他赞美之词呢?答案明显是后者。只有我们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时,我们才会用这些看似个性的语言。就我个人体验来讲,越是使用这类个性化用语,我们越不会独立表达自己;而越是不会独立表达自己,越是会更多地使用这类个性化用语,从而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导致我们表达能力下降。如果一代人的表达能力下降,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损害不堪设想。
大量使用个性化用语,会导致交流障碍。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表现便是语言文字。许多青少年喜欢使用的个性化用语对于老一辈来说无异于“鸟语”,当我们用这些语言与他们交流时,他们定是一头雾水,这便使得我们之间出现了交流障碍。而这种让人听不懂的语言不具备交际功能,那它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呢?回顾古代的诗文大家,有许多人都追求简单易懂的文字,如白居易写诗力争让老太太都听得懂,通俗易懂的特点大大促进了其诗歌的传播,值得我们学习。
大量使用个性化用语,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语言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中华文明正是在一代代人对语言的守护中生生不息的。而大量使用个性化用语,我们会忘记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绝妙表达。总说“YYDS”,我们会忘记“精彩绝伦”;总说“emo”,我们会忘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总说“绝绝子”,我们会忘记“我欲问鼎天下,试问谁与争锋”……忘记经典,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背弃,何谈文化自信?
大量的个性化用语充斥日常交流,不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发展,不利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更不利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终影响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与进步。所以,从现在起,让我们慎用个性化语言,以守住民族未来!
【湖北黄梅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
点评
作文审题准确,观点明确,立意高远,从民族未来的高度论述要慎用个性语言的原因。作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首先概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慎用个性语言;然后从青少年自身发展、社会交流、文化传承等三个角度展开并列式论述;最后小结全文,重申论点。整体论述充分,表达流畅严谨,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语言的变化,摇曳多姿,呈现出时代气息,有个性,有生活温度,还有道德情感。在或正式或戏谑的表达中,这些流行语背后,显现的时代变迁与社会语境下的集体情绪,表达的正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与追求。但换个角度看,网络语言也是速朽的,我们能记得唐诗,但恐怕已经记不清5年前的网络用语。有的网络语言也不够精美,类似“绝绝子”这样的表达,不少人至今也无法接受。网络语言的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在于,很多网络用语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网络流行语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时代的发展,有着好的影响,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融合、创新、淘汰,最终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网络用语大多是用来娱乐的,真正有内涵和思想深度的语言要经得起时间的沉淀,这需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2.网络的及时、适时、公开、公共等特征,让网络语言的生成貌似与生活血肉相连。然而,网络流行语是创新的,却也是速朽的。这些词语流行的根基不够扎实,缺乏长久的生命力,难以避免“速朽”的结局。有些词语,看似新奇时髦,但来得快去得也快,稍一过时,再用就给人以词穷之感。它的生命力自然比不上那些经过岁月打磨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