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管理的我国金融业运行路径研究

2022-07-25刘吉鹏LIUJipeng

价值工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金融业经营金融

刘吉鹏LIU Ji-peng

(中国银行,合肥 230071;五河县人民政府,蚌埠 233017)

1 研究意义

绿色管理概念是在全球各国对环保、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中不断完善发展的。在1972 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作[1],该文创造性地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全新的世界模型,提出著名的“零增长理论”,即以往那种靠高投入、高消耗的指数级增长的模式将不可维续,人口和资本又有容纳上限,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法是主动作为,改变旧有发展思维和模式,采取新措施,优化人类生存环境,保持均衡发展态势,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报告发表后引起国际广泛关注,经济增长和环境恶化协调问题也得到越来越重要的重视,绿色发展意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中绿色管理理论发展的尤为迅速,到20 世纪末初步形成企业绿色管理思想。1990 年德国学者Waldemar Hopfenbeck 在《绿色管理革命》[2]一书中较早提出“绿色管理”这一概念,认为绿色管理是企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环保等各方面持续发展要求,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贯彻环保理念,在生产经营中加大环保工艺、设备的技术研发、改造和更新,优化生产经营管理流程,有效减少各类污染,降低成本资源耗用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接着,Pat-rick Carson和Julia Moulden[3]等又提出“绿色管理哲学”概念,对绿色管理理念提出了更为详尽的理论解释和深化,提出“绿色管理是更富有学术讨论价值的管理”。随着绿色意识深入人心,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绿色管理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绿色管理理论体系正初步搭建,有关绿色管理的研究思想、模式和方法层出不穷,正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成为21 世纪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企业作为一种经营货币、资本的特殊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往往注重资金规模扩张、资产负债均衡、财务成本控制、业务产品研发、运营保障、风险内控合规等方面,随之带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等众多“大企业病”。将企业绿色管理理论引入金融企业,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组建绿色管理组织架构,重塑绿色经营管理文化,制定绿色经营发展战略,再造经营管理流程,开发绿色金融工具,制定绿色金融风控体系,建立全新绿色金融企业全过程管理体系,走低碳、环保和节约型经营道路,也是高度契合目前倡导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将引领金融企业开创全新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2 绿色管理理论

2.1 绿色管理理论缘起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加大了对绿色管理理论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企业绿色管理的理论框架。其中Hart[4]运用资源基础论,根据战略执行能力强弱,将企业绿色管理分为治理污染、产品监控和可持续发展等三个类别。其中,企业绿色管理基本目标是治理污染;其次是在企业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价值链中,始终穿透着产品监控,择优选取环保材料,改进设计工艺,减少能耗和污染,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并加以监督控制;最高阶段是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具有较强战略能力企业所看重的,协调自身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各方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均衡生态环境与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努力做到和谐共生。Sanjay Sharma 和IreneHenriques[5]等学者在Hart 的理论基础上,将企业绿色管理战略进行了进一步地细分扩充,分为污染治理、生态设计及绩效、生态系统管理、再循环利用和业务重新规划。同时运用企业社会责任模型,根据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相关阶段企业战略的制定、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对环保问题关注度的强弱,将绿色管理分为反应式、适应式、主动式和防御式[6]。Josefina L.Murillo-Luna 等学者[7]依据企业经营上下产业链参与者对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不可再生资源节约等方面的重视敏感程度,将企业绿色管理又分为规制反应式、被动适应式和360°C 环境质量敏感式等类型。另外,国内学者孟晓飞等[8]着重分析了绿色管理理论的绿色资产、价值、文化与能力等四大方面,认为创造绿色价值是绿色管理的首要目标,提升绿色化生产经营能力是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创建和传播绿色文化是从思维上重塑企业各方参与者心智模式的核心。

