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对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2-07-25陈秉映
陈秉映
·临床研究·
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对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陈秉映*
(厦门市第二医院产科,福建 厦门 361006)
探讨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对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营养干预模式,观察组行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值以及每日营养摄入情况,记录分析两组妊娠结局情况和新生儿结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体重和BMI增长均明显变慢(P<0.05);干预后观察组蛋白质、维生素A、铁的摄取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脂肪的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宫缩乏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子痫前期孕妇给予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控制孕妇体重,改善孕妇营养状况和妊娠结局,同时降低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
子痫前期;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妊娠
子痫前期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血压升高和蛋白尿,并伴有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引发患者抽搐或昏迷,不仅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显示,子痫前期的发生率约为孕妇的5%,初产妇、有高血压及血管疾病的孕妇更为常见[1]。除终止妊娠外,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孕妇的营养状态有密切联系[2]。因此对子痫前期孕妇给予合理的营养干预措施,并对其营养摄入进行有效调节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逐渐应用于子痫前期孕妇的护理工作中,并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3]。
故本次研究将探讨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对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本次实验已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准执行。
纳入标准: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中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4];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均为单胎妊娠;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肾等重要器官患有严重的功能障碍;患者意识不清或患有精神类疾病,无法进行简单的交流,配合完成实验;合并恶性肿瘤。
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11±4.36岁,其中高龄产妇(年龄≥35岁)5例(12.50%),孕周22-35周,平均孕周29.02±4.35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23.21-25.63 kg·m-2,平均BMI指数:24.42±3.66 kg·m-2,孕中期25例,孕晚期15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9.03±4.35岁,其中高龄产妇3例(7.50%),孕周20-37周,平均孕周28.59±4.28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BMI:22.65-25.41 kg·m-2,平均BMI:24.03±3.60 kg·m-2,孕中期22例,孕晚期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营养干预模式,主要包括对孕妇进行常规的营养指导和孕期保健,同时由护理人员对孕妇和家属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
观察组的行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1)在互联网微信平台上建立子痫前期孕妇营养健康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护士和营养师组成,以文字、图片、视频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微信平台发布有关子痫前期的相关知识以及孕期营养干预的重要性,提高孕妇对疾病的认识。(2)根据孕妇孕前的BMI指数计算出孕妇孕期各阶段适宜的体重增长范围,再按照孕期的血压变化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方案并发送至微信群,主要包括每日三餐的膳食比例、营养搭配等,并尽量以低盐、低钠饮食为主,多多摄入富含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3)采用线上记录的方式,将孕妇体重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来评估孕妇的营养情况,对于部分体重超标的孕妇,需对其饮食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在满足胎儿营养生长所需的基础上,降低脂肪的摄入,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4)每周通过微信群监督、了解孕妇营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并对其进行定期的线上营养指导,包括如何调整营养搭配等,同时指导孕妇进行简单的锻炼运动。两组均连续干预至分娩前一天。
1.3 观察指标
1.3.1 营养摄入状况
结合膳食调查图谱和食物模型,分别于干预前后联系记录两组孕妇连续3天的食物摄入种类和数量,计算两组孕妇每日营养摄入情况并予以比较。主要包括蛋白质、维生素A、铁、脂肪等摄入量。
1.3.2 体重和BMI
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体重水平,并计算其BMI值。
1.3.3 妊娠结局
记录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主要包括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宫缩乏力等。
1.3.4 新生儿结局
评估两组新生儿结局,主要包括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摄入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的营养状况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各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蛋白质、维生素A、铁的摄取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肪的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体重和BMI水平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体重和BMI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干预后两组体重和BMI水平虽有所上升,但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体重和BMI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见表2。
2.3 两组妊娠结局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宫缩乏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新生儿结局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的比较(±SD, n=40)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体重和BMI水平情况(±SD, 总例数=40)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表3 两组妊娠结局情况的比较[n(%), 总例数=40]
注:与对照组相比,bP<0.05。
表4 两组新生儿结局情况的比较[n(%), 总例数=40]
注:与对照组相比,bP<0.05。
3 讨论
子痫前期病情凶险、变化快,给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是应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制定营养健康方案,持续提供营养健康护理服务的一种健康管理模式[5]。
该模式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方案,清晰明确的指导了孕妇如何进行合理的膳食调整,从而保证每日所需的蛋白质、钙等营养元素的摄入,让孕妇在每日的饮食中充分满足孕期所需的营养,同时也避免了孕妇摄入过多的脂肪[6]。故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体重和BMI水平增长量明显较低,同时蛋白质、维生素A、铁摄取量较高,且脂肪的摄入量较低。提示给予子痫前期孕妇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在控制孕妇体重,改善其营养状况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有报道称[7],孕妇体重增长过多会引发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采用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对子痫前期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根据孕妇孕前体检质量计算出孕期各阶段适宜的体重增长范围,再按照孕期血压变化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措施,不仅使孕妇的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也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8-9],故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持续性营养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子痫前期孕妇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控制孕妇体重,改善其营养状况和妊娠结局,且在降低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1 陈卫梅, 李巧婵, 龙雅玲. 激励式护理干预对子痫前期患者自我效能、负性情绪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 41(2): 242-243.
2 龚红霞, 张琳. 互联网+线上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 35(16): 2939-2942.
3 杨秋玲, 孙爱莲, 吕卫娜, 等. 互联网+医疗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20, 42(20): 3102-3105.
4 祁发玲, 贾麒. 孕期营养干预配合围产保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34(19): 4437-4440.
5 樊淑文, 苏静, 傅淑银.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早期干预和预防治疗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27): 7.
6 杨长捷, 李颖.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0, 35(2): 343-346.
7 梁峙芒, 张强. 移动医疗在对早发性子痫前期患者进行产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1): 233-235.
8 周颖. 规范化护理联合胎心监护仪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产后效能感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19, 32(22): 178-179.
9 陈海红, 索虹蔚, 李卫文, 等. 预见性护理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 85-88.
·PROGRESS·
Microbiota and maintenance of skin barrier function
Tamia A Harris-Tryon, et al.
Human skin forms a protective barrier agains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s our fir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toxic, solar, and pathogenic insults. Our skin also defines our outward appearance, protects our internal tissues and organs, acts as a sensory interface, and prevents dehydration. Crucial to the skin's barrier function is the colonizing microbiota, which provides protection against pathogens, tunes immune responses, and fortifies the epithelium. Here we highlight recent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microbiota mediates multiple facets of skin barrier function. We discuss recent insights into pathological host-microbiota interac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disorders of the skin and distant organs. Finally, we examine how microbiota-based mechanisms can be targeted to prevent or manage skin disorders and impaired wound healing.
Science . 2022 May 27;376(6596):940-945. doi: 10.1126/science.abo0693.
陈秉映,女,主管护士,从事产科护理相关工作,Email:chenbingying1980@126.com。
(2021-12-21)