2.2 绿色管理影响效应研究

绿色管理对企业改变经营模式、提质降耗,改善经营绩效意义重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绿色管理战略中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双轮驱动下,企业吸收、创新绿色管理模式,可以节能减排,降低对周边环境的负向影响,还可以有效提升生态环保质效,加快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补偿由于完善清洁生产流程、建立绿色管理模式所增加的管理运营成本。Hart 经过建模测算,提出通过绿色管理,可以优化生产工艺,再造管控流程,清洁生产,降低能耗,减少有害物污染排放,提升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拉低环境控制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成本优势。Vachon 等学者利用数学模型工具,分析了近年来北美制造业相关数据,深入研究环境参与各方活动对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正负向影响效用。同时,企业的经营绩效、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也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依存关系。Molina-Azorin 等人[9]指出绿色管理与企业财务绩效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随着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友好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企业的绩效也会进一步改善。可以通过有效管控、调配企业的各类资源,提升企业环境绩效,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绩效。Melnyk 等人[10]通过数学模型推演,提出企业可以通过构建生态环境管理系统,优化规范生产经营流程,提高企业环境绩效,进而提高经营绩效。总之,基于有关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显示,绿色管理是企业绩效提高改善的主要影响因子。企业绿色管理从企业环境绩效、经营绩效、企业成本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利用组织管理理论、资源基础论等理论,着重分析绿色管理对财务绩效、环境绩效的综合影响。从测算结果来看,绿色管理对企业提升经营绩效具有高度正相关的促进作用。

3 金融业绿色管理

3.1 我国金融业发展特点与不足

1979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金融业体系的结构和布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现代金融市场已初步建立,各类成熟的专业线上线下金融交易市场门类齐全。金融业体系架构业已建设完成,形成以现代商业银行为主体,证券、保险、信托、担保、租赁等各类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补充的现代金融业体系。我国现代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建立,充分反映了从金融抑制的计划经济向门类齐全的现代金融市场经济的转变,金融业活力得到释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力度也在不断提升。但与国际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金融产品创新仍需加强,金融风险不断积聚。例如,商业银行资产在金融业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其他金融业态如债券市场占比不高,服务范围有限。而在2014年以来,中国金融领域风险事件日益暴露,影子银行、债务违约、银行储蓄挤兑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金融风险防控有待加强,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与不足:

3.1.1 治理结构行政化

在我国金融业经营单位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一般按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公司治理结构行政化明显,企业化运作模式意识不强。按行政区域设立金融业企业分支机构,虽然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得到其资源配置的加持,但受其干预较大,影响了金融业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其次,金融业企业内部管理架构一般参照行政事业单位设立,这样就会造成管理层级增多,部门间协调效率低、本位主义突出,决策信息传递链条长,多头管理,层层审批,时效性不高。再次,因为金融业企业各级分支机构设立纵横交错,机构臃肿,队伍庞大,管理成本增大,运行效率低。

3.1.2 企业经营运作政治化

各类大中型金融业机构由于出资者大多有国家或各级政府机构,国有股占多数,主要经营管理负责人通常是由政府委派,决定了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政治化,金融业企业上级部门对下级机构行政命令式管理模式成为日常,企业经营运行政治化色彩浓厚,离真正市场化金融业企业运作还有一定距离。

3.1.3 内部人管理利益最大化

首先,作为产权最终所有者的全体人民和作为其代为持有者的政府之间缺少有效的监控和约束机制。其次,政府更为看重金融业企业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而非其经营管理效益,这使得金融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追求经济利益时缺乏所有者全方位的监督和制约。再次,因为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业务繁杂多变,金融业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较多信息量,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政府日常行政监督手段不能有效监管,从而形成内部人管理利益最大化。

以上情况使得中国金融业经营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需要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运行范式来更新迭代金融业的发展,淡化金融业企业治理结构行政化、经营管理政治化,减少内部人管理利益,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金融业企业运行模式。

3.2 金融业绿色管理运行路径

绿色管理在金融业的融合应该是管理全过程的再造。将绿色管理融入金融业企业运行有其现实的基础。绿色管理是目前顺应国际企业管理理论发展潮流,高度契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具有高效、低碳、环保、和谐共生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金融业存在的以上问题和不足,促进其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绿色管理运行逻辑是:以环保、低碳、和谐共生为核心的绿色金融企业文化为指导思想建立金融业企业绿色管理组织架构,编制绿色金融经营战略中远期滚动规划开发、运用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形成金融业全新绿色管理的运作机制以此构建金融业绿色管理模式。金融业绿色管理是金融业企业通过流程再造,转换管理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样既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节能降耗,低碳减排,从而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又可以促进金融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开展金融业绿色管理的初衷和目标,详见图1。

图1 金融业绿色管理运行逻辑简图

3.2.1 建立绿色金融企业文化,树立低碳、环保、和谐思想

金融业企业应以企业绿色管理理论为指引,结合金融业实际,建立全新的金融企业绿色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是以低碳、环保、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将绿色文化传播和贯穿到金融业企业经营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引领全体员工学习、领会和贯彻绿色理念,在思想上和工作中以绿色金融文化为指导,自觉融入其中,以绿色金融经营管理为基础绿色金融营销为抓手绿色金融消费服务为依托实现员工、金融业企业、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金融绿色经营文化。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文化系统性建设培育金融业绿色文化,引导绿色经营行为营造绿色氛围,激发金融企业活力,优化经营结构,提升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绿色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金融业绿色管理的实施夯实思想基础。

3.2.2 建立金融业企业绿色管理组织架构,统筹、规划、实施金融企业绿色管理活动

金融业企业应参考国外比较成熟的绿色管理组织机构,由金融企业高管层参与,组建绿色金融管理发展委员会,统筹本金融企业的绿色管理优化与发展,同时还应下设绿色金融战略规划、绿色金融科技研发、绿色产品采购评审、绿色金融服务运维、绿色金融风险防控等若干绿色管理专业委员会,从组织制度框架上统筹、规范金融企业的绿色管理,将绿色管理贯穿于金融企业经营发展的全过程,重塑金融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基础,助力改变目前我国金融业经营管理行政化、政治化的弊端,提高金融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支持实体经济走双碳节约型道路。

3.2.3 编制绿色金融经营战略,指导金融业企业有序发展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根据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整合内外部资源,统筹前、中、后线部门,制定中远期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应计划到达的生产规模、财务收益、行业竞争位次、产品研发、经营绩效、内部控制、风险防控等重要方面指标,以实现企业长远有序发展。绿色金融经营战略是金融业企业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发展要求,融入绿色管理思维,制定突出金融绿色管理特色,促进金融企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管理经营发展战略。具体做法是:金融业企业组织有关专业部门广泛收集有关国内外经济金融数据,利用数学测算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对未来金融经济发展走势进行预判,结合本企业实际和绿色管理要求,制定金融业企业未来一段时绿色经营管理方向、战略发展目标和财务指标等重要内容以及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并进行管理战略评估论证战略实施的可行性。绿色金融经营战略试图以绿色管理规范金融企业运行,以绿色管理为引领,通过绿色管理模式引导金融企业各部门和子系统,转换管理模式,赢得行业竞争先机,有序发展。

3.2.4 开发、运用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落实金融业绿色管理要求

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是金融业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主要抓手。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要以低碳、环保、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先导结合金融业特点,将资金、资本引入绿色化产业,引导实体经济转向投入低耗、低碳、清洁生产的产业,这既要保护环境又要提高经济效益。金融业企业要重点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回购协议、绿色专业产业基金、绿色VC、绿色资产担保抵押、绿色知识产权融资等新绿色金融产品。只有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和使用,才能促进绿色金融和经济的发展,促进金融业企业绿色文化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的实施,才能改变目前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转变过去那种只重规模不重质效的管理模式,引导金融业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金融业经营金融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P2P金融解读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金融业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